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岸萤

岸萤

  • 字数: 283000
  • 装帧: 盒函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陈传兴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158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台湾教父级摄影家、文学纪录片导演、学者,融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大师 ★陈丹青、梁文道、阮义忠等推崇的思想家,获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军官勋位” ★豆瓣高分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总监制,亲自执导诗人三部曲《化城再来人》《如雾起时》《掬水月在手》,开创中国文学纪录片新拍法 ★一本需要读6遍才能读懂的书 ,融诗性语言、回忆录、思想史、电影述评、摄影评论与精神自传于一体 ★记录初代留法青年留学生活,立体视角重现法国黄金时代 ★串联法国思想文脉,从笛卡尔、孟德斯鸠、奈瓦尔到福楼拜,隐藏于酒神狂欢背后的文艺剧场★内文黑卡印银,呈现“银盐”概念;六十余张定制摄影作品,十余种笔记手稿,体验游弋于剧场与暗房之间的奇异阅读
内容简介
作为上世纪70年代留学法国的文化先行者,陈传兴亲历了巴黎最后的黄金时代,在时代的尾声中收集并纪录下哲学、艺术、影像的种种刻痕,并在之后多年深耕于影像的探索和实践,书籍文本的阅读,哲学、精神分析等领域的思考,从中厚积了丰沛的感悟,最终通过片段式的私人记忆回溯时代的断璧残圭,还原一段或误解重重或鲜为人知的传奇岁月。在散文诗般的笔触中,文字陈列、发散,经由记忆的脉络,如丝网般将人收束在法国的鎏金时代,电影馆、暗房、图书馆这些场景通过思维如影像熔接,在法国文化界的“诸神黄昏”时代溯源、登岸、触光。
作者简介
 
