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贪污贿赂犯罪司法实务百问精解

贪污贿赂犯罪司法实务百问精解

  • 字数: 5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 作者: 肖中华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09284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贪污贿赂犯罪实务百问精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贪污贿赂犯罪办案实务中的常见困惑,逐一精细解答。以问题为导向,采取设问解答的形式,每个问答均由提问、解析两部分构成。体例章下一级标题直接标明问题要点,书中在阐明作者观点同时,完整地引用刑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并就进一步的理解适用予以展开。围绕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行贿等常见贪污贿赂犯罪作了深入探讨,又对职务犯罪主要主体“国家工作人员”、法定量刑情节“索贿、自首、立功、坦白”等的认定规则作了有益探索。提问贴近实践、简洁明了,解答明确具体、指导性强,附录梳理了贪污贿赂罪司法认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立法、司法解释,相关规定链接全面、清晰,方便读者快捷适用法律。从资料、实务、学术的视角对贪污贿赂办案实务提供全方位的指引。
作者简介
肖中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在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犯罪构成及不典型犯罪形态研究》《刑法基本原则及其司法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变迁、刑法发展与立法模式的变革》;司法部课题《渎职犯罪疑难争议问题研究》。代表性著作:《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犯罪、职务犯罪。
目录
绪论:我国贪污贿赂罪立法概览
一、我国贪污贿赂罪刑事立法沿革
二、我国贪污贿赂罪刑事立法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贪污贿赂罪主体的认定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
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四、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五、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的认定
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是否仅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七、“非法”的国家工作人员可否成立贪污贿赂罪
第二章 贪污罪
一、贪污罪对象的范围
二、“名为国有、实为个人所有”的公司、企业财产是否属于贪污罪对象
三、将个人财产风险转嫁给所在单位使公共财物遭受损失的,是否成立贪污罪
四、国有企业承包活动中的贪污罪之认定
五、贪污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含义
六、科研人员采取不正当手段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是否属于贪污罪
七、经济活动中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与获取正当报酬、奖励行为的界限
八、贪污罪与利用职务衍生信息获利的不正当行为的界限
九、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如何区分、两者在行为人所利用的“职务”及对象属性方面是否存在区别
十、公司、企业等单位中不同身份人共同犯罪的定性
十一、国家出资企业改制过程中贪污罪的认定难题(兼及贪污罪与国有公司、企业人员滥用职权罪的区别、贪污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
十二、赃款赃物的去向是否影响贪污罪的认定
十三、贪污罪与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如何区分
十四、如何合理把握贪污罪的量刑情节
第三章 挪用公款罪
一、挪用公款罪的对象性质(兼及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区分)
二、非特定公物、有价证券、金融票证可否作为挪用公款罪的对象
三、国有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客户资金归个人使用,是否属于挪用公款
四、单位集体讨论、为单位利益而挪用公款行为的定性
五、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
六、挪用公款给国有、集体企业承包者、租赁者用于该企业的,能否认定为挪用公款罪
七、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含义
八、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与进行非法活动的区别
九、挪而未用案件的定性
十、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分、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条件
十一、挪用人与使用人构成共犯的认定
十二、挪用公款罪的牵连犯形态
十三、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区别
十四、多次挪用公款、挪用公款用于多种用途的犯罪数额计算问题
十五、挪用公款罪是否为继续犯
第四章 受贿罪
一、受贿罪的对象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
二、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含义(兼及斡旋受贿中“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之含义)
三、如何区分索取财物(索贿)与非法收受财物
四、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地位如何界定,他人是否仅限于送予财物者和个人
五、贿赂犯罪中不正当利益的界定
六、如何认定收受回扣、手续费的受贿罪
七、索而未取、收而不受、受而未收等情况如何处理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