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哲学史 先秦编

中华哲学史 先秦编

  • 字数: 1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作者: 张新宇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66510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其核心便是中华哲学思想。此书介绍了秦朝以前中华先哲思想的大略要义。作者以“理解客观、言辞有据”为原则,以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划分章节,准确把握思想重点、全面展示主要内容。能够帮助读者特别是无古文功底者准确了解经典的原意,领略中华哲学思想的精髓,从中汲取智慧。本书介绍了中华先哲思想的大略要义,力求理解客观、言辞有据,在提炼古代经典的思想精髓时力求避免断章取义等情况,以免对读者造成误导。
作者简介
张新宇,1993年出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民航大学工学学士,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热爱中华文化,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有着较为独到的见解。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东周以前的哲学
第一节“天”主宰万物
第二节《易经》
第三节周公
第二章老子附《管子》
第一节道
第二节无为
第三节上善若水
第四节婴儿
第五节附《管子》
第三章孔子
第一节正名
第二节仁
第三节忠恕
第四节孝弟
第五节富教
第六节大同
第七节知命
第四章墨子附宋钘
第一节兼爱
第二节非攻
第三节尚贤尚同
第四节节用节葬非乐
第五节天志明鬼
第六节非命
第七节附宋钘
第五章杨朱
第一节为我
第二节论生死
第三节论名声
第四节享乐
第六章商君
第一节农战
第二节弱民
第三节更法
第七章孟子
第一节性善
第二节扩充
第三节知言养气
第四节仁政
第八章庄子
第一节大宗师
第二节齐物论
第三节养生主
第四节应帝王
第九章辩者
第一节惠施
第二节公孙龙
第十章荀子
第一节性恶
第二节礼论
第三节解蔽
第四节正名
第五节天论
第六节王制
第十一章韩非
第一节法术势
第二节治国
摘要
     第一节“天”主宰万物 中华哲学的起源,要追溯到在中华大地生活的先祖们开始产生思想,对天地万物和生产生活产生思考的时期。 公元前约21世纪一公元前约16世纪,在中华大地生活的先祖们由原始部落转入部落联盟时期,进入到了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朝代一—夏朝。夏朝作为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统治的合理性,使各部族臣民臣服敬畏,其统治者继承了原始部落(亦或是创造出)“‘天’(上天、苍天)主宰万物”的理论。这一理论后经商周各代补充完善,影响甚远。 “‘天’主宰万物”的理论有哪些内容呢?它主要包含着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天”为万物的主宰,应该得到所有人的敬畏。其二,“天”创造出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世间万物。其三,统治者是承受天命(天的意志)来统治臣民的,是“天”的子孙,也是“天”在人间的代理人,违背统治者的意志就是违背上天的意志,就要受到惩罚。 “‘天’主宰万物”这一理论具有着多重方面的意义。首先,明确了应受到人和万物优选敬畏的是“天”,这个“天”,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大自然”,如此,其虽带有少量的拟人属性,但仍要比其他地区或各个宗教认为“有明确的造物主”的理论要优选和可贵得多。其次,为世间万物和自然秩序给出了“天”这个源头,回答了万物从哪里产生的问题。再次,证明了统治者的统治合理性,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第二节《易经》 《易经》原指《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部书,因前两部均已失传,现在多将《周易》直接称为《易经》(下文提到的《易经》均指《周易》)。相传《易经》为周文王姬昌所作。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易经》的基本知识。 《易经》由64个卦(《易经》特有的标注符号)组成。了解卦之前,我们先要了解“爻”,“爻”是卦的基本单位,爻分为“阳爻”“阴爻”两种,分别用“一”和“--”表示,读音分别为“九”“六”,它们是《易经》将万事万物抽象出来表示两种对立势力(对立能量)的符号。每个卦由上下叠列的6个爻组成,从下到上分别以“初x”“x二”“x三”“x四”“x五”“上x”(其中x处以读音“九”或“六”代替)来描述这个卦中哪个位置的爻是阴爻还是阳爻。 《易经》的每个卦都有其特有的卦象(六个爻组成卦的记述符号)、卦名(卦的名称)、卦辞(对卦的描述或解说)。每个卦的每一爻也都有其爻辞(对爻的描述或解说)。 爻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同一卦六个爻的爻辞间相对独立、相对静止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表示着不同时间、位置、阶段事物的发展状态和特点。同时,它们又共同体现着这个卦表示的整体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现象、特点和应对方法,即这个卦的整体内容总结出的卦辞。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