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考古印史

考古印史

  • 字数: 330000
  • 装帧: 盒函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周晓陆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1011298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玺印的制作与使用,是中国社会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寥寥数字,携带者种种的历史痕迹。宋代至清代,金石学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代考古学兴起以后,古玺印成为考古学、古文字学的重要门类,同时也为认识中国古代印章提供了“显微镜”,为研究古玺印开启了新的大门。
《考古印史》从考古学分析切入,对古代玺印的基本分类、材质、制法、印面、用法及其鉴定、辨伪等作了全面的阐述介绍,并对古玺印从商代至清末的考古学分期及其演变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对古玺印的鉴定与辨伪,以及篆刻的学习,具有实用性的指导。
本书展示了685个图例,绝大部分为原大尺寸,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印章,以及典型的印面布局、印钮的形制、泥封拓本、印陶等,均为收录。双色印刷,函套精装,版式舒朗。
作者简介
周晓陆教授,1953年生于南京,原名周小鹿,后以字行。毕业于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博专家、教育家、古文字学家、古农学家、古天文学家和诗人。兼擅诗、书、画、印,长年坚持创作和教学活动。
目录
引言
壹 古代印章与考古学收获
一 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
(一)纵贯古今的玺印文化
(二)古代社会的记录载体
(三)民族文化艺术的渊薮
二 考古学与古玺印文化
(一)存世古代玺印的来源
(二)考古学收获的玺印文化新资料
(三)考古学对传世玺印的鉴定确认作用
(四)考古学对玺印文化研究的贡献
(五)古玺印研究对考古学的作用
贰 古代印章的考古学分析
一 基本分类
(一)私印
(二)公印
二 印体、钮制的材质及制法
(一)材质
(二)印体(附:封泥匣、印函、印囊等)
(三)钮制
(四)古代玺印制法
三 印面分析
(一)面形与边栏、界画
(二)文字(附画印)
(三)玺印的专称
(四)印面的读法
(五)印面文字、图形制法
四 用法及遗痕
(一)抑印
(二)烙现
(三)钤色
(四)佩印
五 古代印章的鉴定
(一)辨误
(二)辨伪
叄 古代印章的考古学分期
一 已有的认识
(一)邓散木分期法
(二)沙孟海分期法
(三)罗福颐分期法
(四)本书的分期法
二 胚孕期
(一)从制陶拍子开始
(二)相关的讨论
三 第一段 萌生期
(一)对中国玺印起源的讨论
(二)殷商玺印资料
(三)西周玺印资料
(四)小结
四 第一段 蓬勃期
(一)蓬勃期玺印的文献记载
(二)本期玺印的考古发现
(三)分域
(四)小结
五 第一段 典则期
(一)典则期印章的一些记载
(二)分节
(二)小结
六 第一段 涣解期
(一)涣解期公印的制度规定
(二)分节
(三)小结
七 第二段 更变期
(一)更变期公印的制度规定
(二)分节
(三)小结
八 第二段 规范期
(一)规范期公印的制度规定
(二)分节、分区
(三)小结
九 第二段 新流期
(一)新流期公印的制度规定
(二)公印的分节
(三)小结
十 考古印史与印章艺术(本书代结语)
(一)简略回顾
(二)历史印章与艺术印章关系
(三)艺术印章发展的几个时期
(四)尾声
附:《考古印史》图例总表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