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輶轩使者 语言学家的田野故事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20-05-01
商品条码: 978710018361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4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语言学是一门田野科学,田野调查是语言学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研究工作离开田野就不扎实。本书所说的田野是广义的田野,既包括实地的语言学田野,也包括非实地的跟具体语言材料打交道的田野。全书分为情、事、理、趣四个部分,时间上主要讲述建国以来的,空间和地域上以国内学者讲述国内田野故事为主,也包括兼及少量国外学者来国内调查的和国内学者去国外调查的故事。文章均来自语言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语言学者,通过讲述他们在语言学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一个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小故事,给那些往日显得枯燥艰深的语言学规律和原理加上了具有浓郁生活气息、深厚人文关怀的注脚,体现了语言学者的文趣、情感和家国情怀。
作者简介
李宇明,男,汉族,1955年生于河南省泌阳县。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语法学、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规划。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380余篇。
目录
001序:语言学家的田野与田野里的语言学家
情
002语言,一座温暖的桥梁孙宏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006语同言通亲情浓邢福义(华中师范大学)
012方言调查琐忆李行健(语文出版社)
021往事情怀:李荣先生带我做田野调查张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026上阵“父女”兵王洪君(北京大学)
031儿童是一块磁石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
036最有国际友谊意义的一次方言调查经历史皓元(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
040赤道悲情罗福腾(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
044普米情深蒋颖(中央民族大学)
047我的仡佬情缘何彦诚(广西师范大学)
051陪女儿做田野调查罗昕如(湖南师范大学)
055我和母亲的方言故事阮桂君(武汉大学)
058湖南之南唐伶(北京语言大学)
061行走湘西南,不了平话情胡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065田野里的“戴家军”戴宗杰(鲁东大学)
069模范“考生”黄小平(赣南师范大学)
072教我如何不想他张勇生(江西师范大学)
076曹妃甸的“花木兰”沈丹萍(浙江师范大学)
事
082方言田野调查的艰辛与愉悦陈章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086从事汉语方言调查的片段回忆钱曾怡(山东大学)
089奔走田野留下的记忆李如龙(厦门大学)
094两次田野调查纪事沈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098南澳岛田野调查追记林伦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102初识“后山人”陈晖(湖南师范大学)
106燕话如伤旧时春肖萍(宁波大学)
109烛光晚餐曹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113难忘的几次跨境语言调查刘劲荣(云南民族大学)
117“走廊”上的寒来暑往莫超(兰州城市学院)
121既知夏官,也知城关邓文靖(兰州大学)
125青藏高原的声音孟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28我在黄土高坡做调查孙建华(西安外国语大学)
132邂逅石台杨慧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36安宁之地有妙音张秋红(北方民族大学)
139小渔村有大学问张驰(成都大学)
142南海拾忆樊艺(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理
148跨境语言调查与换位思考戴庆厦(中央民族大学)
153心诚则灵张惠英(海南师范大学)
157走访沙巴“山东村”甲必丹记略郭熙(北京华文学院)
161珍贵的调查汪平(苏州大学)
164在田野中认识真实的世界和语言赵蓉晖(上海外国语大学)
168如何开口说“不”高婉瑜(高雄师范大学)
