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感伤"诗学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作者: 刘利平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3150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书第一章是中国现代感伤诗学的理论渊源,第二章是中国现代感伤诗学的构建问题,第三章是中国感伤诗学叙事传统的现代转型,第四章是中国现代感伤叙事的审美流变,第五章是中国现代感伤叙事的三种美学形态。这五章中,“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感伤’诗学”都体现得不充分,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感伤’诗学问题”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当然,在具体的论析和阐释中,有着相对充分的体现。在这里直陈问题,目的是引起著者的注意,在以后的学术研究中,应该紧紧围绕着论题来建构逻辑提纲。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现代感伤诗学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中国古典抒情诗学中的感伤传统
一、“诗缘情”:以情感为本体的古典抒情诗学
二、“诗可以怨”:作为感伤命题的古典抒情诗论
第二节 域外悲剧美学与中国现代悲剧意识
一、中国现代悲剧意识的缘起与形成:王国维与叔本华
二、中国现代悲剧意识的深化与发展:鲁迅与尼采
三、现代悲剧意识的形成与古典感伤的现代性转变
第三节 域外感伤思潮与中国现代感伤风格
一、欧洲感伤、浪漫主义与中国现代感伤风格
二、欧洲颓废、唯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感伤风格
三、日本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感伤风格
第二章 中国现代感伤诗学的构建问题
第一节 晚清至五四:古典抒情诗学的现代性转变
一、龚自珍:“尊情”说与存在哀感
二、梁启超:“文学救国论”与“情感中心论”
三、“五四”初期:“诗言志”论的改造与“抒情传统”的重新阐释
第二节 中国现代感伤诗学的理论建构
一、郁达夫现代感伤诗学构建的四个命题
1.感伤文学的界定问题
2.感伤的情感机制问题
3.感伤与浪漫的区别问题
4.感伤的社会性问题
二、郁达夫现代感伤诗学的呼应与回响
三、“文艺是苦闷的象征”:中国现代感伤诗学构建的延展与深化
第三节 中国现代感伤诗学的理论批判与反思
一、新古典主义与感伤:新月派批评与感伤主义
二、理性主义与感伤:京派批评与感伤主义
三、时代与感伤:左翼批评与感伤主义
四、政治感伤与情绪感伤:袁可嘉现代感伤诗学的理论反思
第三章 中国感伤诗学叙事传统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诗骚”传统与现代感伤叙事的诗化倾向
一、以诗人文:古典叙事文学中的诗词传统
二、以诗叙情:晚清言情文学中的诗词唱和
三、以诗化文:现代感伤叙事中的诗意与情调
第二节 西方现代叙事机制与中国感伤叙事的现代转型
一、感伤叙事时间的现代转型
二、感伤叙事视角的现代转型
三、感伤叙事结构的现代转型
第四章 中国现代感伤叙事的审美流变
第一节 晚清至“五四”:世纪末的感伤
一、晚清写情小说中的时代悲欢
二、林纾与民初言情小说中的感伤情调
三、苏曼殊与哀情小说中的浪漫感伤
第二节 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启蒙与感伤
一、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自我感伤
二、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感时忧国
三、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感时伤怀
第三节 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现代性反思与感伤
一、左翼文学中的革命感伤
二、京派文学中的乡土感伤
三、海派文学中的都市感伤
第五章 中国现代感伤叙事的三种美学形态
第一节 革命叙事中的浪漫感伤
一、瞿秋白:红色抒情中的“兴”与“怨”
二、蒋光慈:革命加恋爱叙事中的情感表达
三、丁玲:革命主题书写中的个体意识
第二节 乡土叙事中的哀婉感伤
一、鲁迅:“五四”启蒙乡土叙事中的悲剧性感伤
二、沈从文:京派乡土叙事中的挽歌情怀
三、萧红:东北流亡作家的感伤性乡土记忆
第三节 海派都市叙事中的颓废感伤
一、《海上花列传》:世纪末都市叙事中的颓废美学
二、施蛰存:徘徊于古典感伤与现代颓废之间的都市叙事
三、穆时英:由古典感伤走向现代颓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