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菲利普·迪克传(精)

菲利普·迪克传(精)

  • 字数: 3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作者: (美)安妮·R.迪克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333896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9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迪克第三任妻子执笔 中文世界首度引进 刘慈欣、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领衔推荐 写科幻的莎士比亚 ,一生坎坷堪比梵高 电影《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原著作者:菲利普•迪克
内容简介
1958年10月, 初露锋芒的菲利普·迪克遇到了知性而浪漫的灵魂伴侣,即不久之后成为他第三任妻子的安妮。在新的家人面前,迪克显得快乐而充满爱心。但在平静生活的表象之下,他却一直与内心的恶魔搏斗着。 作者安妮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菲利普?迪克这位不世天才的真实人生。迪克从安妮身上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而安妮也见证了迪克写作生涯中优选产的黄金时期。在他们五年的婚姻期间,迪克完成了《高堡奇人》《血钱博士》《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处圣痕》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名作。然而,随着迪克深陷精神疾病与药物成瘾的泥潭,两人的感情也逐渐破裂,迪克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本书通过大量的书稿、访谈、书信,展现了迪克的写作生涯与感情世界,还原了他作品中无数场景和人物的原型,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天才作家最为真实,最为美好,也最为可怕的一面。
作者简介
作者: 安妮•R.迪克(美) Anne R. Dick,1927-2017 美国有名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第三任妻子,艺术家、作家、美国手工艺运动先锋,1927年出生于新泽西州,1947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1958年,安妮在第一任丈夫去世三周后,结识了菲利普•迪克并很快结为连理。与此同时,安妮在当地的马林学院学习金属雕塑,学成后从事珠宝设计,由其设计的珠宝工艺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画廊展出销售。1964年与迪克结束五年的婚姻生活后,安妮继续珠宝设计,并创作小说和诗歌,直至2017年去世。 译者: 金雪妮 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学院,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博士在读,中英、英中双料译者。《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中国科幻英译专栏译者之一。英译中代表作有《发条王国》系列、《神秘博士:玛莎的故事》等。
目录
楔子
第一部分:1958—1964
第一章 我遇见了菲尔·迪克
第二章 四个人的蜜月
第三章 乡下家庭生活
第四章 雷斯岬站的灾难
写在第一部分之后
第二部分:1964—1982
第五章 奥克兰的单身汉
第六章 南希
第七章 暗黑扫描仪时代
第八章 温哥华科幻大会
第九章 更多的黑发女孩:琳达、特莎
第十章 多丽丝和琼
第十一章 科幻作家之死
第三部分:1928—1958
第十二章 早年岁月
第十三章 伯克利的少年时代
第十四章 青年时代
结语(2009年版)
1982年的三个梦境
一段传承
译后记(金雪妮)
附录:
1.菲利普·迪克家谱图
2.本书涉及的菲利普?迪克作品列表
3.菲利普?迪克科幻小说改编影视作品列表
摘要
