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类的智慧和生活

人类的智慧和生活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刘长允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817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始终贯穿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一脉络,分八个篇章,对人类的智慧和生活作了多维度总结和探讨,涉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探讨,以及如何使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等问题。书中既有丰富的历史、哲学、宗教和文学知识,也对人类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每论及一个问题,总是先综合古今百家之言,然后间出己意,彰显了作者涉猎的宽度和厚度,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
刘长允,1955年12月生,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曾先后在山东省委党校、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省委等机关工作,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从辞书角度看易经》《步入神秘的殿堂》《天不变道亦不变》《大中华赋》《老子译注》等。曾主持和参与拍摄《大染坊》《闯关东》《知青》《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老农民》等多部影视作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开天辟地一瞬间
第二章 阴阳二气铸男女
第三章 岁月如歌一万年
第四章 千智百慧起先天
第五章 孔子基督如来佛
第六章 人间大道真善美
第七章 山重水复疑无路
第八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开天辟地一瞬间 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没有天地就没有人类。那么,天地是如何产生的?没有天地之前又是一个什么状况?我们赖以生存的天地今后又会走向何方?这自然就成为人类要追究和回答的一个最根本问题。我们考察一下人类几千年的思想历程,对这一问题的探求和回答,己成为人类最激烈、最持久的心理冲动,它关乎人类生存的最终价值和意义,它是各种哲学和宗教产生的根源,它也是科学产生的动力和背景。 对于天地是如何产生的这类问题,据说每个智力正常的人一生总要考虑几次,也有少部分人为其困扰。但要说终其一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孜孜以求想找到最后的答案的,恐怕只有极少数人。笔者从孩童时听到“天没边,地没沿,老和尚没有头发辫”这首儿歌起,近半个世纪之久,大致就未间断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应该说,它占据了我生命很多的时间,给我带来了诸多烦恼,当然也带来了很多愉悦,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我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状态。 在谈到天地是如何起源的,我在《天不变道亦不变》一书中曾说了这样一段话:“对这些问题,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古人,还是当今的人;不管是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都会去探索,即使普通人也很关注,也在思考着。当然思考的方式和深度是各不一样的。然而,这类问题可能压根儿就没有最终和最确凿的答案,所以任何人只能提出自己的一己之见,并不能地回答它。那就只好不断地探索下去。我称此类的问题,叫作人类的母问题。这既是人问,也是天问。”据我的考察,世界上各个民族,不管他们以后发展如何,是强盛,是衰弱,是绵延,是消亡,在他们民族形成和文明活动的初期,都曾经追问过天地和万物起源这一沉重课题。不仅如此,对这一问题探讨的深度、内容、形式和特色,会持久地影响着这些民族的感情和信仰,更不用说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了。 在西方,天地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尽管有种种解释和说法,但影响优选、最普遍的,当然是《圣经》中“创世记”的说法:“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有了光之后,光被称为昼,暗被称为夜,这是第一天。”“第二天,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神称空气为天。”“第三天,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集处为海。然后神又让地上生出青草和蔬菜,还有结着果子的树木。”“第四天和第五天,神分别造出了管理昼夜的太阳和月亮,并创造了鱼类、鸟类和野兽昆虫。”“第六天,神又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造男造女。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的工,安息了。” 在中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有关于创世的神话传说,其中影响最广泛的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三五历记》中这样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关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不仅见于各种典籍,也以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如“混沌之初不纪年,天连水来水连天。自从盘古开天地,方有日月人世间。盘古爷,一斧开天天无际,二斧开地地无边。三斧辟出黄河水,四斧辟出太行山。”因为很多民族都说他们的创世神是盘古,所以我们今天已无法确定盘古开天地的传说究竟是哪个民族的专利。关于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中这样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这位美丽勇敢而智慧的女神,她不仅炼五色石以补昊天,据说人类亦由她抟土而造。每当我看到女娲的名字和画像,都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亲情,难道我们人类或者说至少华夏儿女,都由这位伟大的母祖诞生吗?还有一些诗人,也以他们特有的想象和语言,来描述和诘问天地形成之初会是什么样子?如屈原在《天问》中说:“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唐代诗人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真是妙语,真是发千古之慨! 在印度的典籍《吠陀》《往世书》中,也记载了很多关于开天辟地的猜想和传说。古印度人认为宇宙分为天、地、空三界,世界不断创生,又不断毁灭。世界最初唯有水,除水之外别无他物。后来水里掀起了浪,浪里生出一个金蛋,金蛋变成了一只羊,羊又成一人,这就是原人。原人口里生出众神。又说,在世界创造之前,梵天和毗湿奴为争优选神位而争斗,湿婆的巨大林伽(即男性生殖器)突然竖在他们中间。梵天化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