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孔子新传(典藏版)

孔子新传(典藏版)

  • 字数: 37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 作者: 金景芳,吕绍纲,吕文郁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047000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4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论述了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主要贡献,以及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孔子、对历史上反孔和批孔思潮应当如何加以反思和总结,还有研究孔子的方法论,等等,力求恢复孔子及其学说的本来面目,特别是在评价孔子的学术思想时,力戒不深不透。同时,继承孔子学说的精华,用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为现代社会服务。
目录

金景芳先生与孔子研究(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如何评价孔子
第二章 孔子的生平与事业(上)
一、青少年时代
二、从"而立"到"知天命"
第三章 孔子的生平与事业(下)
一、仕鲁
二、羁旅生涯
三、寂寞的晚年
第四章 论孔子思想的两个核心
一、时,中
二、仁义,礼
第五章 孔子的天道观与人性论
一、孔子的天道观
二、孔子的人性论
……
摘要
     第一章 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世界文明目前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孔子生活的春秋晚期直到近现代,两千五百多年来风云变幻,治乱频仍,孔子及其学说也历尽沧桑。由于社会政治条件不同,人们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毁誉褒贬也极不相同。一般说来,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时候,孔子及其学说往往备受推崇和赞扬,而当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或面临重大变革的时候,孔子及其学说则往往受到猛烈的抨击和诋毁。这就是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孟子曾经说过:“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孟子详列上古史实,认为自尧迄战国,已经发生了多次治与乱。从战国再到近现代,中国又发生了许多次治与乱。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孟子所说的“一治一乱”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的。实际上所谓“治”就是历史发展的量变过程,所谓“乱”就是历史发展的质变过程。一治一乱,则是历史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正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不同的历史时代需要不同的思想和理论,正如冬衣裘、夏衣葛一样。所以适用于治世的思想理论到了乱世就不再适用了。韩非说:“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馯马,此不知之患也。”这种说法是对的。所以孔子及其学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遭遇,这并不奇怪。应当说,自孔子学说产生以来,中国的一部治乱史也就是一部尊孔和反孔相互交替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西周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长期分裂的时期,也是社会发生剧烈动荡和深刻变革的时期。孔子恰恰出生于春秋晚期。由于孔子博闻强识,门徒众多,又是儒家学派的开山始祖,在当时的社会上确实有广泛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声誉。诚如《列子》所说:“仲尼之望,不出诸侯之下。”但是,孔子的学说,特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却不受当时统治者欢迎。孔子自己宣称:“苟有用我者,朞月而已,三年有成。”可是他“干七十余君无所遇”,所到之处,常常受到冷遇和奚落。“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困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然以至于死。”他的境况的确够悲惨的了。和孔子同时代的齐国政治家晏婴,是最受孔子敬重的人物之一。他曾给晏婴以很高的评价。他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史记》曾记载:“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可是晏婴对孔子的学说却极不赞同,认为“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孔子去齐国时,齐景公一度想把尼溪之田封给孔子。晏婴进劝景公,结果齐景公对孔子“厚其礼而留其封,敬见而不问其道,仲尼乃行”。晏婴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批评孔子的学说远离现实,不合时宜,因而不予采纳,是符合齐国利益的。《史记》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楚)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日:“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日:“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日:“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日:“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日:“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昭王乃止。 可见,楚国的政治家子西也认为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对楚国不利。 不仅各国的当政者不接受孔子的主张,春秋战国时代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学派对孔子的学说也都持批判的态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