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牛屎凹漫记

牛屎凹漫记

  • 字数: 14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杨老黑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2816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杨老黑是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一位作家,他从小受到淮北民风民俗的熏染、乡土文化和民间故事的滋养,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素材,他大量的小说和童话都取材于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他也深爱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百姓情感相系,血肉相连。这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几十年创作的精华,是典型的乡土文学。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活泼,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文笔朴拙俏皮,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他所关注的大多是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生活困窘,形象丑陋,天赋异秉,行为乖张,在人物愚钝、笨拙可笑的言行之中,却蕴含着大善大美,具有人类最本真品质与德行。在艺术风格上,他常常借助童话、民间传说、民间说书艺人的表现手法,亦真亦假、荒诞不经,不拘一格,于是就有了有灵性的影人、牛屎篓救人等具有传奇色彩的精彩故事与情节。——徐德霞(《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作家,资深童书出版人)
内容简介
《牛屎凹漫记》是杨老黑的小说作品集,里面许多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叫牛屎凹的地方,格调清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生动感人,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感,也给读者一种语言的亲和力和美的感召力。其中的代表作《满月》在创作手法方面勇于探索,熟练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作品构思不落窠臼,扑朔迷离,意境悠远凄美,读后使人们在幻想中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上得到一种满足的慰藉。《金马驹》以天马行空的笔墨,使故事飘逸地在真幻之间来回穿梭,抒发了人对土地的依恋。一方水土一方人,生于斯长于斯,在其中耕耘、收获,也在其中安然老去。作者用质朴淳厚又跳脱轻盈的语言,对乡土中国做了深情的书写,是献给在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的一曲赞歌。
作者简介
杨老黑,本名杨永超,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杨老黑少年侦探小说”系列,长篇童话《第八探组》《阿皮历险记》《阿皮奇遇记》等及短篇小说和短篇童话集《杨老黑作品精选》《猎犬和它的主人》《野猪出没的山谷》等。被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评为“《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作品获《儿童文学》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征文佳作奖、首届《儿童文学》基金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飞天》文学奖、第四届《儿童文学》金近奖等。
