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十万年后的地球
字数: 24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寇特·史塔格
出版日期: 2020-08-01
商品条码: 9787301285534
版次: 1
开本: A5
页数: 325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十万年后的地球》视野宏阔、考证翔实、文字优雅,被英语世界公认为是“趣味十足、发人省思、耐得住时间考验,可与《枪炮、病菌与钢铁》并驾齐驱的经典之作”,“认识气候变迁、重新思考全球变暖影响的推荐阅读书籍”。在表现形式上,本书堪称“科学侦探”、“鉴往知来”和复杂信息陈述的完美融合。 1.对古代气候的“科学侦探”。史塔格心中所想的,是地球的演变与生态系统的演化;所思考的,是利用古化石、古沉积物等非真正的气候监测信息,以及了解古生物的生存特性等所谓的“代气候样本”来推测出古气候的变化演进。这样的工作很像是位侦探,不断在搜寻线索,然后进行推论、再搜证,同时借鉴世界各地同行的成果,以期建立起合理的古气候、古环境与古生态交互影响的理论与模型。 2.“鉴往知来”。史塔格基于对古气候的深切了解,利用计算机仿真演算来支持有关未来气候的科学推论——过多的二氧化碳所发挥的温室效应,可以让每十万年出现的冰河时期受到影响,甚至不会出现。基于古生态学家和气象专家们前沿、具爆炸性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清晰生动地追溯了气候变迁的历史,进而鉴往知来,带领我们去探索21世纪结束之后十万年、百万年的地球生态环境。 3.复杂的信息陈述。本书每一章中对于古生态、古气候的推敲思考过程,而且是由北到南,遍及各大洲,探讨及多种陆生与海生动物、植物。这样复杂的信息陈述,殊为难得。每一章末更且预估未来各地的变化,引人深思。 4.作者基于科学方法和证据所进行的宏阔深远的大尺度思考,促使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的碳足迹和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辩证关系(工业文明的“碳污染”造成了地球上不寻常的暖化,但也能阻挡冰河期的发生,帮助更遥远世代的人类免受地球冰封之苦),进而引发我们自觉思考生态与文明的复杂关系,思考良性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繁荣的意义,思考人类对于地球生灵的责任——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比过去任何时代的人类都更有能力决定地球的未来。 普通人很难理解人类短短几百年之内的作为对未来的地球生态到底能产生何种深刻的影响。基于此点,从愈演愈烈的碳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的窘迫问题出发,切入对生态与文明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就显得富有意义。
内容简介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我们中很少有人会问:“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本书援引大量具爆炸性的新科学研究成果,带领公众去探索十万年后地球的生态环境,并澄清了与气候变暖相关的重大环境趋势。
气候变暖并非首次发生的“全球污染危机”。若非20亿年前的“氧化”浩劫,人类与现代蟑螂的祖先将无法存活于这个世界。
气候变暖,关系到漫长的未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的影响范围绝对不只是一两百年,而是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并不是头位严重的问题,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糟糕后果是海水酸化、海洋生物灭绝、气候鞭尾效应(全球气温骤然飙升后缓步下降,进入长期的冷却过程,直至回复到工业革命之前的温度)等现象。
人类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已经严重改变大气,一个人造的地质时代(“人类时代”)正在到来,物种大灭绝的时代正在到来。
工业文明的“碳污染”造成了地球上不寻常的暖化和物种的大灭绝,但也能阻挡冰河期的发生,帮助更遥远世代的人类免受地球冰封之苦……
作者简介
