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深度休息 在焦虑时代治愈自己的10个心理学方案

深度休息 在焦虑时代治愈自己的10个心理学方案

  • 字数: 19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套装类型: SKU
  • 作者: (英)克劳迪娅·哈蒙德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189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休息一整天,还是感觉很累?你需要一场深度休息。 2.休息不只是让身体休息,更多的还指我们的大脑休息。深度的休息,可以让我们大脑放松,身心愉悦,迸发活力。 3. 著作对跨越135个不同国家的18000人进行“休息测试”的基础上,分析出卓有成效的10种休息方式和注意事项,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专业建议,轻松且有效。 4. 作者的专业背景丰富,诸多媒体与作家都给予了好评。
内容简介
现代社会有很多休息方式,但是我们仍然觉得不够,觉得在现在生活压力之中身心疲惫。借鉴于“休息测试”中的突破性研究——克劳迪娅·哈蒙德(Claudia Hammond)与一批科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诗人和艺术家合作设计的一项调查,他们集中花了两年时间,对跨越135个不同国家的18,000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哈蒙德分析了全球“休息测试”投票最为安心的10项休息方式,伴以真正有效的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穿插了历史上有关休息的各种方式和趣闻,为读者提供更好地休息的科学之方法。
通过这本民书,我们希望每个读者从心理的深层次都认识到自己,并且让到适合的方案或思考并找到他们如何科学使用时间的一种新方法,舒缓身心,治愈自己,应对当下的生活压力。
作者简介
克劳迪娅•哈蒙德Claudia Hammond)英国作家、主持人、心理学讲师。她在BBC频道主持两个心理学节目,分别是心理(All in the Mind)和思想改变者(Mind Changers)。她有多本著作,如《情绪过山车》、《时间弯道》等,于2013年荣获英国心理学社会图书奖,大众科学类首奖获得者。同时,哈蒙德是英国波士顿大学的兼职教师。她在2012年获得英国心理学会公众参与媒体奖,2011年获得思想改变奖,2012年获得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媒体成就奖,2012年获得由英国神经学协会颁发的神经学公共理解奖。
目录
呼吁休息
休息赤字 001
休息的本质 008
休息调查 011
10 正念 通往终极平静之路 021
为什么正念有利于休息? 023
关于正念的研究 026
日常正念练习 031
09 看电视 作为镇定剂的电视 039
社交润滑剂 042
流逝的时间 046
电视会让我们不快乐、损害健康、阻碍社交吗? 049
保持恰当的平衡 054
08 空想
捕梦者 057
静态下的不安 063
神游至黑暗之处 070
平静心神 073
思想漫游的赞歌 075
07 洗个舒服的热水澡
18000多人一起泡澡 082
保持简单 086
已有的证据 087
沐浴——全能良药 092
静水流深 096
06 舒心地出去走走
潜移默化 099
无聊与新奇 102
放缓步伐,放缓节奏 106
追随巨人的脚步 108
从精疲力尽中得到休息 112
久坐之后的休息 117
计算每一步 120
05 什么也不做
比 127
什么时候休息会致命? 130
为夜猫子正名 133
繁忙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136
小憩片刻 141
渐进式放松 150
无聊好不好 153
如何(几乎)什么也不做 160
04 听音乐
莫扎特,模糊乐队或者任何你喜欢的音乐 169
音量响亮还是低沉?节奏轻快还是舒缓? 175
气氛音乐 178
独自听还是与别人一起听? 183
03 我想要独处
孤独与独处 192
独处的迷失 195
独居还是孤独? 199
实现平衡 205
令人放松的独处 209
02 走进大自然
沐浴自然 217
观景房 220
热爱自然源自天性 223
摆脱焦虑 229
柔和的魅力 237
01 阅读
放松和刺激 248
睡前读书 251
懒散的消遣? 253
读者的精神世界 255
逃避自己 260
心不在焉的阅读 262
读什么书能放松? 267
小心透露剧情 270
大声朗读 272
完美的休息处方
致谢 293
参考文献 297
摘要
