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月照长河

月照长河

  • 字数: 16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徐祯霞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36564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月照长河》意在表达一个女子用自己的视角走在人生的长河中,看花开花谢,看月圆月缺,品人间冷暖,感世事变迁。月照长河本是大气象,明月皎皎,万物消长,而我们每个人又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应该不卑不亢,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勇敢地接受生活和命运的挑战,以月亮笑傲万类霜天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作者取材广泛,书中有小人物的命运,也有对实事的关注,有寻古访幽,也有怀乡念友,感如水年华,观纷繁人生,用一个作家的角度透视社会,极具可读性,带给人很深的感触和思考。
作者简介
徐祯霞,笔名秦扬、徐祯燮,号“红莲居士”,陕西省柞水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9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陕西省文化厅百名优秀文化人才。
目录
第一辑山水走笔
夜泊秦淮河002
寻访上里008
棣花之荷015
问西湖021
高淳老街028
壶口瀑布035
在眉山,仰望一个灵魂041
第二辑指尖流沙
河水流过的村庄048
故乡的秋天056
槐香满地062
儿子,我在等你长大067
等待一场生命的花开074
第三辑一瓣馨香
浆水菜的诱惑084
白描先生089
一棵丁香树096
最后的婆婆102
云端上的骑手110
第四辑红尘物语
吹糖人的老汉120
与霾同在的大地125
一张皮纸的诞生132
遭遇蜂蜇之后138
芦苇青青白洋淀146
第五辑笔间春秋
千年凤凰浴古镇156
香樟树的冬天162
失却故乡的人168
夫妻鞋匠176
夜长安183
武则天的逆袭史190
后记196
摘要
     夜泊秦淮河 最初了解秦淮河,是在读杜牧的《泊秦淮》时。杜牧在诗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一首曲子,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被后人称作“亡国之音”。 读罢这首诗,我就觉得秦淮河这个地方不一般,它一定有过许多不寻常的故事,于是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好奇,好奇久了,便有了向往。 秦淮河是一条怎样的河?它有着怎样的故事?它和女人有什么关系?她们都是些什么样的女人?那些与这条河流有关的女人,她们都有着怎样的爱恨情愁?……凡此种种,都让我思绪起伏,遐想联翩。 秦淮河哟,秦淮河! 后来,我从书籍中知道了与秦淮河有关的故事——李香君、柳如是、顾横波,以及寇白门、陈圆圆等,她们被誉为“秦淮八艳”,她们的爱与恨、悲与欢。这条河因为女人而出名,而这些女人饱受摧残、几经磨难,她们都是才艺双绝的女子,可她们的命运却无比的辛酸与坎坷。人常日:“红颜多薄命。”难道红颜真有错?女子有才不是罪,女子有貌也不是罪,可是在那个男权统治一切的社会,女子除了卖笑与卖艺,供男人享乐,似乎再没有别的价值,她们的一切都寄附在男人的身上。男人青睐她们,她们的生命便有了意义;离开了那些主宰和统治社会的男人,她们便一物无依。这就是她们的命,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力,没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她们就像弱柳,就像浮萍,就像被风吹落的树叶,任凭岁月雨打风吹去。 这些女子,个个琴棋书画俱佳,诗词歌赋皆通,她们吟诗作画,赋诗弄文,声乐歌弦,样样出彩,才情不让须眉,可是她们寄身于青楼,金粉胭脂地,只能以卖笑为生。她们也有情,她们也有爱,可是她们却常常身不由己,在男人的角逐中,成为金钱权力下的牺牲品。 马湘兰,擅画且精通音律,一个极聪敏灵秀的女子。她与王百谷的爱情经历了千般磨难,一度欲委身于做灯笼的秦师傅,可是就在她准备以身相许时,秦师傅却拒绝了她,可怜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孤单一生,最后零落成泥。 陈圆圆,一代昆曲歌妓,才貌不凡,却命运多舛,一生颠沛流离,饱尝辛酸,被一个又一个男人赏玩,到最后成了祸国红颜,背上千古骂名。 寇白门,一介女儿身,却有着侠骨柔肠,巾帼不让须眉。可惜女儿纵有济世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在乱世,她仍能坚守自己高洁的品行和操守,令男儿汗颜。 李香君,一个痴情女子,为了护卫自己与侯方域坚贞的爱情,血溅桃花扇。一把桃花扇,凝结着一个青楼女子和文人才子缠绵哀怨悲凄的爱情故事。 其实,秦淮女子远不止“秦淮八艳”里所罗列的那些。“秦淮八艳”是清代的一个画家画出了其中的八个青楼女子,让她们得以盛传,而在当时,金陵名流荟萃,佳丽如云,享誉秦淮河的女子有二十多位,余怀的《板桥杂记》一书中就有记载。 那些女子从历史中走来,又在红尘中远去,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悲情往事。她们是纤弱的,她们又是坚强的,充满着血性的,虽寄身青楼,却有着高洁的品质和做人的风骨。在那个时代,她们没有社会地位,但一样活得铿锵有声,以她们的气节和才情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和尊重,于是一个个风尘女子让历史有了发人深思的味道。 历史已然远去,但这些女子却从历史中跳了出来,她们用悲情和辛酸的人生打动着一拨又一拨的人们,让他们越千山、涉万水,来到秦淮河,寻觅她们的芳踪,并为此流连慨叹。 同为女人的我,对于她们,除了钦佩,更多的是敬重,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于是,便希望有机会亲临秦淮河,凭吊一下这些在红尘中远去的女子,这些值得我尊重和敬仰的青楼女子。 我是一个北方人,处在四面环山的大秦岭中,因而,南方相距我就甚远。 有路途的遥远,也有心理距离上的遥远。 当然,最主要的是我不是一个生活优越的人。我很少有坐飞机的机会,手上也没有充裕的钞票,囊中羞涩使我的希望一次一次地搁浅。 于是,秦淮于我,一直是一个梦,一个遥远而不曾亲临的梦。 此次受邀去江苏参加一个散文笔会,这种想法便开始萌动。 虽然受邀要去的地方并非南京,但是因为秦淮河,还是有了我的这次南京之行。 我是自常州到南京的,坐动车一个小时,到达南京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我找了个地方将行李放下,便直奔秦淮河。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