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德与法律之间: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研究

道德与法律之间: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研究

  • 字数: 2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丁社教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625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重构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应属当务之急。道德与法律两种行为规范之间,一直运行着弥散在人与人互动行为中的伦理,这应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和逻辑起点。两个人以上的公共生活都是具有相对公共性的生活,其自身与他人的交往是需要且存在道德、法律以及伦理等各种行为规范的。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的失范、生成或建构、解构和重构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公共生活空间要素及其结构的客观性和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矛盾演化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丁社教,男,1965年生,哲学博士,教授,山西运城人。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1986年至今任教于西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人文与经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共哲学与社会主义法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专著《法治博弈分析导论》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专项以及其它省部级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的现实背景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六节 本书的创新点
第二章 治理公共生活空间行为失范的法治化困境理论根源分析
第一节 道德与法律的张力
一 以道德为基础的法律:道德法律化
二 祛魅的道德被封存进私人主观世界里:法律的去道德化
三 高举“人权”旗帜之法律的出场:法律寻求道德支撑
四 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 道德与法律的中介——伦理
一 区别于道德的伦理
二 以道德和伦理为基础的礼治规范
三 近代推崇西式法治
四 客观存在的法外空间
第三节 社群主义如何面对法治化困境
一 道德失范导致的法律缺乏道德支撑的困境
二 法律规范的能与不能
第四节 公共生活的公共地问题及其解决条件
一 公共生活的公共地问题
二 解决公共地问题的经验条件
第三章 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的构成
第一节 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问题的提出
一 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的界定
二 道德的调整对象
三 法律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 公共生活空间相关概念辨析
一 空间
二 公共
三 公共生活
四 公共生活空间
五 公共领域
第三节 公共生活空间的规范
一 公共生活需要规范
二 公共生活伦理是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的具体化
第四节 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的要素及其关系
一 公共生活空间的行为规范功能
二 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的要素
三 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要素的结构性关系
第五节 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的生成
一 元规范是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约束力的文化前提
二 进出门槛是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约束力的外在制度条件
三 组织化是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约束力的制度内化条件
四 身份可见性是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约束力的客观条件
五 主体的自我身份认同是公共生活空间行为规范约束力的主观条件
六 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公共生活空间类型及其行为规范特点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