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人的义气 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中国人的义气 诗化江湖及其政治经验

  • 字数: 15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冯庆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1676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青年学人从美学、文学及政治哲学视角探究影响中国江湖文化的“义气”元素。 2. 生动还原了《水浒传》、金庸小说、香港电影中的经典英雄形象,勾起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 3. 南京大学教授周宪、社科院学部委员赵汀阳等权威专家学者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在中国游民社会文化史的语境里,“江湖”一词意义深远。在诸多由“庙堂”下渗到“江湖”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源自儒家传统又具有权变意味的“义气”伦理,于江湖中应运而生。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武侠小说和江湖电影,从古老的舍生取义到今天大众文化表征中俯拾即是的情义闪光,“演义”的艺术手法时刻浮现于诗化江湖的图景当中,塑造着大多数中国民众的日常感性经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追溯历史,从政治哲学和社会史的角度,对“江湖义气”的文学表征进行分析。通过梳理《水浒传》当中的文人形象、金庸小说中的游民生存状态、与“江湖知识人”相关的治理经验和叙事技法等话题,探索“义气”伦理下的历史经验与时代印记。下篇回归当下,解读张彻、徐克、杜琪峰等知名导演以“江湖”或“义气”为题材的经典影像作品,揭示其中对现代游民生存状态的曝露、反思和价值提升。此外,本书还对黄霑、卢国霑等音乐人围绕“情义”主题创作的流行歌曲进行了话语分析,并结合自觉继承这一主题的当代嘻哈音乐,挖掘其中隐含的历史经验,从而总结了大众文艺所具备的独到情感动员机制,为构建大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议题,提供了别样的信息储备和审美眼光。
作者简介
冯庆,生于1987年,重庆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学士、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博士后,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迄今为止,在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为诸多网络媒体撰写文化评论。著有《古典与青年》(2019),并参与翻译、汇编译著多部;2015年以来,创办青年网络学术共同体“优选辑刊”,以“思想·制度·传统”为议题,组织策划多次跨学科学术研讨活动;曾获得“《探索与争鸣》青年创新征文一等奖”等学术荣誉。
目录
总序
自序
上篇 义气的政治美学
义气江湖:审美经验与民间治理
“经权论”视域下的与“江湖”和“义气”
管窥古典“义气”观
民间审美经验中的“义气”治理结构
在现代中国重新发现“义气”
军师吴用与梁山聚义
军师吴用的政治才能
军师吴用的政治形象
“军师制”与江湖知识人的经权之辨
从韦小宝的“义气”看金庸小说
“讲义气”之为“时代精神”
“讲义气”与“讲故事”
情义盛衰史与香港经验
下篇 义气的通俗文化经验史
暴力之上的正义:张彻电影的美学基调
暴力之后的抒情:徐克的江湖影像革命
义气的“丧服”:香港江湖影像经验史
黄霑的“豪情”
山河华夏:20世纪80年代香港爱国歌曲追忆
“江湖”说唱的文化基因
尾声 义的钟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