寇特•史塔格(Curt Stager),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学、地质学博士,纽约州保罗•史密斯学院教授。是知识渊博、思想睿智的古气候学家、古生态学家和科普作家,长期到世界各地进行采样分析,善于“鉴往知来”的大尺度思考,利用对古气候的了解,结合计算机仿真演算结果来推测未来世界。在《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等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近百篇与气候、生态相关的论文,并在《国家地理》《纽约时报》等大众媒体上发表大量科普文章。
目录
致谢/1
序言/1
第一章阻截冰期/17
第二章祸福攸关的抉择/37
第三章上一次冰川融化/61
第四章超级温室/83
第五章来自未来的化石/107
第六章海水酸化/127
第七章海平面上升/147
第八章没有冰的北极/173
第九章绿色世界:格陵兰/201
第十章那热带呢?/225
第十一章温带地区/251
尾声/281
参考书目/299
摘要
第一章 阻截冰期 尽管现代工业文明导致的气候巨变已迫在眉睫,但分析人类对深未来的影响,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燃烧过化石燃料,任由它被埋藏在地底,全球气候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这个从来没有碳污染的想象世界中,我们的后代仍然会担心气温、海平面和冰盖(ice cap)的问题,只是他们的新闻报道方式会跟今天截然不同:“一场铺天盖地的毁灭性气候灾难即将发生,但科学家指出,只要应对得宜,我们仍能力挽狂澜。如果我们还是置之不理,那么沿海城市即将被海平面的变化摧毁,而且全国各地都将沦为水底世界,被厚厚的冰川覆盖。但我们用不着灰心。只要我们能大量地燃烧化石燃料,就可以给大气增温,将冰害推迟数千年之久。” 这样的场景将在下一次冰期发生。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古生态学家,在思考全球气候变化的时候,除了温室效应之外,冰原的扩张也是我们关注的因素之一。到现在为止,科学家还是搞不清楚能够覆盖整片大陆的冰川作用(glaciation)为何发生、因何结束,专享确定的是它具有周期性。当这种自然周期发生时,原本长期稳定的气温会突然剧烈震荡,连续大幅地升高或降低。长期来看,最近两三百万年的温暖时期不过是短暂的喘息,让地球从冰封的状态之中探出头来换口气而已。正因如此,我们才称之为“间冰期”,而不把它当作恒常、稳定的状态。这样的周期循环意味着未来还有更多的冰期在等着我们,这几乎是毫无疑问的,因此科学家们总是把我们所处的这个温暖的冰后期称为“现代间冰期”。基于这种了解,我认识的许多生态学家在面对气候变暖时,心情都比较矛盾,他们会告诉你:“是的,地球确实更温暖了,但它也有可能变得更糟。” 虽然这样的观点在狭小的学术圈之外鲜为人知,但我相信它应该被大众知道。要求大家现在去思考如何预防冰期的降临,并非只是杞人忧天,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理性地为将来的气候变化做好准备。想要更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冰期的性质。 上一次冰期始于11.7万年前,结束于11700年前。在这段大地为苦寒所主宰的漫长岁月当中,地球上有1/5的陆地,尤其是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都如同今天格陵兰或南极大陆腹地一般。今天加拿大与北欧的大部分土地,当时都被厚达3千米、缓缓移动的冰原压在下面。今天芝加哥、波士顿、纽约所在的地方,在当时根本不见天日,而今天的长岛是冰川移动时翻起的岩屑堆积的结果,是当时冰川向南扩张的极限位置。庞大无比的冰体如压顶之泰山,使地表下陷数百甚至数千英尺。冰体底部的石砾受到推挤,在坚硬的基岩之上刮出一道道沟槽,使得这些地方至今看来仍伤痕累累。 如果你走在北方的马路或小径上,看着古代冰川遗留的沉积物,以及由冰蚀作用所形成的岩石,你便不难想象,在一个没有草木、没有人类聚落的世界,具有摧枯拉朽之威力的巨大冰层毁灭一切的画面。我的家在纽约上州的阿迪朗达克山区,在那里我常常可以在脑海中描绘出这个场景。附近的圣里吉斯山里有一块我所见过的优选的冰川漂砾,最近去造访它时,我又想起了地球那段寒冷的过往。 这块灰色的钙长石比我家的房子还要大,热胀冷缩的作用使得它长满地衣的一侧剥落掉许多车库般大小的石头。它们一小堆一小堆地散落在大石头周围,就像脱掉的衣服。接近地面之处有些缝隙,似乎可以躲进一个隐居者或是藏下一只熊。我朝里面探去,在黑压压的地面上东张西望,希望能寻找到有人居住的痕迹,但举目所见,唯有土黄色的石砾。这些圆形的石砾十分干净,表面光滑,大小整齐,跟旁边一条小溪河床中的石子差不多。这些石砾大概数万年来都没有什么改变,没有被泥土或落叶掩盖,只有这块为融化的冰川所遗弃的巨石为它们挡风遮雨。 P17-20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