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紫禁城六百年 东宫西宫

紫禁城六百年 东宫西宫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李文儒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195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紫禁城诞辰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年!值得收藏的国民故宫文化通识书,至伟的建筑,精妙的细节,尘封的历史,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交织六百年时光,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娓娓道出故宫凝聚的人文精神。 2. 故宫院长说故宫,从不一样的角度,看故宫前世今生!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原副院长李文儒先生,守护故宫十余载,本书收录百幅老院长亲自摄影故宫细节图,跟随院长视角,从皇宫到博物院,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故宫。 3. 想要了解紫禁城工整对称的建筑规划与文化内涵,从东西六宫入手是很好的选择!因为东西六宫的对称关系,可以说是紫禁城中最为严整的。书里既能使人领略建筑均衡之美,也讲述了东西六宫是如何失衡的,比如慈禧为庆祝寿辰、听戏,将西六宫院落两两打通,变为“西四宫”。 4. 如今的东西六宫与历史中、文艺作品中的有何不同?因《延禧攻略》闻名的延禧宫内被末代皇太后隆裕建了一座西式水宫殿“水晶宫”;1931年,还是在延禧宫中,一座文物库房竣工了。延禧宫旁的景仁宫声明不显,内里如今设立着为故宫捐赠文物者的纪念榜。东西六宫的转变,是紫禁城从皇宫变成博物馆的小小缩影。
内容简介
故宫院长说故宫,跟随老院长的文字与图片,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故宫的前世今生。 故宫紫禁城构建之初,极其讲究对称,后廷的东西六宫最为严整——或许是出于规范皇帝与后妃关系的考虑。但西太后慈禧打破了这种均衡:为了庆祝寿辰、听戏、“垂帘听政”,太极殿与长春宫、储秀宫与翊坤宫被两两打通,西六宫就这么变成了“西四宫”。东六宫倒是不曾大动,直到末代皇太后隆裕在延禧宫中尝试建造西式水宫殿“水晶宫”,总算让东六宫不至于“落后”太多。 西六宫有一桩逸事属于一颗苹果。末代皇帝溥仪在储秀宫中吃餐后水果时,被匆忙前来的内务府大臣告知《清室优待条件》将被废除,这颗刚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就从惊慌的溥仪手中滚落在地,被半年后前来清点文物的俞平伯看到、记录下来——其时早已干枯。 紫禁城中的建筑或变或不变,历经六百年风霜刀兵的考验,它仍默然注视着世道的无常。
目录
失衡的内廷
失衡的内廷
偏安养心殿
养心殿里说“三希”
前殿后寝缩小版
东西六宫的生育任务
西六宫里西太后
传膳“仪式”
长春宫里红楼梦
景仁宫里景仁榜
延禧宫里“水晶宫”
西区故事
中路与东区、西区
东文华西武英
浴德堂:浴体?浴德?
咸安门内宝蕴楼
“内务”“造办”贪奢
太后们的休养之地
东区故事
文渊阁与《四库全书》
文华文渊之后
祭拜祖宗的奉先殿
太上皇的宁寿宫
皇帝的花园
看戏与拜佛
珍妃井与宫女井
寻找细节
“人”形大屋顶
脊兽大世界
宫门重重
庭院深深
窗里窗外
琉璃花开
彩绘皇宫
后记
作为图像的紫禁城
摘要
