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穿越时间的纵深 从耶路撒冷到纽约

穿越时间的纵深 从耶路撒冷到纽约

  • 字数: 20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王炎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6719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王炎看来,将空间、影像、历史与个人经验融贯成一种新叙事,这是文体的实验,也是思想的探索。《穿越时间的纵深》,就是这一努力的成果。书分三辑:第一辑“天方夜谭”,将眼光集中在中东、南亚,从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土耳其到印度,关注文明冲突的历史演变。第二辑“怀恋冬宫”,是他的旅欧旧忆,配其观影经验,将战争、革命、铁幕、学潮、恐怖等“激情燃烧”的问题,来撬动、丰富20世纪世界革命的叙事与经验。第三辑“美洲烟水”,则是在日常点滴之间,悉心观察我们身边技术、媒介、观念的近期新变化,赋予思想、艺术与政治无可限量的未来。作者希望通过此书,把个人观察带入整体思考,诚邀读者进入内心世界,一道观察、感受与议论,一起体悟多彩的经验。
作者简介
王炎,生于1963年,2005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美国高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多年海外经历,往来于中美学界从事教学与研究。著有《小说的时间性与现代性——欧洲成长教育小说叙事的时间性研究》《奥斯威辛之后——犹太大屠杀记忆的影像生产》《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穿越时间的纵深——从耶路撒冷到纽约》。发表文章百杀篇。
目录
天方夜谭
1.初访耶路撒冷
2.死海漫步
3.地名背后有文章
4.再寻巴勒斯坦
5.阿拉伯的劳伦斯
6.伊斯坦布尔一日
7.鸳鸯茶与土耳其浴
8.印度之行
怀恋冬宫
9.罗马假日
10.海内存知己
11.奥利机场的叛逃者
12.慕尼黑的一个秋日
13.怀恋冬宫
14.五月风暴的余烬
美洲烟水
15.纽约城市空间
16.黑豹惊天
17.谁需要你来拯救?
18.天灾双城记
19.转折关头
20.千年未有之变局
后记
摘要
     初访耶路撒冷 做犹太研究好几年了,一直想去以色列看一看,这个“人为缔造”的国家,必有特殊之处。一个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交流的机会终于如愿。我没有从北京直飞以色列,而取道欧洲,在荷兰短暂逗留后,从阿姆斯特丹飞特拉维夫,才四个多小时。 一、过度防范 以色列果然与众不同,人还没到就领教了。一大早我赶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Schipol International Airport),匆忙找到以色列航空公司(El A1)的柜台,却被眼前的景象吓住了。不像其他登机柜台,这里没有旅客,只有荷枪实弹的防暴警察,团团围住乘客通道。警戒圈内站着几个以色列便衣,用疑惑的目光上下打量我。知道我搭乘这个航班去特拉维夫后,才“客气”地请我到一位训练有素的便衣那里,接受盘查。这个中年男子眼光狡诈,足足“审”了我十几分钟,问我去以色列的行程,见什么人,联系方式,有何目的。又问曾去过哪些国家,在荷兰与什么人接触过,住哪家饭店等,事无巨细。甚至问我有没有向饭店服务员透露过去以色列的意图,在我离开房间时,服务员是否可能在行李里放了东西,简直到了偏执的程度。实在问不出问题了,才放行托运行李,在登机牌上盖了个安全章。我这才觉得又像个旅客而不是嫌疑人了。 到了登机口,又看到荷枪实弹的特警,这里还装了个处理爆炸物的爆破铁屋。地勤人员一看到我,眼睛一亮,毫不迟疑把我带离,去一间地下室。我又有犯罪感了,虽然想不清楚原因,却莫名其妙地心虚起来。原来,他们发现行李里有手提电脑,要开包检查。我满腹狐疑,为什么刚一露脸,他们就知道这是我的行李呢?难道这架飞机上没有其他乘客?进入候机大厅才明白,所有乘客早到了,大多是犹太人,分属不同的旅行团队,我是专享的散客。更没想到,检查还没结没完.所有旅客的手提行李再次被打开,细细盘查。从候机楼巨大的玻璃墙看出去,机场装运行李的工人,每次接近飞机,都要被反复安检,真是骇人听闻,不过心里倒也平衡些。还没到以色列,已经有点后悔了,此行吉凶未卜。 二、地名疑云 飞到特拉维夫,一切顺利了。这是个很美丽的国家,碧海云天,天明绚烂。时值1月寒冬,却如夏日风景,当地气温高达27°C。海滨散步时,看见人们水中嬉戏,一波汹涌的海浪,撞向身后巨大的礁石,击碎的浪花,在晨光里搭起一道七色彩虹。离耶路撒冷开会还有几天,我决定自驾游览以色列。在美国时,听说以色列租车便宜得离谱,到了Hertz租车行,车价果然与美国相去甚远,很诱人。还租了GPS卫星定位,有它导航可径直开往耶路撒冷。距离并不遥远,一个半小时便到耶城。其实,整个以色列国上才两万多平方公里,比北京市版图大不了太多。一路上看到的地名很熟悉,几乎在《圣经》上都能找到。高速路上每个出口,绿色交通指示牌的醒目地名,让人联想《旧约》上某个古希伯来民族的悲壮故事。一路开下来,越来越确信这里自古是犹太家园。但一个小小的技术故障,让我意识到事实并没那么简单。进入耶路撒冷市区,我搜“大卫王路”(King David Road)人住饭店,反复在GPS上输入英文地名,但仪器不识别,只好下车问路。一位热心人告诉我,这条路并不叫大卫王路,原本是阿拉伯地名,与大卫毫无关系。当输入她写给我的阿拉伯地名后,GPS便顺利接受。 这件小事让我难以释怀,便请教一位希伯来大学的历史教授,他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色列建国后,政府成立了一个“以色列地名委员会”(Israel Place-Names Committee),把大部分阿拉伯地名,改为犹太《圣经》上的地名,或带有复国主义色彩的称谓,以重修国家地理,强化犹太复国与土地的联系,给以色列立国提供合法性,让国民世代缅怀先祖悲壮的历史。犹太人离开这片土地已长达1300多年,只好改变历史记忆,让阿拉伯人接受犹太人占领的事实。大卫王路还有一段特殊的历史,这条街的23号,有一家天价的大饭店,叫大卫王饭店(The King David Hotel),不仅是耶城第一豪华旅馆,也是座历史遗迹,更是接待外国政要的国宾馆。有游客专为重访历史而下榻此处,它曾是以色列建军目前的里程碑,但也是现代恐怖主义的历史地标。 P9-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