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德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

  • 字数: 25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51219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紧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近期新要求,讲述古今中外道德品行高尚的人物的故事并对他们对社会、国家的影响进行点评。
目录
序言 厚植道德沃土,共谱时代新篇
第一章 有德者居之——政治中的道德感召力
◇品味经典
1.为人民服务——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2.治国当先修身——《大学》中的先贤格言
3.从他人学习美德——古罗马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
◇故事里的事
1.闻“骂”则喜的
2.周总理三付饭费
3.彭德怀:我们不是帝王将相
4.草鞋将军陈赓
5.牛玉儒的一封家书
6.要和普通老百姓一个待遇的好书记王伯祥
7.一文钱筛掉一个人
8.谁比谁更富有
9.不屈不挠迈向目标的林肯
◇编者小语
第二章 法不责众乎——法律中的道德教化
◇品味经典
1.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同志
1986年6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
2.法度分明,自取善恶——《韩非子》中的先贤论述
3.法律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霍姆斯如是说
◇故事里的事
1.谢觉哉:谁也不准搞特殊
2.彭真对儿子的叮嘱:当律师不能乱说情
3.吉鸿昌:认法不认情
4.宋鱼水:愿法律的天空缀满星星
5.还书:一则道德和法律的小故事
6.道德判你无罪
◇编者小语
第三章 明义利之辨——道德与经济驱动力
◇品味经典
1.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的谈话
2.孟子见梁惠王——孟子的义利之说
3.让贸易回到诚实的怀抱——孟德斯鸠的经济行为批评
◇故事里的事
1.陈云:我定的规矩,我不能破例
2.谭震林攸县蹲点的故事
3.扶贫书记黄文秀的“归去来”
4.带领山村脱贫的“老马”
5.舟山定海:“我们的阿红书记”
6.两“村官”千里走单骑“化缘”修通幸福大道
7.信誉的种子
◇编者小语
第四章 心中道德律——道德义务论
◇品味经典
1.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把握道的原则——《淮南子》中的道德义务论
3.康德:道德是绝对命令
◇故事里的事
1.任弼时:永生的“骆驼精神”
2.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
3.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榜样
4.坚守平凡成就非凡
5.潘作良人生中的最后24小时
6.阿尼帕:六个民族十九个孩子的母亲
7.用行动去维护公正
8.不说谎的孩子
◇编者小语
第五章 不忍人之心——道德情感力
◇品味经典
1.严把德才标准德才兼备方堪重任——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天地之性,人最为贵”——《孝经》中的亲情教化
3.特殊官能的作用——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感分析
◇故事里的事
1.“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紧跟党走,做党的好战士
2.顾春玲:守护残疾乡亲二十年
3.女支书张雅琴:遗言让市委书记当场落泪
4.“暴走妈妈”陈玉蓉:一份伟大的亲情
5.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6.拉煤老人陆松芳的善举
7.王文珍:身边的“提灯女神”
8.胡忠和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
9.热心驱散人间冷漠
◇编者小语
第六章 有德者有福——从道德求幸福
◇品味经典
1.勤俭持家——朱德论勤俭的美德
2.《尚书》中的幸福论
3.心智上的美德是沉思生活——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生活的阐释
◇故事里的事
1.“当代雷锋”郭明义
2.刘伟: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
3.吴菊萍:托举生命的好看妈妈
4.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
5.谁愿意帮助对手
6.厚道的农民工
7.深夜搭便车的女人
8.优雅的电梯工
◇编者小语
第七章 德有邻不孤——美德的人格魅力
◇品味经典
1.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在2014年3月18日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论善的修养与作用——《荀子》中的人格修养
3.美德和罪恶——亚当·斯密谈情感的品质
◇故事里的事
1.肖楚女:为信仰奋斗,为真理献身
2.樊锦诗:“敦煌女儿”的家国情怀
3.再有一次机会,我还选择上雷场
4.一句用21年兑付的承诺
5.立于生活底线的人格
6.人格是优选的学位
7.坚韧造就的传奇
8.宽容的优选境界
9.毕加索真正的朋友
◇编者小语
第八章 术业有专德——职业与道德
◇品味经典
1.纪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2.未先学医先学德——孙思邈对医德的论述
3.道德即纪律——爱弥尔·涂尔干的职业伦理
◇故事里的事
1.贾立群:患儿家长心中的“B超神探”
2.90后美女成雅婷收敛美貌绽放劳动之美
3.一根跳绳,带领孩子们“跳”向世界
4.“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与青蒿结缘用中医药造福世界
5.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年轻人:使命与青春完美对接
6.白发仍少年热血著文章——追记内蒙古日报社原首席记者刘少华
7.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中医的扶危济困之道
8.四名中医师奋战在抗疫一线——守护武汉的中医力量
◇编者小语
第九章 善良之风俗——我们身边的社会公共道德
◇品味经典
1.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三严三实”——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天下之人相互关爱——《墨子·兼爱》
社会公德的理论基础
3.智慧、私德与公德——福泽谕吉的智慧与道德观
◇故事里的事
1.为何对这个民兵优选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2.永远做人民的好儿子——梁雨润
