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渤海史

渤海史

  • 字数: 58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魏国忠,杨雨舒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317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51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汲取改革开放40年来渤海国史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采用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记述唐代渤海国兴起、繁荣、衰落的历史进程,全面梳理政治制度、经济贸易、地理交通、对外交往、文化教育、民族习俗、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客观评价重要历史人物,考查论证若干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充分阐释作者的见解。本书的特点是史料翔实,观点鲜明,深入浅出,富有新意。
目录
卷一通史
第一章靺鞨国的建立(3)
一高句丽灭亡与靺鞨诸部的重新整合(3)
二靺鞨人卷入“营州之乱” (5)
三大祚荣“恃荒远”建立靺鞨国(8)
第二章渤海国初步发展与振兴(13)
一大祚荣稳定渤海国局势(13)
二大武艺的武力扩张(16)
三大钦茂的文治与渤海国的振兴(23)
第三章“海东盛国”形成和延续(29)
一大钦茂去世后渤海国的内乱(29)
二大仁秀时期渤海国的中兴(31)
三“海东盛国”时代的开启和延续(35)
第四章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41)
一渤海国前期与唐朝的关系(41)
二唐朝对渤海国的管辖(49)
三“车书一家”与密切往来(56)
第五章渤海国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60)
一统治机构(60)
二行政建制与管辖范围(63)
三社会结构(64)
第六章渤海国经济(68)
一农牧渔猎各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68)
二手工诸业的进步和水平的提高(72)
三商业与对外贸易的繁荣(83)
第七章渤海国文化、科技与佛教(86)
一儒家文化(86)
二语言、文字与文学(88)
三科学技术(95)
四佛教(101)
第八章渤海国城镇与交通(105)
一王都的建设(105)
二其他城镇的兴起(112)
三交通的发展与水陆交通路线(113)
第九章渤海国与周邻的关系(117)
一与邻近诸族部的关系(117)
二与新罗的长期对立(122)
三与日本的密切往来(124)
第十章渤海国衰亡与东丹国始末(130)
一渤海国末年的社会矛盾(130)
二契丹族的崛起(133)
三渤海国的灭亡(134)
四东丹国始末(136)
卷二典志
第一章地理志(143)
一疆域四至(143)
二五京(144)
三府州县(145)
第二章民族志(151)
一民族构成(151)
二靺鞨先世(151)
三主体民族(152)
四属部(154)
第三章政治志(157)
一文官(157)
二武官(160)
三地方官与其他职官(162)
四文武散阶与勋爵制度(163)
五品秩与章服(166)
第四章经济志(168)
一渤海国农副产品(168)
二渤海国土特物产(173)
三渤海国金属矿产及手工艺品(179)
四唐朝赐予渤海国的物产(184)
五日本赠予渤海国的物产(185)
六人口(187)
第五章教育文化志(190)
一教育(190)
二文学作品、诗歌与石(碑)刻(191)
三艺术、乐舞与体育(240)
第六章民俗志(245)
一礼俗(245)
二婚俗(249)
三葬俗(250)
四衣食住行(254)
卷三传记
第一章渤海王(261)
一高王大祚荣(261)
二武王大武艺(263)
三文王大钦茂(附:孝懿皇后贞惠公主贞孝公主) (266)
四废王大元义(271)
五成王大华 (271)
六康王大嵩瞒(272)
七定王大元瑜(274)
八僖王大言义(276)
九简王大明忠(附:顺穆皇后) (277)
十宣王大仁秀(278)
十一第十一代王大彝震(281)
十二第十二代王大虔晃(283)
十三第十三代王大玄锡(285)
十四第十四代王大玮蠮(286)
十五末王大醔? (287)
第二章宗室(289)
一武王大武艺时期宗室(289)
二文王大钦茂时期宗室(293)
三成、康、定、僖诸王时期宗室(293)
四宣王大仁秀时期宗室(295)
五大彝震时期宗室(296)
六大玄锡时期宗室(297)
七末王大醔?时期宗室(297)
第三章臣僚(300)
一武王大武艺时期诸臣(300)
二文王大钦茂时期诸臣(304)
三康、定、僖、简诸王时期诸臣(315)
四宣王大仁秀时期诸臣(320)
五大彝震时期诸臣(325)
六大虔晃时期诸臣(328)
七大玄锡时期诸臣(330)
八末王大諲譔时期诸臣(337)
第四章其他人物(341)
一定居中原的茹常父子(341)
二渤海僧人(341)
三渤海留学生(343)
四渤海商人(343)
卷四考异
一建国年代(347)
二最初的国号(350)
三渤海国号中“渤海”的由来(371)
四开国国君与建国集团(383)
五“高句丽继承国”与“‘南’‘北’国”之辩(392)
六关于主体民族之辩(408)
七“高丽别种” (421)
八“土人”与“士人”之辩(431)
九“渤海族”是否形成(435)
十渤海是不是当时日本的“朝贡国” (438)
十一渤日交聘中“旧高丽国”问题的来龙去脉(448)
十二“东牟山”与“旧国”的方位(459)
十三靺鞨人是否卷入“营州之乱” (467)
十四“分王高丽故地”之辩(471)
十五新罗与高丽方面从未视渤海为同族之国(475)
十六渤海政权究竟是当时唐朝境内的国中之“国”, 还是独立的国家(485)
卷五图表
一图(499)
二表(511)
卷六大事编年
卷七主要文献书目
一古代文献(545)
二近现代文献(546)
三国外文献(含译著) (549)
后记(55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