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理论犯罪学:犯罪归因之心理学视角

理论犯罪学:犯罪归因之心理学视角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凌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615743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犯罪归因的心理学视角:基于实证主义的理论与概念体系重构”的最终成果。本书从心理学理论之视角考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公安和司法领域揭露、惩治犯罪以及预防和矫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学方面的依据和方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困境及理论重构
第一节 当下犯罪心理学研究发展之域内外比较观察
第二节 对我国犯罪心理学发展所面临困境的分析与思考
第三节 我国犯罪心理学理论体系重构的多重步骤构想
第四节 以犯罪归因理论发展为引领的学科优化路径之思考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涵、特征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内涵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犯罪归因方法论概述
第一节 犯罪归因方法论之历史沿革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本理念及操作原则
第三节 犯罪学实证研究的不同操作性设计
第四章 实证主义犯罪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经典犯罪学及其批判
第二节 实证主义犯罪学之兴起
第三节 现代实证主义犯罪学理论发展
第五章 心理学异常行为归因理论之发展沿革
第一节 心理学理论对行为归因之基本主张
第二节 心灵学派的主要行为归因理论
第三节 行为学派的主要行为归因理论
第六章 心理学犯罪归因之视角1:犯罪人格及精神障碍
第一节 关于犯罪人格是否存在之争议
第二节 反社会人格障碍概念的发展
第七章 心理学犯罪归因之视角2:学习理论
第一节 二十世纪以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及理论建构
第二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三节 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
第四节 中和技巧理论
第五节 解读社会学习理论宏观归因逻辑结构
第八章 心理学犯罪归因之视角3:控制理论
第一节 控制理论的革命性视角
第二节 社会控制理论
第三节 自我控制理论
第九章 犯罪归因之社会心理学视角1:标签理论
第一节 标签理论之核心观点
第二节 标签理论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第三节 标签理论对欧美刑事司法制度的冲击及其反思
第十章 犯罪归因之社会心理学视角2:群体犯罪心理
第一节 群体犯罪的立法概念
第二节 群体犯罪心理的概念
第三节 群体犯罪心理现象论
第四节 群体犯罪心理原因论
第五节 群体犯罪的类型化心理归因考察
第十一章 心理学犯罪归因的一般理论模型
第一节 心理学视角犯罪归因研究的核心问题:犯罪性之归因
第二节 犯罪归因视角之比较分析
第三节 犯罪性作为一种心理学要素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社会化缺陷概念之因子分析
第五节 自我控制缺陷之因子分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