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武陵山实践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武陵山实践

  • 字数: 24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万义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653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年逾80岁的费孝通先生亲身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田野调研活动,发出了“原始的贫困”的感慨。30年后的今天,武陵山片区民众并没有因为拥有“原始的、丰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生活富裕。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陷入两个发展的怪圈:一个是“经济贫困→青壮年净迁出流动→体育非遗传承环境退化”的PPE怪圈;另一个是“农村社会分工欠发育、农村社会发育程度低→农业经济结构单一、传统农业生产份额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体育非遗技能不能转化成谋生技能”的RAP怪圈,产生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迁移、社会分工、社会发育程度等综合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问题。本研究关注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形条件、气候水文、生物分布等自然生态之间,与人口、民族分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社会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系统的内在逻辑,旨在通过重建动态、完整、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促进武陵山片区体育非遗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万义,1977年生,湖南省张家界市人,中共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体育科学》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论点摘编5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课题7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社科成果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研究成果被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委员会鉴定为“省内优选”。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武陵山片区体育非遗的文化生态问题
第二节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回顾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四节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概念界定
第五节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价值
第二章 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生态
第一节 地形因素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气候因素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水文因素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生物因素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
第一节 人口问题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民族分布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区域经济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宗教信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生活习俗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武陵山片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第一节 社会转型进程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第二节 旅游经济进程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第三节 全民健身进程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第四节 文化建设进程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思与重建
个案篇
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文化生态学
——“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的田野调查报告
村落族群关系变迁中体育非遗社会功能衍生
——兰溪古寨勾蓝瑶族长鼓舞田野调查报告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变迁与体育价值的调查
——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田野调查报告
传统苗鼓与现代苗鼓文化生态结构变迁比较
——湘西德夯苗族鼓舞文化生态的田野调查
土家族烧龙习俗的文化生态变迁与体育价值
——湘西马颈坳镇钢火烧龙的田野调查报告
台江苗族独木龙舟仪式历史记忆与传承机制
——台江县施洞镇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变迁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瑶族“盘王节”田野调查与文化分析报告
展演与逻辑:村落女性体育参与行为人类学阐释
——湘西三村女性群体口述历史与话语解构
芙蓉桥散杂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嬗变历程
——芙蓉桥白族乡“三月街”的田野调查报告
“原生态体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悖论
——三个“原生态体育”的田野调查个案阐释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