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诸葛亮传(上下)(精)/传记系列/四川历史名人丛书

诸葛亮传(上下)(精)/传记系列/四川历史名人丛书

  • 字数: 56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方北辰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541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7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方北辰先生是长年从事三国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他于2014—201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专讲“三国名将”,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观众的广泛好评。本书是方北辰先生近年来专享一本写诸葛亮的专著,接近以正规史籍为依据,对晦涩的史料也有通俗生动的解释,客观地再现和评说了诸葛亮的一生,绝无戏说和涂抹,有助于读者了解一个“神坛”之下的真实的诸葛亮。本书优选的特色是精选了与诸葛亮有关的200个有趣谜团,如刘备遗诏中的“君可自取” 是不是让诸葛亮自行取代刘禅当皇帝,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为什么陈寿对诸葛亮有“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这样的负面评价,等等。这些谜团很有意思,方北辰先生在书中也对它们进行了有理有据、通俗易懂的解释,相信你读后定有“原来如此”之感。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诸葛亮,这本《诸葛亮传》将是你的不二选择。
内容简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集忠、勇、智、仁等美德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历朝历代都高度推崇的智者和贤者的代表。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演绎和渲染下,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被捧上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无所不能的神坛。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却是一个充满谜团,有执着,有无奈,也有失败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北伐未竟、壮志未酬的结局也充满了悲剧性。 本书以正史为据,以诸葛亮的生平为脉络,围绕多个关于诸葛亮的谜团,严谨、客观、详细地梳理了诸葛亮的生平和历史功绩,生动再现了诸葛亮真实鲜活的传奇人生。本书优选的特点是在吃透史料的基础上,详细解释了诸葛亮人生故事中数以百计的有趣谜团。这些谜团既有后世传说中应当澄清的讹误,也包括尚有争议的话题,从而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诸葛亮和他的一生。本书深入浅出、平易晓畅,是一本兼具历史真实和文学审美的人物传记。
作者简介
方北辰,成都人,三国文化专家,《百家讲坛》栏目《三国名将》主讲人。曾任四川大学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三国历史文化研究近四十年。出版有《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刘备:“常败”的英雄》《孙权:半生明主》《司马懿:谁结束了三国?》《三国志注译》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 家族姓氏
第二章 乱世离乡
第三章 漂泊荆州
第四章 青春风貌
第五章 卧龙之谜
第六章 草庐对策
第七章 礼聘出山
第八章 蜀汉开基
第九章 守荆援益
第十章 汉家丞相
第十一章 托孤受命
第十二章 遗嘱之谜
第十三章 主办大丧
第十四章 开府执政
第十五章 五月渡泸
第十六章 上表北伐
第十七章 出屯汉中
第十八章 初出祁山
第十九章 误用马谡
第二十章 兵败街亭
第二十一章 调整方针
第二十二章 再出祁山
第二十三章 杀张废李
第二十四章 秋原长恨
第二十五章 身后家国
第二十六章 将略求真
第二十七章 施政回眸
第二十八章 造福后世
第二十九章 流风遗韵
第三十章 千秋评说
诸葛亮年谱
参考书目
后记
摘要
