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连续的时代(应对社会巨变的行动纲领彼得·德鲁克全集)

不连续的时代(应对社会巨变的行动纲领彼得·德鲁克全集)

  • 字数: 361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541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初次在中国出版!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帮助你观察当下,洞察未来,发现巨大趋势下的“不连续性”。对个人的职业选择、组织的转型发展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德鲁克根据自己对于社会经济和商业现象的深刻观察,发现在巨大趋势的背景下,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不重要之事将其扰乱,他称之为“不连续性”。他认为相对于那些明显可见趋势的巨大冲击,这些不连续性反而更可能塑造我们的未来。 50多年前,德鲁克在这本书中展望了人类从工业社会迈向知识社会的图景,书中关于知识社会的种种预言后来几乎都被一一证实,充分证明了德鲁克的远见卓识。 这本书完整体现了德鲁克深刻的观察、记录与分析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当下,前瞻地思考未来,特别是对于每个人的职业选择、每一个组织的转型发展乃至政府的治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小传 (1909.11.19—2005.11.11) 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践》《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推荐阅读经典。 他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z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目录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1992年版序 1983年版序 原版序 第一部分    知识技术 第1章  连续的终结  / 3 第2章  新产业及动力  / 12 日渐式微的“现代”产业  / 13 地平线上即将升起什么  / 24 新的知识基础  / 38 第3章  新企业家  / 42 技术动态性  / 43 市场动态性  / 50 创新型组织  / 54 第4章  新经济政策  / 58 错误的税收激励  / 61 聚焦于世界经济  / 65 第二部分    从国际经济到世界经济 第5章  全球购物中心  / 75 全球货币与信贷  / 81 萌芽期的机构  / 87 第6章  让穷人富有生产力  / 101 哪些做法行不通  / 107 哪些做法可行  / 122 第7章  超越“新经济学”  / 137 经济学家的假设  / 141 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宏观经济  / 152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 158 我们需要什么  / 161 第三部分    组织型社会 第8章  新多元主义  / 169 组织的共生  / 176 理论的需要  / 182 第9章  迈向组织理论  / 185 让组织有效运转  / 187 组织和生活质量  / 199 组织的合法性  / 205 第10章  政府之弊  / 210 政府不能做到的事  / 222 政府是什么样子  / 230 第11章  个体如何生存  / 239 决策的重担  / 242 自由的领域  / 244 组织是个人的机会  / 253 第四部分    知识社会 第12章  知识经济  / 259 知识工作的出现  / 273 第13章  知识社会的工作和工作者  / 281 知识工作者和工作年限  / 284 过渡时期的问题  / 290 第14章  成功把学校惯坏了吗  / 304 学校有何用处  / 306 教育的社会影响  / 317 第15章  新学习和新教学  / 327 教育的迷思与知识  / 331 第16章  知识的政治学  / 342 知识基础  / 348 知识政治学  / 356 第17章  知识有未来吗  / 365 结束语  / 373 译后记  / 37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