目录
1牛屎凹漫记(之一)
15牛屎凹漫记(之二)
32乡村孩子的乐章(之一)
38乡村孩子的乐章(之二)
45乡村孩子的乐章(之三)
54米流酒
62满月
113过河听戏
146捉獾记
160武师陈大肚
166金马驹
218老人·苍獾·雪
摘要
     牛屎凹漫记(之一) 贵贵爷爷和茅屋棚 牛屎凹村口的官道旁生长着几株百年老槐。 优选的一株槐树下搭有两间茅屋棚,这就是贵贵爷爷的家。 贵贵爷爷都八十岁的人了,但仍健实魁梧,精神矍铄,只是一双眼睛略显混浊。但这双眼睛却见不得半点龌龊事,永远流淌着慈祥。 贵贵爷爷是一个有福的人,因为他有三个地位显赫的儿子。老大、老二在北京做着大官儿,老三在本县当县长。但他不愿跟儿子过生活,尽管儿子三番五次地回来接他,好话说了几大筐,舌头磨掉了半截,可他总是一句话:“城里咋的哩,比得上牛屎凹吗?”儿子就只好搓着手转着圈儿,无可奈何地返回。 贵贵爷爷依旧守着茅屋棚,度过一个个春秋。 茅屋棚的陈设很简陋。外间里终年燃着一个大炉台,里间架了一个大板铺。他又顺着屋檐搭了一个凉棚,凉棚下用砖凳支起了一块青石板,摆了几条缺腿歪斜的大条凳,青石板上放了一把茶壶、几个粗茶碗。 平日里,贵贵爷爷就坐在凉棚下高兴地和赶集的过路人说笑,自在地哼小曲,悠闲地斜靠在门槛上闭上半只眼睛瞌睡。他又是个闲不住的人,常年做着瓜子小糖、青瓜梨枣的小生意,而这生意又总是赔,好在儿子常寄钱来,他也就不计较这些了。 夏日,烈日炎炎,古槐撑着一伞浓荫,贵贵爷爷的凉棚下就终日热热闹闹。村子里的大人们上工前,大口喝下一碗凉茶,便匆忙干活去,剩下的就是小秧秧子们的天地了。他们终日磨蹭着不离开,在凉棚下游戏,在板铺上厮打嬉闹,猴子般爬上古槐去采槐米,把整个树皮都磨成铁黑色发着亮光。玩累了,玩够了,就缠着贵贵爷爷切西瓜。贵贵爷爷就挑出一个大个儿的,一刀切下去,黑籽红沙瓤,小秧秧子们疯上去,狼吞虎咽吃下去,个个小肚儿吹气似的鼓起来,咂着小嘴儿,一阵旋风般飞出去了。但没有屁大的工夫,一泡尿撒下去,凹下去肚皮的小秧秧子们又都回到了棚前,盯着青石板上的西瓜馋得流口水。这时,贵贵爷爷就要生气,虎着脸骂道:“都是小孬种,填不满的老虎嘴,再看也不给你们吃,别处耍去吧!”但小秧秧子们仍赖着不肯走,往往瞅准贵贵爷爷在门槛上打盹儿的机会,猫着腰一溜烟儿潜伏到青石板下,伸手去偷那切好的西瓜。一个刚切开的大西瓜转眼间便没有了踪影。贵贵爷爷醒来,真要发火了,挥舞着那雪亮的大西瓜刀,声言要割了他们的“小麻雀”,吓得小秧秧子们急忙捂着小肚子掉头四处奔逃了。可是,过不了几个时辰,贵贵爷爷反而想他们了,就故意在青石板上摆着一筐溢着香气的青瓜,看见小秧秧子就招呼道:“小孬种,鬼热的天,外边能玩儿吗?还不晒揭了你们的狗皮。”小秧秧子们就知道贵贵爷爷气已消了,马上一窝蜂扑过来,团团围住贵贵爷爷,挠痒的挠痒,捶背的捶背,捋胡子的捋胡子,把个贵贵爷爷好一番孝敬。贵贵爷爷就如同孙大圣喝了南海仙酒,全身无比舒坦,半卧着眯起双眼,然后将手一挥说:“小孬种,吃去吧!”那瓜筐立时就见了底。 冬日,寒气袭人,贵贵爷爷的火炉便燃得更旺。闲了农活的人们都拥挤在贵贵爷爷的小屋嘻嘻哈哈地说笑,细品贵贵爷爷火炉上烤的烟叶子。小秧秧子们则都上了板铺,一边把脚伸进被窝里取暖,一边缠着贵贵爷爷讲故事。贵贵爷爷的故事多得很,如他数不清楚的胡子,后来就有一个长大了的小秧秧把它记下来,成了一个童话集。贵贵爷爷有时高兴了,也爱捉弄小秧秧,便故意压低声音讲那些自编的“聊斋”故事。一个鬼精,青面獠牙,月黑头加阴天就从麻地里钻出来,到村里捉坏小秧秧,捉着了,用他的皮做小鼓,用他的腿骨做小槌,不停地咚咚敲,那坏小秧秧就发着痛苦的叫声,不停地喊着自己的名字,说着自己干的坏事到处附魂儿。每当讲到这时,贵贵爷爷还故意将灯熄灭,学小鬼的鸣叫,仿佛那长了利爪的鬼精现就躲在小屋的某处,吓得小秧秧子们都缩头缩脑地朝被窝里钻。这时,贵贵爷爷就要将他们轰出来,不出来,就掏他们的“小麻雀”,小秧秧子们最怕这一招,马上一窝蜂似的爬起来,紧扯着大人们的衣襟提心吊胆地回家去。 一天黄昏,一群小秧秧子们又缠着贵贵爷爷耍赖皮,贵贵爷爷就打发他们回家去,他说他今天感到累了。 就在这天晚上,牛屎凹的一个傻子给人欺负了,淹死在河里。贵贵爷爷受不了这刺激——牛屎凹几辈子没出过这号人。他当天晚上就气病了,躺倒在床上。 第二天,人们发现时,他已离去了,死时没有瞑目。 一茬茬滚过贵贵爷爷的大铺、喝过贵贵爷爷大碗茶的汉子们,围着茅屋棚跪倒一片,悲声如牛。 而小秧秧子们却不知道哭,他们围着大铺上的贵贵爷爷,拉着他的手,想把他拉起来,喊醒他。 P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