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性别差异与大学生初次就业

性别差异与大学生初次就业

  • 字数: 22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作者: 荆晅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87627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性别差异与大学生初次就业》是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借助职业搜寻理论、歧视经济学等理论,从毕业生工作搜寻、就业专业匹配度以及就业起薪等角度考察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依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新时代大学生就业
第一节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新特征
一、大学生就业的新需求和新要求
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就业
第二节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挑战
一、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内部环境
二、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外部环境
第三节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新使命
一、信息社会就业研究范式的危机与重构
二、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多维研究视域
本章小结
第二章就业性别差异:概念、理论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相关概念的厘清
一、就业与初次就业
二、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
第二节理论研究中的就业性别差异
一、就业结果差异的三重理论视角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三、就业性别差异的衡量
第三节基于“机会一质量”的二维分析框架
一、就业过程的研究视角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信息与机会:工作搜寻的性别差异分析
第一节大学生就业的指标演进与政策变迁
一、大学生就业的指标演进
二、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变迁
第二节工作搜寻性别差异的理论依据
一、工作搜寻时间及其性别差异分析
二、工作搜寻成果及其性别差异分析
第三节工作搜寻时间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
二、结果分析
第四节工作搜寻成果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
二、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隐秘的歧视:就业结果的性别差异分析
第一节就业结果性别差异的理论依据
一、初次就业起薪性别差异分析
二、初次就业国有部门进入性别差异分析
三、初次就业专业匹配性别差异分析
第二节起薪的性别差异分析
一、统计描述分析
二、计量模型
三、结果分析
四、进一步讨论
第三节不同部门进入的性别差异分析
一、计量模型与统计描述
二、结果分析
第四节专业匹配的性别差异分析
一、专业匹配现状
二、计量模型
三、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追根溯源:大学生初次就业性别公平的障碍
第一节传统观念演进下的现代认知变化
一、传统就业观念及其表现
二、就业观念的演进路径
三、认知畸变:就业观念的时代适应性
第二节公平就业保障系统的制度性障碍
一、公平就业保障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二、就业性别保护法制的缺失
三、就业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供需关系视角下的高校培养能力保障
一、学生能力培养的结构性困境
二、就业服务的信息与能力危机
三、与其他主体间的协调性障碍
本章小结
第六章他山之石: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境外比较
第一节英美
一、英国
二、美国
第二节日韩
一、日本
二、韩国
第三节中国港澳台地区
一、中国香港
二、中国澳门
三、中国台湾
本章小结
第七章平等之路:大学生初次就业保障体系构建
第一节消除性别歧视:保障体系的多要素之维
一、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分散化影响因素
二、保障体系的理论构建:性别要素与体系结构
第二节体现性别差异:保障体系的建构重点
一、六大主体的保障功能与性别意识
二、四大机制的过程保障与性别公平
第三节凸显就业公平:保障体系的系统协助
一、全程培养提升就业能力
二、多方协同对接就业需求
三、精准服务增加就业机会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附录1大学生初次就业情况调查
附录2国务院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颁发就业政策文本后置性特征描述(1990-2018)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