172社区词的社会调查田小琳(香港岭南大学)
178多语多文:莫合尔图风采丁石庆(中央民族大学)
182调查材料比命更重要李大勤(中国传媒大学)
185参与者观察法与语言调查陆天桥(江苏师范大学)
189破解“绿色代码”许鲜明白碧波(玉溪师范学院)
194“裸调”胡松柏(南昌大学)
199异域采风纪侯兴泉(暨南大学)
203田野调查和调查田野徐越(杭州师范大学)
206永恒的田野陈山青(湘潭大学)
210“学者のたまご”的自我修炼崔蒙(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213“洋留守儿童”调查记孙浩峰(浙江师范大学)
趣
218我与田野调查鲍厚星(湖南师范大学)
223女书风景拾零赵丽明(清华大学)
228处处可“淘”,处处有“宝”周荐(澳门理工学院)
232永寿发音人寻访记邢向东(陕西师范大学)
237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严修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40大狗场李锦芳(中央民族大学)
244三早覃凤余(广西大学)
248走进马尿水吕嵩崧(百色学院)
252“田调”遇风记甘于恩(暨南大学)
255记忆中的微笑瞿建慧(吉首大学)
258我是一个不小心出生在荷兰的景颇族乐安东(榕树根儿童教育公益机构)
262谁家玉笛扬曲韵徐蓉(上海子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67一方人说一方话黄玉良(陕西省洛川县财政局)
270秀水的清泉邓玉荣(贺州学院)
274计算机的诗意矣晓沅孙茂松(清华大学)
279田野拾趣朱德康(中央民族大学)
282小小研究生邹妍(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
285变形计王莉宁(北京语言大学)
289后记
摘要
语言,一座温暖的桥梁 孙宏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田野调查是许多民族语言工作者从事语言研究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民族语言研究工作者,回想过去的田野经历,许多事件至今仍记忆犹新,甚至许多经历都是一生仅有一次的。 过去我所做的田野调查,有时候面临的是和自己日常所熟悉的社会、自然地理环境接近不同的陌生环境。在那样的条件下要完成调查任务,与当地群众建立良好关系,这对完成调查任务很有帮助。 1956年7月,我们曾在四川一个叫维古的点做羌语调查。一开始我们与当地群众还有些隔阂,工作开展得很不顺利。后来我们学习他们的语言,生活在他们中间,与他们打成一片,很快就彼此熟悉起来了。他们为我们每个调查队员都起了一个羌族的名字,称呼起来十分亲切。从此工作开始变得顺利起来。维古调查结束后,工作组转往茂汶羌族自治县(茂县、汶川县、理县的合称)工作。1957年春节前,我们全部完成了试点调查。此后数年我带领几名普查时留下工作的调查队员,转战在羌区各主要村寨,逐点补充和核对普查时各组记录的材料,一直在羌区工作到1960年5月(中间有两次回北京汇报工作)。在此期间,我们和当地群众长期坚持“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上山砍柴,一起下地割麦子,建立了鱼水关系。直到1987年我带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再去当年住过的老乡家里访问时,老人拿出20世纪50年代我们在该地拍摄的已经发黄的照片给学生们看,并讲述当时的调查情景,使大家激动不已。与当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仅是为了一次次的调查,也体现着调查人员对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尊重和认同。有时,在陌生的环境下,语言是让人们稀释陌生感的很好溶剂。 调查独龙语和怒语的时候,条件很艰苦,调查过程中也曾多次受到当地群众的帮助。 1960年5月,我和多吉同行,准备到贡山调查独龙语。当时,从维西到贡山要步行5天。我们跟着马帮走了320多里路,翻越了碧罗雪山,夜里就在山上砍蕨菜铺油布露宿。赶到怒江边时,天还下着雨。物资转运站的人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我们烧洗脚水,给我们煮鸡蛋面吃。那一晚,我们在粮仓的麻袋上垫了几件军大衣,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 后来从贡山县到独龙河,要翻越高黎贡山。那条路只有人行道,没有马道,运往独龙河的一切物资都靠人背;路上既无转运站,也无村落。因此要备足4至6天的口粮和自炊的用具,还要做好露宿的准备。所谓的路就是在原始森林中钻来钻去,进入灌木林,最后翻越光秃秃的终年积雪的高黎贡山。经过4天的跋涉,才到达4区独龙河。我们的调查点在3村,从4区到3村还有100多里,要经过3座藤篾桥、数座天梯、无数独木桥,毒蛇、蚂蟥、毒蚊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袭击你。这条路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难走的路。 P2-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