     认识诸葛亮,先要从他个人说起,再来说他的先世;而要认识他这个人,又应当先从他的姓氏和名字说起。 记得我刚上初中的1956年的一天去看很感兴趣的川戏,戏码是有名的三国戏《借东风》,主要人物是诸葛亮和周瑜。戏台上面专门承担搞笑任务的丑角一本正经地对台下观众发问说:“你们知道周瑜的妈妈和诸葛亮的妈妈分别姓什么吗?不知道吧?可是我就知道!”稍微等了一会儿,他才大声说出答案:“周瑜的妈妈姓‘既’,诸葛亮的妈妈姓‘何’!知道不?”看到台下观众议论纷纷、大惑不解的样子,他又拿出“证据”来说道:“《三国演义》当中,周瑜被诸葛亮气死之前怎么说的呀?他不是高叫了三声‘既生瑜何生亮’吗?可见生下周瑜的就是既家妈妈,而生下诸葛亮的就是何家妈妈呀!”于是台下一片哄堂大笑。 这当然是舞台上的笑谈,并非历史上的真事儿。但是,我要是说孑L明先生他们的诸葛家族,原本也并不姓“诸葛”,而是从“葛”的姓氏,变成“诸葛”的姓氏,恐怕你也不会相信吧,然而这倒是千真万确的事儿。下面,我们就来解读这一姓氏文化上有趣的谜团。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明确记载: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意思是说,诸葛亮,表字孔明,是东汉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氏。 当时阳都县的建制,现今已不存在,其故城的遗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南郊约22公里处的砖埠镇孙家黄疃村,已被列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城遗址东临沂河,河岸边尚有残存的故城墙基一段,长1500余米,其附近曾先后出土了大量的各代文物。先秦时期,此处有阳国,后来秦汉时期设置了阳都县。1992年,当地政府在砖埠镇东北直线距离大约4公里处的孙家黄疃村,建了一座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全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馆内有一株千年银杏树,高25米,树围3.75米,已被列为当地重点保护文物。 附带说一句,这砖埠镇还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世代居住之地,所以此处接近可以用“钟灵毓秀”来形容。 关于诸葛亮家的姓氏来源,陈寿《三国志·诸葛瑾传》裴松之注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而诸葛瑾就是诸葛亮的同胞大哥。在这里,裴松之引录了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来自孙吴韦昭撰写的《吴书》: 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 意思是说,诸葛家的祖先原本姓葛,乃琅邪郡诸县(今山东省诸城市)人氏,后来迁徙到了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因为阳都县先已有了姓葛的人家,当地的人为了区分,就把从诸县刚刚迁来的葛氏家族,称为“诸葛氏”了。 第二种说法来自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而诛。孝文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 因并氏焉。 意思是说,秦朝末年的葛婴,当过陈胜(也名陈涉)的大将,立下大功却因冤被杀。到了西汉,文帝追记葛婴的功劳,就将他的孙儿封为诸县的侯爵,而侯爵家族的后代,就把诸县的“诸”字,加在姓氏“葛”字的前面,以显示荣光,这就变成“诸葛氏”了。 以上两种说法,前者说诸县是其原居住地,后者说诸县是其封爵地,但最关键的地方却是接近相同的,这就是他家的先世原本是姓“葛”,而不是“诸葛”,后来只是因为与诸县发生了关系,这才把诸县的“诸”字加到了“葛”字的前面,使得姓氏变成了“诸葛”。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家族,原先确确实实并不姓“诸葛”。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谜团,即上面的两种说法是接近矛盾、互不相容的吗? 回答是,两种说法表面上虽有不同,实际上并不矛盾,接近可以统一起来。你看,葛婴的孙儿在西汉文帝时被封为诸县的侯爵,就在诸县定居下来,坐享侯爷的清福了。后来的子孙为了显示家族的荣耀,还把诸县的“诸”字,加在“葛”字的前边,姓便成了“诸葛氏”;另外又有一支葛氏子孙迁到了阳都县,因为不屑与当地普通的葛氏人家相提并论,又用同样的办法来抬高自己。但是在阳都县人的眼里,你们诸葛氏,不过就是从诸县迁来的外乡人而已,有啥值得显摆炫耀的呢?于是就把对方改变姓氏的原因,归结于原居住地在诸县。这样一来,两种说法不就统一起来了吗? 如果再追问一句,他们家原本的葛氏,又从何而来呢?唐代专门记载姓氏来源的书《元和姓纂》对此也有记载: 葛天氏之胤,子孙氏焉。夏时葛伯,赢姓国也,亦为葛氏。 意思是说,葛氏的来源有二:一是远古帝王葛天氏的后裔,一是夏代诸侯国葛国国君的后代。以上两种来源比较起来,还是后一种比较可信和可靠,因为葛天氏是传说中还排在伏羲氏之前的帝王,年代实在太遥远,遥远得难以进行考证了。 ……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