     1我遇见了菲尔?迪克 然后,她出现了,步履轻巧、蹦蹦跳跳地向他走来,用一块洗碗布把手擦干……她穿着紧身裤,趿着拖鞋,头发乱糟糟。他心想,天啊,她看上去可真美。她走路的样子奇妙极了,矫健而警觉……仿佛准备陡然来一个转身,又总是稳稳地踩着脚下的地面。 ——菲利普?迪克,《一个废物艺术家的自白》 1958年10月末的一天,我遇见了菲利普?迪克。那天吃过午饭后,我带着还不到学龄的三女儿谭迪去雷斯岬站市中心的皇宫集市购物。(集市的宣传语是“购在皇宫,帝王生活”。菲尔后来补上了一句:“帝王账单。”)我们在蓝鸟童子军蛋糕义卖摊购买巧克力布朗尼的时候碰见了我的朋友阿维斯?哈尔。她本想对我表达慰问,但我实在不希望听到更多的同情之辞了,便换了个话题。我们聊了一会儿杂七杂八的事情,她忽然对我说,一位作家和他的妻子刚刚搬进了马纳纳街与洛里安街路口拐角上的那幢白色平房里。 “什么样的作家?”我问道。我心想大概是写技术手册一类的作家。她说不上来,只知道那对夫妇是从伯克利搬来的。 我们回到家后,我哄着谭迪去睡午觉,然后自己走进了菜园,边做农活边梳理着思绪。我担心未来该怎么办,接着又开始忧虑过去的事情,还有理查德的不幸离世。不。我不想再想起那件事了。抑郁之情一点点从我心底漫了上来。我努力把自己的思绪扭转过来,转而去想新搬来的那对夫妇。 “或许他们会是有趣的人。”我想着,决定在下午晚些时候过去拜访他们。我的长女海蒂可以留在家里照看她的两个妹妹,简妮和谭迪。 五点整,晚饭前的鸡尾酒时间,我把孩子们唤到了电视机前。“快来,孩子们,戴上你们的米老鼠帽子。”米老鼠俱乐部成员已经开始在电视屏幕上又唱又跳:“M…I…C…K…”我把家里的陨石色边境牧羊犬“漂移”关在露台上,跑进卧室,换上一件带有白流苏下摆的七分红色连衣裙、手工皮革凉鞋和手工螺旋黄铜耳环。我沿着两旁栽有蒙特利柏树的车道走向我那辆有些年头的福特乡绅旅行车,将车开下山坡,从弗里斯特大礼堂前面的岔口拐进了洛里安街,把车停在洛里安街73号门口。那里就是作家的新宅。傍晚的雾气从桉树间飘来,一只蓝鹭飞过,去往它在内陆的巢穴。我试图打开白色尖桩篱笆的大门,但门闩太紧了,我打不开,便只能提起裙摆,翻过篱笆。前院里种着一片有芒穗的鸢尾花,还有老式的多花玫瑰。我沿着前庭台阶小跑而上,敲了敲门。 那时,我还是一位三十岁的寡妇。我的丈夫,诗人理查德?鲁本斯坦,在三周前猝然去世了。三年前,我们在加州的雷斯岬站买下了一幢加利福尼亚包豪斯风格的房子——和西马林乡下的建筑格格不入。房子位于五英亩的牧场中央,还自带一小群萨克福羊。这里的老人告诉我们,这幢房子位于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的一条裂缝上——那是世界上最长也最危险的地震断层。 雷斯岬站是加州海岸边的一座小型农业城镇,从金门大桥向北开车一小时即可抵达。那个时候,镇上只有一条主街,街边散落着几个小店。几十幢房子围着这个所谓的“市中心”,在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上还有几十幢房子。再往外,就是大片的牧场。 向西半英里,一座悬崖下方,是狭长的托马莱斯湾。向东则是起伏的巨大山丘,夏秋时遍野流金,春冬时则绿草茵茵,上面总点缀着黑白相间的奶牛。天气晴朗的时候向西眺望,可以一直望见因弗内斯山脊,上面覆盖着杉树、橡树和月桂树相杂的茂密森林。山脊的远侧向太平洋倾斜而下,那里是美国大陆的极西点,也是风优选的地方。西班牙探险家在1606年1月6日第一次发现那个地方的时候,以“三王”为其命名,因为那天正是西班牙的三王节,也是我们的主显节。 那时西马林的许多居民都在奶牛牧场工作,分散在雷斯岬站、因弗内斯、奥利玛、马歇尔与托马莱斯各地。另外一批人则主要为美国无线电公司工作,负责船对岸通信。大学教授们和一些湾区本地家庭都在因弗内斯买了乡村夏日度假别墅。 我的驾照上写着:“金发,蓝眼,五英尺四英寸高,一百二十磅重,必须戴眼镜。”那时我喜欢穿色彩鲜艳、大胆前卫的衣服。我有三个漂亮的女儿:八岁的海蒂和三岁的谭迪都是金发蓝眼,六岁的简妮则是红棕色的头发,浅褐色的眼睛。简妮在读一年级,海蒂三年级,而谭迪还未到学龄,一直在家。我很感激在我做饭、打扫房间、整理花园的时候有她陪着我,因为我脑中总是回荡着同一个念头——我们一家人,在我的丈夫、女儿们的父亲理查德?鲁本斯坦去世之后,要怎么办才好? 一位留着短短的黑色卷发、穿着牛仔裤的年轻女人打开了洛里安街73号的大门。“你好,”我说,“我听说一位作家和他的妻子刚刚搬过来。欢迎来到雷斯岬。我叫安妮?鲁本斯坦,就住在街那头。我的亡夫理查德?鲁本斯坦也是作家,他是一位诗人。” 我的拜访与欢迎让克丽奥?迪克十分高兴。她做了自我介绍,然后请我“到家里来坐坐,见一见菲尔”。她引着我穿过房子走向厨房的时候,我注意到房子里几乎没有任何家具,仅有的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