     休息赤字 想象一下:酒店的阳台上,一张带有五彩条纹的吊床在热带的微风中轻轻地来回摇荡。空气温暖怡人。远处,大海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绿松石般的光彩。 对许多人而言,这就是一幅经典的休息的画面。此刻,没有人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吊床并不好驾驭。爬上吊床时,你必须小心保持平衡,否则你就会从一边爬上去,从另一边掉下来。在吊床上,你得上下移动,不断地调整,才能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躺下。之后,你可能要从吊床上爬起来,去找个垫子把头垫上——如此一来,你又得把整个烦心的过程再经历一次。最终,你调整好了平衡,舒适地躺下,沉浸在静谧之中——你可以放松了。 真的如此吗? 即使你躺在舒适的吊床上,但要维持这种宁静的状态是很难的。这种感觉总体上反映了我们与休息的关系。我们对休息充满了矛盾。我们渴望休息,但又担心休息会导致懒惰,担心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我们的时间。 好奇心乃是人类区别于许多其他动物的品质之一。尽管我们许多人已经拥有了当下生存所需的一切,但我们仍然想知道另一座山的背后、大洋的彼岸或遥远的星球上有什么。我们渴望探索,渴望发现更多,渴望寻找意义。作为一个物种,我们的好奇心是我们生存和成功的关键。但好奇心也有缺点,它让我们不断地折腾,永无安宁。我们总是觉得我们必须做点事情。我们对“做事”的定义非常狭隘。对大多数人而言,“做事”就是忙碌,而且不只是一段时间,而是无休止地忙碌。 苏格拉底提醒我们要小心忙碌导致的贫乏生活。如果我们一直忙碌,生活就缺乏基本的节奏。我们失去了做事与不做事的区别。做与不做有序交替才是自然的、健康的。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摆动的吊床,我们应该在活动和休息之间来回摆动,同样严肃地对待二者。 我们需要更多的休息,更充分的休息。休息当然是出于我们自身的需求,也是为了拓展我们的生活。休息不仅让我们感到快乐,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快速在网上搜索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当今是一个注重自我关怀的时代。无论你怎么看待这个词,它的观念都是有益的。我认为优选的自我关怀就是休息。 然而,我们的休息目前处于赤字状态,这或许是支撑本书结构的大调查的最重要的发现。这项调查被称为休息调查(Rest Test)。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从135个不同国家中选取了18000人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关于休息调查,本书后面还会介绍。但是,正如我所言,这项调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我们中的许多人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2/3的受访者有这种感受,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休息。女性每天的平均休息时间比男性少10分钟。同样,具有看护责任的人也休息得较少。但是年轻人,无论男女,无论是轮班工作还是传统的全职工作,觉得他们休息得最少。 这结果与通常感觉一致,即年轻人普遍感觉压力大,并努力应对生活的压力。2019年1月,美国网络新闻媒体“热点资讯”(Buzz Feed)上一篇名为《千禧一代为何成为筋疲力尽的一代》的文章迅速扩散。在文章中,记者安妮·海伦·彼得森以亲身经历开头,她说,她的待办事项清单上要做的工作多得让她感到瘫软、无能为力,让她无法完成任何任务。一些老年人对这种焦虑不屑一顾,并将千禧一代贬称为“雪花”。但我认为彼得森和她那一代人已经明白了一些事情。当然,我能理解她为何将她那积压着电子邮件的收件箱称为“羞愧箱”,因为现在我的收件箱里也有50449封电子邮件。不过,问题并不仅限于此。 毫无疑问,20多岁的年轻人如今面临着诸多挑战。他们要为大学升学和工作岗位展开激烈的竞争;除此之外,他们在将来还要面临一个切实的挑战,一个来自居住地的挑战——高房价意味着你可能将永远租房,被迫过着流浪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与父母辈相比,千禧一代的养老前景不太可能更加光明。部分老一代人正享受着丰厚的养老金,千禧一代对此不能抱多大指望。对于上面提到的每一种压力,X一代1和婴儿潮2一代都曾遭遇过。可能只是千禧一代更愿意公开承认这一点罢了。但我们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经常会被一系列看似永无止境的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现代的工作、生活和技术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使21世纪初的生活要求不断提高。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感到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我们在休息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打断我们的休息。 我们想要更多的休息,我们可以休息得更多,我们或许休息得比我们以为的要多,但我们确实感到没有休息好。 我自己也并不特别擅长休息,直到我开始关注这个话题时才有所改观。我告诉朋友,在写完涵盖情感、时间感知和金钱心理学的一系列的图书后,我开始写一本有关休息的书。他们的第一反应总是:“你自己就一直在工作,从未休息过!” 如果有人问我近况如何,我总是回答:“很好,但很忙,真的太忙了。”我的生活也确实如此。但繁忙的程度是不是也表明一个人有身份?如果你说你很忙,那就意味着有人需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