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铮铮铁骨 明朝英雄传

铮铮铁骨 明朝英雄传

  • 字数: 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梅毅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556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中华英雄史”研究专家梅毅 荟萃二十年英雄史创作精华,专门写给少年儿童的中华英雄故事 高洪波、谢玺璋、张贵勇等各界专家盛赞推荐!
内容简介
《梅毅叔叔讲中华英雄故事》是“中华英雄史”研究专家、著名作家梅毅,潜心20年,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一套中华英雄故事集,共10册。全套书严选104位决定着中国历史走向的重量级英雄,以人物为珠、以时间为线,串联起上迄先秦、下至清朝的五千年历史,为小读者勾勒出完整清晰的中国历史轮廓。作者用严谨公允的治史态度,经典叙事的文学笔法,荟萃真实史料、经典诗词、文学典故等,还原有趣有料的历史现场,塑造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榜样,多角度品读英雄,配上接近历史原色的手绘插图,让孩子在阅读中奠定历史基础,汲取处世智慧,养成英雄品格,继而培养起中正的历史观,打开人生的格局。不仅如此,书中还设置了“历史小剧场”“梅老师告诉你”“梅毅评英雄”“历史小课堂”等精彩小栏目,关联故事所涉及的逸闻趣事,拓展讲解成语、诗词、地理、军事、管理等知识,帮助孩子在阅读中打破学科壁垒,提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男,天津人,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自1993年起至今,一直任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部。在最物质的城市深圳,在资本市场最前沿,闲暇之余,他一直奋力笔耕,著有《赫尔辛基的逃亡》《失重岁月》等多部中长篇小说,并获“鲁迅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项。2005年开始,他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在中国互联网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写作,相继出版有长篇历史散文集《华丽血时代》《刀锋上的文明》《纵欲时代》《亡天下》《极乐诱惑》等多达五百万字的作品,有“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之称,是IP时代全国性知名历史作家。同时,他又是中央电视台十套《百家讲坛》“梅毅话英雄”系列主讲人,中央电视台四套《文明之旅》常驻主讲嘉宾。
目录
第一章 徐达:戎马一生善治军
第二章 常遇春:恰似猛虎初下山
第三章 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四章 戚继光:不除倭寇誓不休
第五章 王守仁:知行合一定乾坤
第六章 邓子龙:抗倭援朝身殉国
第七章 袁崇焕:盖世奇才守辽东
第八章 史可法:数点梅花亡国泪
第九章 张煌言:十年横海一孤臣
第十章 夏完淳:少年英雄不朽名
第十一章 李定国:宁死穷荒不叛降
第十二章 郑成功:大明海外有孤忠
摘要
     开国大将功劳多 朱元璋占据应天府[梅老师告诉你:公元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攻破集庆路,并改名为应天府,治今江苏南京。]之后,北有元军、南有方国珍、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可以说是四面受敌。朱元璋与手下将领认真分析形势,认为陈友谅和张士诚是最关键的敌人,于是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除张士诚”的战略计划,而执行这一计划的主要将领就是徐达。 徐达首优选攻被陈友谅军占据的池州(今属安徽),缴获了敌方的全部战船。接着,破青山、攻潜山,对陈友谅所在的重镇安庆(今属安徽)形成水路夹攻的态势。安庆守将赵普胜智勇双全,徐达久攻不下。于是徐达使用离间计,谎称赵普胜意欲投靠朱元璋,陈友谅一怒之下杀了赵普胜。此后,陈友谅军中无人能守水路,安庆遂被徐达攻下。 陈友谅意图夺回池州,率领大军来犯。朱元璋派常遇春增援徐达,两人定下计谋,一面诱敌深入,一面挑选万余精兵在九华山下埋伏。陈友谅大军一路攻至池州城下,徐达一声令下,霎时间城内鼓声骤响,城外伏兵四起,内外夹击。陈友谅大军乱作一团,无力抵抗,这一战徐达大获全胜。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双方在鄱阳湖决战,朱元璋亲自领兵与陈友谅对阵。他们的兵力对比是:陈友谅拥有将士六十万,而朱元璋只有二十万;陈友谅拥有数十艘战船,而朱元璋只有一些小船。 战役打响了,徐达身先士卒,勇敢拼杀,一举击溃陈友谅前锋部队,不但歼敌上千人,还缴获了战船一艘,一时间军威大振。陈友谅率军拼死抵抗,抛掷火器,徐达的战船燃起大火。徐达奋不顾身,一边带领士兵灭火,一边继续指挥战斗。刚好朱元璋派船前来救援,徐达顽强冲杀,终于击退敌军,摆脱了险境。 对战过程中,朱元璋时刻担心张士诚乘机偷袭自己的后方,于是命令徐达率领部分军队回应天府严加防守。徐达到了应天府后,鼓舞士气,加强守卫,使得张士诚始终没有可乘之机。朱元璋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力出击,最终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六十万大军。 此战以少胜多,铲除陈友谅,功劳首推徐达。 率师东征定乾坤 除掉了陈友谅,朱元璋决定对张士诚展开攻势。张士诚当时的势力范围横跨今天的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四省。面对强敌,朱元璋再一次把重要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大将军徐达。 徐达以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北上,仅用半年时间,就平定了淮东,把张士诚的势力压制在江浙两地。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下令向张士诚发起最后进攻。 张士诚的中心重地在平江(治今江苏苏州),以湖州和杭州为两翼。徐达根据形势做出判断,如果把张士诚的左右两翼斩断,攻取平江指日可待。于是,徐达做出先攻湖杭二州的战略部署。 张士诚的湖州守军迎战徐达部出师不利,退入城中固守。张士诚便派大将吕珍等人屯军六万在浙江旧馆一带,作为湖州的侧翼牵制徐达。徐达当机立断,决定先除掉1日馆的援兵。他派兵夜袭旧馆,切断其粮道。旧馆的援兵没有了粮饷,只好向徐达投降。湖州、杭州不久也被徐达相继攻克。 张士诚的左右两翼全部被斩断,平江已成孤城。徐达大军将平江城团团包围。不仅如此,徐达还对张士诚的守军发动了心理战。徐达指挥兵士在城外架起三层高的大木塔,日夜监视城中军民的一举一动。在大木塔上使用弓弩和火铳,不定时向城内射击。为了瓦解守军的防守意志,徐达命人在城外架设抛石机,摧毁城中的防御工事。 很快,平江城中弹尽粮绝。见张士诚仍旧不投降,徐达下令发起最后的攻击,并亲自督军攻破了城门,副将军常遇春也从水路直逼城下。在徐达的指挥下,围城的各路人马从平江城的四面八方架起云梯,前赴后继地冲入城内。一时间平江城内外战鼓齐鸣,炮声隆隆,杀声震天。见大势已去,张士诚被俘后自缢而亡。 剿灭了东面的张士诚和西面的陈友谅,南面的方国珍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对手,只剩下北面元朝的蒙古军是统一的优选阻碍,而朱元璋的北伐也最终成就了徐达的赫赫英名。(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