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平旧事 大师经典·珍藏版

北平旧事 大师经典·珍藏版

  • 字数: 19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梁实秋 等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4288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篇目,作家! ★数篇珍贵作品首次出版。 珍贵作品,如萧乾先生的《一代才女林徽因》等首次结集出版。 ★中国文著协官方主导,大师后人亲自授权,珍贵作品一字未删。 ★ 怀旧北平、怀念大师,这一本书就够了。 25位大师亲笔攥写, 全书囊括了大师们笔下在北平城的吃、行、交友,还有八卦。 ★有《城南旧事》的意趣,也有《北平思故》的情怀。 ★唯美彩色插画,高清珍贵旧照★
内容简介
近代极富盛名的25位大师:梁实秋、汪曾祺、蔡元培、朱自清、张恨水、胡适……娓娓道来那时的人和那时的故事。 梁实秋在东兴楼享饕餮盛宴、 张恨水在果子市里流连忘返、 萧乾在“太太的客厅”见到林徽因、 老舍爱极了北平的所有、郁达夫却独爱那北平的秋…… 跟着大师的笔触,回看那时北平,那时趣事,那时人, 诗意而雅致,温暖而有趣。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有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目录
第一辑情怀
中国专享的好地方——朱自清/002
北平的街道——梁实秋/006
五月的北平——张恨水/010
北平旧书铺——张恨水/015
市声拾趣——张恨水/017
人话——朱自清/020
货郎——金受申/023
第二辑食事
北平的豆汁儿——纪庸/032
风檐尝烤肉——张恨水/039
风飘果市香——张恨水/042
吃喝忆旧——金受申/045
四时佳馔——汪曾祺/051
芙蓉鸡片——梁实秋/055
烧鸭——梁实秋/058
第三辑先生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傅斯年/062
追悼志摩——胡适/067
哭佩弦——郑振铎/076
忆周作人先生——梁实秋/081
回忆辜鸿铭先生——罗家伦/086
一代才女林徽因——萧乾/092
忆沈从文——汪曾祺/101
忆刘半农君——鲁迅/112
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钱玄同/116
第四辑学校
北平的学校(节选)——纪庸/124
老北大——张中行/128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136
我观北大——鲁迅/146
初到清华记——朱自清/149
清华大学就职演说——梅贻琦/153
第五辑时节
故都的秋——郁达夫/158
北平的四季——郁达夫/162
北平的庙会——张中行/169
北平的夏天——老舍/175
北京的春节——老舍/179
北平的中秋——老舍/184
第六辑风物
陶然亭的雪——俞平伯/188
听鸦叹夕阳——张恨水/194
面水看银河——张恨水/196
上景山——许地山/199
先农坛——许地山/203
西山的红叶——熊佛西/206
第七辑书信
爱眉札记·封一——徐志摩/210
爱眉札记·封二——徐志摩/214
爱眉札记·封三——徐志摩/218
小曼日记——陆小曼/221
北京通信——鲁迅/225
致胡适的信·封一——林徽因/228
致胡适的信·封二——林徽因/231
致胡适的信·封三——林徽因/234
给一位北平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郁达夫/237
第八辑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朱自清/246
回来杂记——朱自清/249
执政府大屠杀记——朱自清/255
访笺杂记——郑振铎/264
好聪明的北平商人——刘半农/273
黄花梦旧庐——张恨水/276
摘要
     中国专享的好地方 朱自清(散文家、学者。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北平之所以大,因为它做了几百年的首都;它的怀抱里拥有各地各国的人,各色各样的人,更因为这些人合力创造或输入的文化。” 在北平整整待了三年半,除去年冬天丢了一个亲人是一件不可弥补的损失外,别的一切,感谢—照例应该说感谢上苍或上帝,但现在都不知应该说谁好了,只好姑且从阙吧—总算平平安安过去了。这三年半是中国多事的时候,但是我始终没离开北平一步,也总算是幸福了,虽然我只想到了个人。 在我,也许可以说在我们这一些人吧,北平实在是意想中中国专享的好地方。几年前周启明先生就写过,北平是中国优选的居住的地方,孙春台先生也有《北平乎》一文,称颂北平的好处:这几年时代是大变了,但是我的意见还是和他们一样。一个地方的好处,也和一个人一件东西的相同,平时不大觉得,到离开或丢失时,便一桩桩一件件分明起来了。我现在来说几句北平的好话,你们在北平住着的,或者觉得可笑,说我多此一举吧北平第一好在大。 从宫殿到住宅的院子,到槐树柳树下的道路。一个北方朋友到南方去了回来,说他的感想:“那样天井我受不了!”其实南方许多地方的逼得人喘不出气儿的街道,也是北平生人受不的。至于树木,不但大得好,而且也多得好;有人从飞机上看,说北平只是一绿。 一个人到北平来住,不知不觉中眼光会宽起来,心胸就会广起来;我常想小孩子最宜在北平养大,便是为此。北平之所以大,因为它做了几百年的首都;它的怀抱里拥有各地各国的人,各色各样的人,更因为这些人合力创造或输入的文化。上海也是五方杂处的都会,但它仅有工商业,我们便只觉得繁嚣,恶浊了。上海人有的是聪明,狡猾;但宽大是他们不懂得的。北平第二好在深。 我们都知道北平书多。但是书以外,好东西还多着。如书画,铜器,石刻,拓片,乃至瓷器,玉器等,公家收藏固已很丰富,私人搜集,也各有专长;而内阁大库档案,是极珍贵的近代史料,也是尽人皆知的。 中国历史,语言,文学,美术的文物荟萃于北平;这几项的人才也大部分集中在这里。北平的深,在最近的将来,是还不可测的。胡适之先生说过,北平的图书馆有这么多,上海却只有一个,还不是公立的。这也是北平上海重要的不同。 北平第三好在闲。 假如上海可说是代表近代的,北平便是代表中古的。北平的一切总有一种悠然不迫的味儿。即如电车吧,在上海是何等地风驰电掣,有许多人上下车都是跳的。北平的车子在宽阔的路上走着,似乎一点也不忙。晚九点以后,确是走得快起来了;但车上已只剩疏朗朗的几个人,像是乘汽车兜风一般,也还是一点不觉忙的一—有时从东长安街槐林旁驰过,茂树疏灯相掩映着,还有些飘飘然之感呢。 北平真正的闲人其实也很少,但大家骨子里总有些闲味儿。我也喜欢近代的忙,对于中古的闲却似乎更亲近些。但这也许就因为待在北平太久的缘故吧。 写到这里看看,觉得自己似乎将时代忘记了。我所称赞的似乎只是封建的遗存,是“布尔”或小“布尔”的玩意儿;而现在据说非“普罗”起来不可,这可有点儿为难。我实在爱北平,我所爱的北平是如上面说的。我没有或不能“获得”“普罗”的“意识形态”,我也不能“克服”我自己;结果怕只该不说话或不说真话。 不说话本来没有什么不可以,不过说话大约在现在也还不能就算罪过吧;至于撒谎,则我可以宛转地说,“我还没有那种艺术”,或干脆地说,“我还没有那种勇气!”好在我这通信是写给一些朋友的,让他们看我的真话,大约是还不要紧的。 我现在是一个人在北平,这回是回到老家去。但我一点不觉着是回家,一切都像出门作客似的。北平已成了我精神上的家,没有走就想着回来;预定去五个礼拜,但想着南方的天井,潮湿,和蚊子,也许一个月就回来了。说到潮湿,我在动身这一天,却有些恨北平。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