3.美丽女孩刁娜的义举
4.一针一线织出爱心的贵阳“社区干妈”
5.“疫”线战士: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张文宏
6.无怨无悔的谭竹青
7.王燕:孤残儿童的贴心妈妈
8.雪线邮路,我一生的路
◇编者小语
第十章 道法乎自然——道德与环境保护
◇品味经典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
2.“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庄子》对环境的论述
3.明天的寓言——美国生态作家雷切尔·卡逊的警告
◇故事里的事
1.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2.三兄弟辛勤守护万亩林海38年
3.滇池的守护神
4.从沙赶人到人赶沙:六老汉三代人一片绿
5.山间回荡着扁担的“咯吱咯吱”声
6.比金块更可贵的东西
7.玛丽尔达的河豚
◇编者小语
后记
摘要
     1.闻“骂”则喜的 1941年,陕甘宁边区天气大旱庄稼歉收。一个叫伍兰花的妇女,丈夫去世,她一个人养活三个孩子,还要照顾多病的婆婆,日子很苦。偏偏这时候村干部又上门催收公粮,而且态度又不好,双方发生抢夺粮食的争执。伍兰花当即和村干部又哭又闹。情急之中,伍兰花脱口叫骂:“你们拿走我的救命粮,我一家人怎么活啊!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晌午打雷,咋不叫这雷劈死呢!”听到她竟敢如此咒骂共产党和!村干部和几个民兵立刻把伍兰花抓起来,并绑赴延安审判,初审判处枪毙。 从警卫员口里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批评和阻止了中央社会调查部的抓人的行为,说你们这样不是和国民党一个样吗?他叫人把伍兰花带到他的窑洞里。拿过一张木椅,让伍兰花坐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她:“你这个婆娘好厉害呀!你为什么要让天雷劈死我?”伍兰花坐在木椅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自己的困苦和村干部强行征收公粮的事情经过哭诉一遍。 听完心情非常沉重,她安慰了伍兰花一番,亲自下令放人,并派人把伍兰花送回家,还让通讯员把自己的口粮和自养的一头奶羊送给了这位农妇,以解养家糊口的燃眉之急。之后又派人带上公文,向当地政府当面讲清楚,她没有什么罪过,是个敢讲真话的好人。她家困难多,当地政府要特别照顾。并转告当地干部说:“我们决不能搞国民党反动派那一套,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通过这两个事情,开始深深的思考,他派人深入到农民中调查,农民为什么对共产党不满意?调查的结果是:边区政府对农民征粮过多,农民负担太重,导致农民的不满和埋怨。当时,共产党控制的陕北解放区只有150万人口,但是在陕北的中央机关各级干部和部队超过10万人,这10万人都要老百姓养活,由于当时的劳动生产率很低,恰好又遇到了连续三年大旱,便产生了共产党与老百姓争粮的问题。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怎么样解决?和党中央决定,采纳党外人士李鼎丞精兵简政的建议,并减征公粮,开展大生产运动。号召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这就是大生产运动的由来。此后几年,一直念念不忘此事,并在四次会议上检讨了这个问题,用以教育全党干部。 而那位农村妇女伍兰花经过此事,以后逢人就讲:“古人讲,宰相肚里撑大船,将军头上跑快马。太了不起啦,真是个不怕雷打、不怕鬼吓的大人物!”她并且成了村里大生产运动的带头人,她带领村里的妇女们,白天种地,晚上纺纱织布。1943年春节,伍兰花把自己生产的粮食送给边区政府,当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一等劳动模范。得知当初骂他的农妇当上了劳动模范,就很高兴地请伍兰花一块看春节秧歌表演。 1951年,伍兰花作为劳动模范,从陕北的小山村来到北京,参加建国两周年进京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她第三次见到。伍兰花握着的大手,幸福的泪花落在胸前的奖章上。 ——张小星/文 2.周总理三付饭费 上世纪70年代,周总理陪同外宾到杭州访问。有天下午周总理就要离开杭州了。几天来随行人员十分辛苦,周总理就吩咐秘书说:“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到楼外楼去吃便饭。” 楼外楼菜馆的经理、厨师和服务员一听到周总理要来请客的消息,都非常兴奋。11时左右,周总理和随行人员谈笑风生地踱过西冷桥,漫步白堤,来到了楼外楼。席间,他热情地与随行人员一一碰杯,感谢他们辛苦地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并向北京来的同志一一介绍杭州名菜:这是活杀活烧的西湖醋鱼,这是产自西湖的油爆大虾,这是叫花子鸡,都是北京人难得吃到的西湖佳肴。当周总理看到服务员端上一盘盘他最喜爱的家乡菜时,一边举筷品尝,一边又向大家介绍说:“好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大家也来尝尝,这是绍兴梅干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张,味道不错的嘛!”吃得大家兴高采烈。 饭后,周总理叫秘书去结账。省里同志出来阻拦说:“不必总理付了,由我们地方报销吧!”周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大家,当然由我付钱哕!”店里经理知道周总理的脾气,若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10元钱。谁知周总理又不肯,当即对旁边一位姓姜的服务员说:“这许多菜10元钱怎么够呢?一定要按牌价收足。”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收了5元钱。不料,又被周总理看到,生气地说:“谁请客吃饭谁付钱。总理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一样付钱嘛!”楼外楼经理没办法,只好又收了5元钱。这样共收了20元钱。 哪里晓得过了1个小时后,笕桥机场给楼外楼经理打来了电话,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留下10元钱,付中午的饭费。楼外楼经理和职工们捧着这30元钱,都深深地为总理的这种廉洁奉公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 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总理的吩咐去做,当即把当天午餐的饭菜,按照牌价单仔细算了一下,总共19元5角,和普通顾客一样结了账,并给周总理写了份详细报告,附上清单和多余的10元5角,寄给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 ——佚名/文 P9-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