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艺苑沉思录(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艺苑沉思录(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 字数: 24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仲呈祥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3684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仲呈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审美: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维度》《文艺批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优秀论文共计三十余篇,资料翔实,注重评析,学理性和现实性强,对于审美理念和艺术鉴赏领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仲呈祥,1946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成都市西城区中学教师,文教局干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四川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艺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客座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 2013年11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目录
代序:自厚之,则天美之
“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学习《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笔记
当代文艺思潮与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构建
当前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中的几种偏向
四十年,文艺政策引领文艺繁荣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道艺统一褒优贬劣——新中国七十年文艺评论断想
文艺批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于中国影视艺术创作现状的美学断想
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关于银屏知识分子形象及几位银屏名家的对话
艺术美学与构建和谐社会断想
让科学的文艺评论发出声音——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论坛上的发言
略论电视剧《延安颂》的标志性意义
论阿城的美学追求
《红高粱》:新的电影改编观念
中国电影与中国精神
新时期电影文化十年论纲(1977—1986)
“《渴望》热”后思录
《北京人在纽约》后思录
对一个文艺创作政策性口号的思考——“观赏性”辨析
中国电影百年的断想与反思
“松竹梅品格皆备才学识集于一身”——有名电影美学家、评论家钟惦柒先生晚年生活琐忆
千古文章一生磊落——有名电影美学理论家钟惦棐生平著述管窥
民族生存伟力与文化更新的颂歌——评《老井》
文艺批评三思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思考
摘要
     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是文艺事业的两翼,互补共进、两翼齐飞本应是文艺的优选生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娱乐化、低俗化泛滥造成的影响,由于淡化文艺的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失度地强化文艺的商品属性,出现了“唯收视、唯票房、唯码洋、唯点击率”的错误倾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应当“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显然,在这方面确实应当联系实际认真反思。要学会全面辩证地把握文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属性,既看到它的商品属性,更重视它的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既恰当地肯定它的娱乐功能,更要重视它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这样,文艺才能真正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推动历史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能源。作为党的文艺思想战线的评论工作者,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要建立在了解和懂得世界和中国的大的形势的基础上,引领中国的文艺创作向文艺高峰迈进,文艺评论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就要加强民族学理思维,践行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讲清楚自己国家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理清党的文艺政策的红线,明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的文艺政策的两次重要调整,遵照讲的三个“离不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发展道路。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项要求,第一项就是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几天后,他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点就是希望老师和学生懂得世界和中国的大形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号召,要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就是要求文艺评论引领中国的文艺创作,向优选峰迈进,摆脱低俗。我们要充满自信,明白大势,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地开展好文艺评论。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有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意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叫攻心联,反映了当年诸葛亮治国治军理政的经验,活捉了孟获七擒七纵,该宽的就宽;丢失了街亭必斩马谡,该严的就严。过去都讲“天下已治蜀后治”,诸葛亮因为懂得攻心为上,故能天下未治蜀先治。我们现在也要明白这个道理,文艺也是攻心的,不是只养眼的,更不是花眼乱心的。艺术当然可以并且应该养眼,但不可止于养眼,优秀艺术尚须通过养眼进而养心,提升人的素质,那些花眼乱心的劣质低俗作品,应当被摒弃和淘汰。文艺作品不能停留于祷足感官享受,而是要诉诸心灵,带来认识上的启迪和审美的享受。 P9-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