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成长流量 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打败昨天的自己

成长流量 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打败昨天的自己

  • 字数: 23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常娜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044352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对每个人而言,成长流量流向哪里,你的未来就走向哪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内容简介
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说,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本书通过作者在海外几年成长的经历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洞察,将学习、思考和认知的收获集结在这本书中:如何投资自己的时间?如何对留学和海外旅居的生活具备掌控力?如何管理自己的成长增长曲线?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对终身学习的目标有什么影响?我们从乔布斯、张小龙身上能够汲取到什么成长的养料?
如果问,每个人最重要和稀缺的资源是什么?是成长中的注意力和时间资源,管理心理账户和注意力资源,也就是管理我们人生的流向。
对每个人而言,成长流量流向哪里,你的未来就走向哪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作者简介
常娜,毕业于欧洲高等商学院(ESCP Business School),获得其Grande Ecole项目的管理学硕士。现为ESCP校友中国代表、留学和职业生涯规划顾问、翻译(中英法)、领英专栏作家、项目管理专业人士(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简称PMP)。游历了法国、英国、以色列以及乍得等中非国家。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你与高手的差距,不只在当下,更在投资未来的格局/10
职场是一场投资,活在未来的人,比活在当下拥有更多财富/10
高手的格局,为什么高手都在谈“与时间成为朋友”/18
经营自己是对未来优选的投资/24
投资陷阱:请放弃努力,万一证明是能力问题就不好了/33
教育是一场长线投资,如何分析投资选择/41
康奈尔大学和麦肯锡精英是如何分析问题的/50
低配的学习,不怪知识付费,要怪就怪你不懂学习/54
只输入不输出的知识:买了很多子弹,却没有枪支发射/65
第二章365天,拉开你与高手水平的不是时间,是注意力再分配/76
成长意志:不在非战略机会点,消耗战略竞争力量/76
注意力是你所能支配的最宝贵的资源/87
成长是痛的,为什么要不动声色地强大/92
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性/97
精要主义:我们无法活成每个人都期待的样子/103
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你成长的格局/108
第三章让你的底层思维和格局配得起你的野心/116
职场的用户思维:如何把你放在对方的鞋里/116
高手的思维格局:如何像CEO一样思考/122
个人成长为什么要有用户思维/126
错位竞争:机遇往往在以为无解局面背后/133
缩小与高手的思维差距,如何增加一小时的回报密度/139
职场投资底层逻辑:如何让自己更值钱/144
楚门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大”是个伪命题/150
逆向思维:农村包围城市的创新打法/154
个体成长蓝海战略:比竞争思维更重要的跨界思维/164
不会讲故事,如何绕开职场汇报的坑/175
与高手标杆,为什么牛人离你并不遥远/183
底层思维:商业即人性,人性即商业/190
第四章真正的智慧,是能够管理自己的心智,摆脱环境陷阱/197
囚徒心理:为什么谈意志自由,而不是身体自由/197
难的事情容易做成:以色列是谁?为什么是以色列?/202
二十几岁,选一座城市成长,到底有多重要/210
人丑就要多读书?读书到底带来了什么改变/216
为何一直优秀,却最终沦为平庸/224
为什么我们要学着成为即兴演员/231
为什么“当幸福来敲门”是个伪命题/237
被拒绝,是给逆袭创造的优选机会/243
“问题”背后的机遇,好奇心驱动进化/249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254
参考文献/261
摘要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比利时超现实画家雷内·马格利特有一幅代表作,作品中的自己在画一只展翅翱翔的成年鸟,而桌上临摹的静物却是一颗尚未孵化的蛋,这幅油画被命名为Laclairevoyance,中文意思为“远见”。 马格利特画的不是在他眼前的静物,若要更贴切地来形容他所画的内容,或许可能性、潜力和未来更加合适。通过这幅作品他试图定义什么是富有远见,即能够通过现实看到未来。 人与人的优选差距,不仅是当下,更是格局,尤其是未来的格局。什么是活在未来的人?什么是成长中的格局?马格利特给出的答案是“远见”——在当下看到未来。 那天和朋友聊到职场选择逻辑,初入职场的她面前有两种选择:公司A和公司B。公司A提供的收入要高于公司B,但A是一家上升空间很小的公司,能学到的东西相对有限;而公司B处在行业上行风口,接触的资源和行业知识长期来看更有价值,但收入不那么有吸引力。她开始犹豫如何选择。 我们讨论的时候,我也在思考另一个相关问题:我们是不是还没优秀到要考虑机会成本? 如果我们在比较公司A和公司B的时候,我们的思考过程是如何开展的?思考的过程又是如何影响我们选择企业的? 如果选择公司A的话,我们关注的是显性收益,而显性往往与短期和确定性挂钩。也就是说我们更趋向选择具有确定性的,而不考虑未来可能的更大的回报。过于片面关注显性收益的话,我们会忽视隐性收益的作用,因为隐性收益的作用与未来关联紧密,很可能累积到一定水平或者在未来某个节点才显现其价值,这就容易导致我们关注点偏斜,忽视长远的投资回报。 正是因为我们对当下的把控力可以让我们减少对未来未知收益的焦虑,焦虑和确定性呈相关性,越是确定性的结果越能够降低我们的焦虑程度,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薪水的高低对职场选择起到了更重要的参考作用。 职场选择其实和商业活动一样,需要考虑这样一个经济学问题: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我们在选择和权衡机会时,放弃其他机会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背后的启示也就是,选择需慎重,因为我们可能损失其他机会。所以在做决定时,我们会在头脑中勾勒出可行性,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假设建立在“如果失败”上还是“如果成功”上? 其实这就像投资,这里我整理了两个思维模式(表卜1): 上面两个假设中最直观的差异就是甲、乙两种思维模式对待风险的态度和立场:一个是悲观的,一个是积极的。 不可否认,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对未知风险进行预期和评估,这是实践中值得采取的理性行为。但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会给行动带来不一样的影响。而认知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对风险的解读和预判。 在投资领域,按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可将投资者分为风险追求型投资者、风险回避型投资者和风险中立型投资者。 ·风险追求型投资者:当预期收益相同时,该类人群选择风险大的,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大效用,关注点在投资回报。 ·风险回避型投资者:当预期收益相同时,该类人群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这种思维普遍存在于过于保守的投资者,对风险较敏感,也就是对损失厌恶,这里的关注点在风险和潜在损失。 ·风险中立型投资者: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该类人群选择资产的专享标准是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风险状况如何。 从上面归纳的问题可以看出,对风险的分析,甲、乙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在于: ·甲是风险回避型投资者,乙是风险追求型投资者。 ·甲的假设模型是风险导致失败,而乙的假设模型是风险导致成功。 ·甲把做这个事情看作成本,而乙把做这个事情看作“未来现金流人”,也就是收效。 深层次看,甲考虑的是失败,是源自对失败的恐惧心理。而乙是正向反馈,看到选择后的机遇和成长。其实这两种思维模式,不仅仅广泛应用于投资领域,在我们日常选择的时候,也经常用到。P10-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