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于赓哲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452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定稿于2020年2月,正是新冠病毒肺炎肆虐的时期。面对疫情,人们重新开始思考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等问题,这本书就以中国中古时期(自汉至宋)的医疗史为主题,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还原历史本来面貌,并提供一种思路,思考是否“在进步主义的拉扯之下,传统医学的样貌已经扭曲”,如何展示“史料话语权外医者、病者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模式”等问题,其切入点则既有医学史研究的宏观回顾,亦有唐代医学人物的神化过程、古代的卫生、古代对瘟疫的认知等许多具体案例。本书并非应急之作,其撰写历时近十年,于赓哲教授作为国内医疗室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始终保持在该领域的学术敏感度和成果积累,本书即是他近十年学术成果和思考的体现。
作者简介
于赓哲,1971年生于陕西咸阳。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硕士,武汉大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从事隋唐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学术界产生良好反响。一些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人大复印资料》等杂志、报纸全文转载或观点摘编。曾先后八次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项。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主讲重量网络精品视频公开课《隋唐人的日常生活——由小见大的历史》。
目录
前言
导论 分层与融合——汉宋之间医疗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树木与森林——西学视角下的医学史研究
一、 医巫不分
二、 标还是本
三、 被遗忘的外科手术
四、 医学分科
五、 药典抑或百科全书
第二章 由《天圣令》复原唐《医疾令》看唐代官民医学分层
一、 官方医学教育体系内博士、学生出身问题
二、 医学分科问题
三、 民间、官方视野中的主要疾病
四、 医学教材中的《新修本草》
五、 小结
第三章 医家、病家与史家对医者形象的分层模塑
一、 寂寥的医家
二、 宗教属性与医药属性的博弈——以孙思邈神化为中心
三、 神乎其技
四、 史家、医家、病家的分层塑造
第四章 游离与主动——唐代医患关系
一、 病患必然导出医患吗
二、 汉宋之间医患关系
三、 医患关系的影响——作坊抑或工厂
四、 谁可借鉴
第五章 散落的卫生——现代视角的古史寻觅
一、 中国古代对“卫生”的认识
二、 中国古代“卫生”未成系统的原因
三、 中国中古时期城市散落的卫生“体系”
第六章 中古南方风土的分层研究批判
一、 风土——“族群边界”的观察切入
二、 自然、民俗与印象
三、 南土之恶
四、 研究余地
第七章 弥漫天地间——气与中国古代瘟疫的“致”与“治”
一、 气的思维与气的弥漫
二、 气、水、火——弥漫性的对抗
第八章 性病与中国的青楼文化——认知的历史
一、 性病的淋病阶段
二、 性病的梅毒阶段
三、 恐慌与排斥
第九章 备药图背后的唐宋医药文化背景变迁——以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为核心
一、 墓主身份的判断
二、 《太平圣惠方》与宋代社会思想中医学文本化的倾向
附录 论伯希和敦煌汉文文书的“后期混入”——P.3810文书及其他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