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苏州通史 中华民国卷

苏州通史 中华民国卷

  • 字数: 53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5672250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苏州通史》参照中国传统史书编撰体例,借鉴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清史》主体设计,《苏州通史》主体部分为导论以及从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历史(分为若干阶段的断代史),另设人物、志表、图录等三部分。人物、志表、图录中的内容是对通史部分相关内容的补白与补强。
《苏州通史》共分16卷。第1卷为导论卷,第2卷为先秦卷,第3卷为秦汉至隋唐卷,第4卷为五代宋元卷,第5卷为明代卷,第6卷为清代卷,第7卷为中华民国卷,第8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卷(1949-1978),第9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卷(1978-2000);第10卷为人物卷(上),第11卷为人物卷(中),第12卷为人物卷(下),第13卷为志表卷(上),第14卷为志表卷(下),第15卷为图录卷(上),第16卷为图录卷(下)。
各卷采用纵横结合的结构,根据本卷所跨时段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划分若干客观发展阶段为若干章,主要写政治、军事、经济状况;另设社会一章,主要写整个时段苏州人口家族、宗教信仰、民风节俗等;另设文化一章,主要写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等。
本书为民国卷,内容包括第一章,民初情势;第二章,革命洗礼;第三章,近代气象等。
目录
第一章 民初情势(1912-1927)
第一节 军阀恣睢的年代
一、社会党昙花一现
二、反对袁世凯独裁
三、齐卢军阀祸害地方
第二节 在反帝浪潮中
一、从“五四”到“五卅”
二、反帝斗争中的地方主题
第三节 大革命洪流席卷苏州
一、大革命思潮起伏
二、工农觉悟起来
第四节 地域经济的艰难转型
一、多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二、民初时势与经济转型
第二章 革命洗礼(1927-1937)
第一节 工农革命风潮
一、工潮:以铁机丝织业为中心
二、农潮与农民运动
第二节 在民族危亡时刻
一、国难渐深渐近
二、苏州耆绅的抗日呼号
三、营救“七君子”
第三章 近代气象(1927-1937)
第一节 经济结构的近代性
一、城乡工业的发展
二、村落女红的特质
三、特色产品的价值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近代功能:以商会为中心
一、苏州商会的近代转型
二、苏州商会与乡村发展
三、苏州商会与地方治理
第三节 计划变迁:乡村改进
一、徐公桥:教育的力量
二、唯亭山:“社会福音”
第四章 战争浴火(1937-1949)
第一节 苏州抗日烽火
一、苏州的沦陷
二、“江抗”在东路
三、反“清乡”斗争
第二节 窳败不堪的经济与社会
一、日伪势力的摧残
二、走入绝境的百姓生计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在苏州的终结
一、武装反抗
二、民主运动
三、走向新时代
第五章 社会生活(1912-1949)
第一节 苏式生活的沿袭与变异
一、茶馆生涯
二、庙会生活
三、婚姻俗例
第二节 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
一、道教的影响力
二、佛教的世俗化
三、基督教的渗透
第三节 近代生活方式的成长
一、物质生活的洋化
二、休闲生活的新趋向
三、公共卫生事业的提倡
第六章 文化教育(1912-1949)
第一节 传统艺术的坚守
一、昆曲的传习
二、评弹及其教化
三、宝卷的宣讲
第二节 民国文化的苏州性格
一、闲适的市民文化
二、革命的文化思潮
第三节 教育事业的更新
一、近代苏州教育体系
二、教育对象的平民性
三、教育理念的近代性
四、教育理想的民族性
结语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