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学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学

  • 字数: 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3-01
  • 商品条码: 97875660132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学”是整理和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古籍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用自己的民族文字书写并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献,也包括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古代汉文文献和各民族世代流传下来的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口传资料。通过抢救、保存、编目、整理和研究等工作程序,使这些民族古籍发挥其保存和宏扬民族文化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首先要对散存在民间的民族古籍进行征集,对流散在国外的也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购置、交换或复制。至于流传在无文字民族的口传文史资料则深入民间进行记录,包括笔记、录音、录像等手段,尽量将其原貌保存下来。不仅要对各民族古籍进行登录编目,即:清理资产的工作。还要选择重点文献,进行校勘、释读、译注,使当代本民族青年人能读懂古文字文献,这就是整理工作的关键。只有经过整理工作,才能发挥民族古籍的效能,使民族古籍为全国、全世界所利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学对自己的工作对象,首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进一步的开展工作。我国的少数民族到底有多少文化财富,从而做到讯息畅通,资源共享,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共同研究,进而推动中国民族古籍学的发展。因此,我们编撰此书的目的在于,对我国各民族的古籍的历史现状作客观描述,充分肯定其文献资料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进而对古籍整理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科学探索,使古籍整理研究以及对古籍的抢救、保护、典藏和开发利用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的科学理论体系,以便客观地揭示民族古籍的文化价值和科学地指导民族古籍整理应用实践,并有利于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才的培养,进而推动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事业的发展。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与民族古籍学
第一节 民族古文字与民族古籍
第二节 民族古籍是少数民族文化成果的体现
第三节 整理研究民族古籍的意义
第四节 民族古籍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概况
第一节 西北少数民族古籍概况
第二节 东北少数民族古籍概况
第三节 西南少数民族古籍概况
第四节 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概况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史
第一节 我国古代对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
第二节 近现代对中国民族古籍的整理研究
第三节 当代对民族古籍的整理和研究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装帧艺术与版本特点
第一节 纸的发明与纸书的产生
第二节 民族文字古籍的装帧形制
第三节 民族古籍的版本类型
第五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调查、搜集和收藏
第一节 民族口传文史资料的收集
第二节 民族文字古籍的普查登记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征集和收藏
第六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校勘、编目、著录与汇编
第一节 民族古籍的校勘
第二节 民族古籍的编目及其著录
第三节 民族古籍汇编
第七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翻译和注释
第一节 民族古籍译注底本的选择
第二节 民族古籍翻译
第三节 民族古籍译文的注释
第八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研究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史书与民族史研究
第二节 少数民族科技著作与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
第三节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书籍的研究
第四节 有关民俗资料和文学论著的研究
第五节 民族考古文物资料与出土文献研究
第六节 民族宗教经籍与哲学著作的研究
第七节 与民族学相关古籍资料研究
第九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分类
第一节 北方少数民族古籍分类
第二节 南方少数民族古籍分类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学科分类法体系
第十章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与保护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转移与再生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开发与利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