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已刻在岁月里——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成长随想录

爱已刻在岁月里——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成长随想录

  • 字数: 27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22778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沈爱华主编的《爱已刻在岁月里--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成长随想录》共收录七十余位学校领导及普通教职工的回忆文章,感情真挚,文笔优美,内容涉及教学、管理、科研等多个方面,是整个学校发展历程的缩影,更是华中师大附小教师队伍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整体展示。教师们作为华中师大附小发展历史的创造者与见证者,他们或以讲故事的方式,或以随笔的方式,回顾了自己在华中师大附小的工作岁月,字里行间无不展现出教师们的教育智慧、爱校爱生情感、积极向上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与情怀。
目录
我们记忆中的华中师大附小
建校时期留下的美好回忆
我的华中师大附小人生
在学习中成长——记在华中师大附小25年难忘的几段工作生活
我和华中师大附小的科技教育
难忘在华中师大附小的日子
倾注心血,无悔青春
一心至臻,一诺至诚
与课程改革同行
用心对待,用爱引导
生命在幸福中绽放——我在华中师大附小这些年的历程回顾
行远自迩,锻造发展的“金钥匙”
历经苦寒花更“艳”
让阳光普照每一颗心
春华秋实
理论促成长,课堂求高效
做一名好老师
我的小学教师生活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
责任与爱的相随
致我奋斗的青春
华中师大附小,我愿为你负重而行
四季更迭,年华溢彩——做一名在教育路上的智慧行者
这一方温暖的净土
心路
我在华中师大附小的转折点
我的一天
用情歌唱,用心舞蹈
老教师
学习·成长·感悟
亲历成长,见证美好——华中师大附小60年校庆有感
与你缘定终身、相伴同行
我这21年——华中师大附小心路回顾
快乐、成功和价值
我的黄金时代
幸福生活,快乐工作
努力发光
爱是艺术更是责任
在幸福的道路上成长
深情回顾,满怀感恩
真情守护教育人生
一棵树的成长——17年华中师大附小工作践行记
激情与创新,伴我稳中求进
创造多元化发展平台,为队员快乐成长导航
我爱,故我愿
——用心耕耘,以爱育人
尘满面,鬓如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爱·快乐·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华中师大附小人
“华中师大附小号”火车之旅
像苔花般开出独特的风景
做一个有情怀的语文老师
前行,源于感动
爱我和我爱的华中师大附小
一米阳光,十年附小
人生如画,岁月如歌
不忘初心,常怀幸福
融人华中师大附小的大家庭
平凡的脚步,不平凡的旅程
辛勤耕耘,静待花开
用爱心铺就成长之路
努力工作,享受教学
学习与感恩
遇见时光,一路前行
让爱在小纸条中流淌
成长路上,幸福相伴
用心播种,用爱前行
一心向阳,花开不败
用心而为,踏实而行——打造快乐成长的“七彩阳光”班
播撒阳光,守望成材——一名年轻教师的入职心路历程
稳稳的幸福
后记
摘要
    我们记忆中的华中师大附小
     我们俩是1971年1月调入华中师大附小的,一直在此工作到退休。20多年的时间里华中师大附小发展得很快,进步很大。现在我们回忆当时的情景仍感无比亲切欣慰!
     1971年华中师大附小北门前面是一大片种有水杉的水塘,中间一条塘埂通向校门。校舍是两栋平房和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除教室和办公室外,没任何学生的活动室。上下课的铃声是由挂在树上的一段锈铁轨敲出来的。三栋房之间的空地就是操场。整个校区面积不大,硬件较差,从外表看跟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相差无几。
     进校工作后,我们对华中师大附小有了接近不同的认识。学校于1958年创办后,在华中师大校领导的关心、华中师大教育系教师的指导、华中师大附小校长韩秀英(工农干部)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我们来校时华中师大附小校风很好。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苦干,教师教书育人、互帮互学,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领导关心教师,教师爱护学生。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我们来后很受教育,很快就融入这个集体。
     20世纪70年代的华中师大附小紧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还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学解放军。当时华中师大附小办有小工厂,是学生学工的课堂。学校周围的小实验田种有棉花、红薯等植物,是学生学农的场地,教师还经常带学生到农村帮农民收割农作物。学校聘请解放军做校外辅导员,每年带高年级学生到青少年宫走“红军路”;还请红星村的老红军给学生做忆苦思甜的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活动使学生受益匪浅。我们认为现代教育也应用一些类似的元素来教育学生。
     由于学校教学工作扎实,与家长配合密切,注重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因此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好、素质较高。在区、市各类学生学习比赛(集体或个人)中,我们学校都名列前茅,经常得到领导表扬。因此,华中师大附小在武昌区甚至武汉市便小有名气了。外面学校的教师纷纷要求来华中师大附小听课学习。为满足这一要求,学校经常举办公开课,有时一周就好多节。为了上好对外公开课,同年级的教师总是共同研究,精心准备。上课时教室都是满座的,有时教室外面也站满了听课的人,很是壮观!公开课后教师认真总结。公开课更加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随着华中师大附小名声的提升,到华中师大附小读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附近的单位都要求送子弟到华中师大附小就读。所以华中师大附小校舍必须扩建,教师也要增加。1978年10月,华中师大附小派人到北京参观学习,其中就包括了解那里的校舍建设情况。他们回校汇报后,经校领导研究决定,为华中师大附小建了一栋四层的教学楼。校舍扩大了,教学活动场地增加了,除了各班上课教室外,还有少先队活动室、音乐教室、英语教室、自然课教室等等。教室宽大、亮堂,课桌椅全部翻新。旧铁轨钟被撤除了,安装了电铃。没有了水塘,操场扩大了。
     学校要前进、要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很重要。韩秀英校长离休后,1984年孙年春继任校长时,教师人数少,青年教师少,教师负担很重,必须补充师资。为了选年轻教师,华中师大附小组织教工直接到师范学校选优秀毕业生。我们拿着介绍信先后去了武汉第二师范学院、黄石大冶师范学校以及武昌、汉川、荆州、仙桃等地的师范学校。为了选到真正优秀的毕业生,我们除拿组织介绍信外还尽量找关系再前往。如到黄石大冶师范学校,我们认识黄石教育局胡局长,他亲自陪我们去学校,向学校说明来意后,学校二话不说,将优秀毕业生分配给我们。到武昌、汉川师范学校时我们还对被推荐的学生进行演讲、书法、弹唱、答辩等多方面的考查。另外,我们还从华中师大教师的家属中选调了几位在岗的比较优秀的小学教师。在1985年和1986年前后华中师大附小共增加了十几位教师。教师队伍扩大了,也更年轻、更有活力了。
     华中师大附小教师在业务上力争向上,要求有成果。教师在政治上也要求进步,争取入党的同志不少,有的同志向党组织提交人党申请书20多年。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左”的影响,组织发展工作进展很慢,致使长期申请入党并具备入党条件的同志不能被组织吸收,从学校创办到1979年只发展了3个党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1984年以来党支部贯彻执行中组部关于解决优秀知识分子入党难的指示精神,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到1988年党支部共吸收了10位教师入党,使得华中师大附小教师队伍更加坚强有力。
     教师人数的增加、党员队伍的扩大为华中师大附小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保证,也为今后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