     紫禁城构建之初的中轴对称,不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里看,都很严谨。最严整的是后三宫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与其东西两侧的东六官、西六宫的布局。12座方正规矩的院落,整整齐齐、一一对应地排列在后三宫的东西侧。现在看来,一个男人与至少12个女人的关系,竟然被铺排得如此冠冕堂皇,确实匪夷所思;皇帝们却觉得再平常不过,而皇帝的臣民们,除了觉得正常,还不免心生羡慕。 建筑的形态从来规范不了权力、人心。清代中后期以来,由建筑形制和建筑功能规定的均衡,被内部的变动悄无声息地打破了。最初的,也是优选的动作,是雍正皇帝将内廷的中心,即皇帝日常处理政务及居住的地方,由乾清官转移到西六宫南面的养心殿。从此,位于后三宫西南角的养心殿,以及养心殿南边的军机处,便成为举国瞩目的家国焦点。 国家权力中心在皇宫里的位置向西偏移,固然起于雍正皇帝,但究其根源,与康熙皇帝不无关系。在治国理念上,与明朝的皇帝们明显不同的一点是,康熙帝根本不相信明朝皇帝无休止地建城池、修高墙、筑长城能够保护得了自家天下,他不会去延续明朝的做法,去继续修补、加固、抬高宫城、皇城、京城、长城,他也不会把自己困在明朝的宫殿官城里。当他的地位、他的国家稍稍稳固,他就大张旗鼓地在京城外、在更远的地方,大兴皇家园林。人们熟知的“三山五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现在北京大学西面和北面的畅春园、圆明园——基本上是从康熙朝开始营造的。康熙帝又在距北京数百千米之远的地方修建避暑山庄、木兰围场。春秋射猎,夏季避暑。夏季主要在畅春园、避暑山庄听政。康熙皇帝开启了“居园理政”模式,最终死在了畅春园内的清溪书屋。雍正帝继位后,大规模扩建康熙帝赐给他的圆明园,其后乾隆帝继续扩建,圆明园成为占地3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超大型皇家园林。总面积相当于四个紫禁城,建筑面积也超过紫禁城。万寿山的清漪园由乾隆帝扩建,耗银448万两,面积达到290万平方米,后遭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太后重建,耗银500多万两,改名颐和园。康熙的大兴园林、居园理政,被清朝的帝后们一代一代地传承发扬。兴建这么好这么大这么多这么舒适的皇家园林,不去充分地享用还真有些说不过去。从康熙开始的清朝的帝后们,基本每年一半以上时间居园理政。越到后期,他们在紫禁城居留的时间越少。 紫禁城西边的西苑,占地100万平方米,与紫禁城同大。西苑的基础为元、明奠定,清代扩建并广泛使用,成为顺治帝及其后的各位皇帝经常居住听政的地方。中南海的南海瀛台,是康熙、乾隆、光绪、慈禧的重要活动场所。戊戌政变后,慈禧“软禁”光绪帝,自己在瀛台东北面的仪鸾殿亲自训政,直接处理日常政务,使之成为事实上的政治中心。从雍正皇帝开始,紫禁城内皇帝居住及处理政务的中心向西南偏移,大概与官城西苑、西郊皇家园林与紫禁城同样发挥政治中心的作用不无关系,与方便出入西苑、往返西郊园林不无关系。 乾隆皇帝本来有一次纠偏的机会,他做了,但他又不想做到位。康熙皇帝在位61年,乾隆皇帝说他不敢上同皇祖,在位60年就会退休。为此,他早早就做了准备,在后三官的东面修建了退位后享用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官区,包括宁寿宫花园。乾隆帝的设想很不错,等他退位后,他的儿子嘉庆皇帝在西边执政,他在东边吃喝玩乐、吟诗写字,也不失为一种“东西平衡”。但乾隆皇帝退位后根本不想放权,也没有放权。与内廷中心并列于东面的副中心宁寿宫区建好了,花园也建好了,太上皇一天也没有享用,他依旧坐在西面养心殿的宝座上,让嘉庆皇帝坐在他身边的小座位上,看着他继续处理政务,直到他死在养心殿的宝座上。 被称为西太后的慈禧,终于把宫廷治理格局的失衡推向特别。紫禁城内廷中心偏西之后,对后宫的空间布局结构不无影响。东六官基本无变化,西六宫则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造。晚清改动较多,动作优选是在慈禧居住的40多年时间里,四座宫殿院落被两两打通,西六宫六个院落,变成了四个院落。西六宫的改造,与慈禧的40、50寿辰和数度垂帘听政直接相关。可是,不管内里发生了多大的变动,从高处看起来,从外面看起来,紫禁城的内廷后宫,依旧是东西两侧密集的黄色屋顶,整齐一致地依附着、维护着高大开阔的后三宫:铺排对称、高低协调、疏密得体。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