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乡里到都城:历史与空间变迁视野中的十六国北朝文学

从乡里到都城:历史与空间变迁视野中的十六国北朝文学

  • 字数: 43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蔡丹君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650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北朝文学研究为什么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并深入开展呢?这与中国学者惯常以文学成就史作为文学史研究的视点有关。
坞壁及聚族而居主要存在于十六国以及北朝初期,随着北魏孝文帝迁洛,北方逐步统一,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建立在洛阳,乡居的文人纷纷走向都市,因此文学活动渐多,文学写作渐成气候,由乡居到都城,北朝文化在北魏时期发生了大的变化。但是,由于这些活跃于都城的文人,大多数来自乡里,他们身上带有强烈而顽固的乡里文化的特质,因此北朝在北魏以后的文学发展,并不因为都市文明而洗掉乡里文化特性,事实上是经过这些由乡里走向都城的文人结合了乡里与都城两种文化要求重建的结果。
《从乡里到都城:历史与空间视野中的北朝文学》是作者在掌握了大量材料后得出的结论,也是继著名学者曹道衡先生之后取得的一个突破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蔡丹君,女,湖南株洲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曾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文学部访学。目前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文献研究,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序 傅刚
绪论

第一章 “还居乡里”:西晋末年文人、文学的存续
第一节 西晋末年北方坞壁中的文人与文学
第二节 凉州地区的乡里著姓及遗民文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十六国时期的胡族政权与乡里士人
第一节 十六国胡主与乡里士人之间的文学互动
第二节 “乡论”社会与文学复古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魏的乡里制度变革与文学发展
第一节 平城政权、崔浩案与北方文学低谷时期的形成
第二节 北魏乡里私学制度的发展与文学力量之衍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魏末乡里士人群体在洛阳的文学活动
第一节 洛阳社会与文人群体的形成
第二节 乡里士人对洛阳文学发展模式的接受
第三节 乡里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影响:以俗赋、家训和碑铭为中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朝末期都城文学的发展及其对南朝文学的超越
第一节 北朝都城的文学新风与文学特质
第二节 官方图书抄撰:北朝末期都城文学发展的新机制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原典
二、中文论著(以姓氏拼音为序)
三、汉学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