目录
Ⅰ 岸
Ⅱ 光
Ⅲ 暗房
Ⅳ 旅行
Ⅴ 图书馆
Ⅵ 劳动者
Ⅶ 情感教育
Ⅷ 剧场与身体
摘要
     尽力去拼组,他们依然不理会,持续逸出记忆丝网,幻影拒绝邀约,留存不住任何微细颜貌身影残片。这么多年,总想不起那些曾经伴随自己第一次离乡远行在一个密闭如此亲近又疏远的航行机器中,时不时这疑惑会回来,短暂,但一再。更令人不安,谁坐在旁边,男或女,年轻或老人,全是陌生人,他们允许我保存最后尚未成为异乡人、外国人之前的特殊是也不是状态之间,所有人都在空中,被飞行。返乡或离国者无差异坐在那里,短暂一齐呼吸有限气息。是不是第一次远行,离家,不是旅行,也非放逐或移民,就只走向远方,虽有自由选择,但目的之偶然仍是未知。是这特殊的第一次的断裂,遁走的强烈震荡阻挡面对面,认识片刻聚合共体他者,擦拭、拒绝记忆可能?航程中,有过对话?多久的沉默与睡眠?这些记忆之外的幻影片段,各自完成旅程,有序或杂乱,行李与背影走远。 空洞行李间,最后的人,我。看输送带缓慢减速,然后停止不动。地上也是空的,日光灯闪烁,耳里似残留齿轮机械皮带叹息,混杂渗进消逝人群背影身后没跟上,浮动慌乱体味香氛。坐在塑料长椅面对不预期的灾难,没有托运行李。空白,抱着硬皮相机箱和随身小行李袋,时开时合玻璃门外溜进来冷风,透明沁凉薄膜无声息对着裸露衣袖外的手臂轻敷,耐心不放弃包扎。 缩卷弓着身让手臂躲在黑皮箱后,漆亮皮箱上倒映乱发凹陷空洞眼睛,苍白失血枯干双唇抖颤脸孔,呼吸热气模糊润湿暗黑倒影。预期接机的人,没出现。远处大厅中,拖地清洁工人,拉着机器收回电线,走了。三三两两没多少人在那里游逛。没有声音的默片,褪色刮痕累累,等了多久?亚洲时间、岛屿时间、黑夜或清晨、这里的时间,地上日影逐渐退缩,离开,走出屋外。没人来。翻出旅行袋中英法对照字典,语言地图指引登记失落行李处。三重语言的荒谬剧在一连串否定,表情和手势身体叠加高低变化语气;作为异乡人的第一堂语言课,如何寻找失落物;第一个充满感性情感的法语字词,否定词,啊,那种毫不遮掩又重又赤裸的奔跳回旋变形否定之舞。责怪、轻蔑与诱惑不一而是,最后结束在我晕眩苍白的表情和不停翻查寻字却始终落后跟不上脚步的手指,疲惫至极的手指只想停在唇上,否定的苦刑。最后签名在一阵狂笑中,忘了,写好中文名字被划掉,他指着护照拼音姓名,结巴装腔作势大声念出来。新名新声,被召唤、嘲弄地给予异乡他国的法律新人权利和许可。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名字用另一种语音呼唤,离异的战栗升起,那人是维?我在心中自问,来自遥远地域,亚洲岛屿的母语人名被强烈剥除移开,像洞窟里被揭离的湿壁面,墙上仍带着些许残留色彩线条和轮廓将被重新填写描绘。揭除的原画原名包裹在布帛藏在箱中从洞窟中运走,劫夺、偷窃,异地重置,何时才能重见原壁画,洞窟中的原壁画,原音歌颂?从此,我将是被剥除原貌的壁画墙底,斑驳遗痕伤口等待重新覆写、描绘。从此刻开始,我将只是亚洲人,还没有面貌的亚洲人。1976年9月底,初秋,24岁新从大学毕业,同梦想与幻想分不清的一代人一样,远渡大洋,选择自由,家族中专享赴海外就读。不愿跟随兄长们承继经营父亲遗留下的事业。 接机的人不见踪影,看着一班又一班新抵达旅人,重复拥抱、叫跃、哭泣、举名牌寻人,然后消失蒸发,潮汐般拍岸,离开再返回。坐着,站起,从接机大厅这头走到另一头,然后数脚步,这里那里。坐下翻翻字典,试着解读弃留在地上的报纸,片段。听广播,宣告抵达的班机,约略猜得出城市名字,还有那些重复又重复的字词,是什么意思?学着发音。尝试走出门外,冰冷秋风很快将人吹回室内。没来。被遗忘,像那个没抵达的旅行箱,没完成的旅程。数次走过身边疑惑张望的清洁工眼神,户外逐渐转成昏黄阳光。必须离开,不能等了。确定身上带的台湾巴黎学生中心地址,没弄掉。必须换钱,身上只有很少法郎,大多是美金。汇率问题还来不及出现,货币交换点已经关门,休息。环顾四周,只有一间咖啡店开的,其他商店都拉上门。看样子,接机的人不会来了。只能离开,往外走。 不能退回室内,屋外景象瞬间变得如此强烈,第一个异国风景印象。原本靠前疲乏,长时飞行和无妄等待,麻痹呆滞的身体中,沉重迟钝感觉一碰触到秋气随即被冻醒,颤抖得异常敏锐,甚至警觉。冷风从裸露短袖双臂,毫不保留侵人单薄夏衫身体,吹走忐忑不安何处落脚寄宿的焦虑,身上挂的黑皮相机箱沉重冰冷没有生命已死了很久僵直的躯体,要不是里面抖动相互碰撞微微声响金属机械,死寂,就像眼前那片期待已久的风景却又不像风景的广场,呼吸冰冷干燥,嗅不出差异,干涩的眼睛润湿。贫乏枯竭的灰黑广场,蓝色秋天午后近黄昏的大停车场,候车公车站。零星稀疏点缀少数枯黃弱小植栽畏编脱叶。灰黑柏油路面,白色黄色线条,大写文字和箭头直或弯曲指示方向。没停满,很多空位。说不上风景的广场,没有伟人雕像站立,也无特征、名称或标志的叫不出名号的中性地点,放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可行的场所。它可不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