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知识社群 将个体知识融汇成集体智慧

知识社群 将个体知识融汇成集体智慧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美)埃蒂纳·温格,(美)理查德·麦克德马,(美)威廉姆·M.施奈德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544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问题?
·90%的学习群,一段时间后就只剩运营者一人发言
·有价值的信息总被插科打诨覆盖
·公司组织的学习群里,全员被迫营业,输出内容质量堪忧
不可否认,知识社群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它突破物理距离,连接不同成长、工作背景人群,使社群成员能够学习交流,碰撞出更多的知识火花。
然而现实残酷,社群很多时候无法达到应有的目标,意外状况频出。运营者需要系统掌握知识社群的运营原理,才能高效运营管理,让知识社群发挥出更大价值。
《知识社群》的三位作者曾辅导麦肯锡、壳牌石油、世界银行、施乐等众多知名跨国企业建立知识社群,并从实践中提炼出知识社群运营的七大原则。这些原则,既适用于企业内部的知识社群培养,又适用于当下因共同学习目标构建的微信群、知识圈子,以及知识服务平台。
培养知识社群的七大原则:
·精心设计社群的演化历程
·在社群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观点之间建立对话
·鼓励不同程度的参与
·既发展社群的公共空间,也发展社群的私人空间
·以价值为关注点
·组合熟悉与兴奋的感觉
·创造社群的节奏
作者简介
  
目录
赞誉
前言
第1章 知识社群及其对组织的价值 /1
什么是知识社群 /3
在全球知识经济中成功的关键 /5
知识的本质:一个管理挑战 /6
培养知识社群 /10
创造多种类型的价值 /12
“双重编织”的知识型组织 /15
第2章 知识社群及其结构元素 /18
知识社群有多种形式 /19
结构模型:领域、社群和实践 /22
模型的含义 /33
发展指南:实用模型 /37
结束语 /39
第3章 培养知识社群的七个原则 /40
精心设计社群的演化历程 /43
在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观点之间建立对话 /44
鼓励不同程度的参与 /45
既发展社群的公共空间,也发展社群的私人空间 /47
以价值为关注点 /49
组合熟悉与兴奋的感觉 /50
构建社群节奏 /51
结束语 /53
第4章 发展的早期阶段:计划和发起知识社群 /54
社群发展的阶段 /56
结束语 /76
第5章 发展的成熟阶段:培育和维持知识社群 /78
从开始到持续 /80
结束语 /94
第6章 分布式社群的挑战 /96
分布式社群的关键问题 /98
全球化社群的三要素:领域、社群和实践 /101
设计分布式社群 /105
结束语:实现真正的全球化 /116
第7章 知识社群的缺陷 /119
单个社群:会出现哪些问题 /120
一组社群:会出现哪些问题 /130
组织:会出现哪些问题 /133
结束语 /137
第8章 价值创造的衡量与管理 /139
知识体系 /143
衡量价值的创造 /144
管理知识体系 /154
结束语 /160
第9章 基于社群的知识创造活动 /162
基于社群的知识创造活动的设计原则 /164
让活动走上正轨 /169
建立关于社群发展的内部实践 /179
培养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管理层的资助 /186
结束语 /189
第10章 重新编织世界:组织之外的社群 /192
延伸的知识体系 /192
民间社群 /196
注释 /205
参考文献 /227
摘要
     第1章 知识社群及其对组织的价值 1988年,在日本汽车的威胁下,克莱斯勒公司濒临破产。没有人料到,公司(现在是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克莱斯勒部分)的复苏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以知识社群为基础的创新知识体系。纵观当时的汽车制造业,有的公司只用短短3年的时间就可以把一个新车型推向市场,而克莱斯勒的新产品开发却至少需要5年时间。在这种状态下,克莱斯勒根本无法与其他公司竞争。因此,对于克莱斯勒公司来说,当务之急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这个故事人尽皆知,但知识社群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当时,克莱斯勒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制造业传统组织,拥有设计、工程、制造和销售等职能部门。设计部把一个新的设计方案送到工程部,工程部会多次把它返回设计部重新设计。随后,当设计方案转到制造部时,它又会被退回到工程部,再次进行工程设计,直到被认为是“可以制造的”。不同职能部门局部化、非整体的关注了部门之间的互动,从而导致这些不可避免的反复过程,由此造成的缓慢就被融入了系统。 于是,克莱斯勒公司决定从根本上重新组建部门。重组之后,工程师属于“汽车平台”,这些平台有以产品为导向、具有交叉功能的结构,每个平台专门针对一种类型的车,如大型客车、小型客车、小型货车、载货汽车和吉普车。平台对整个产品开发的全部过程负责。在平台上工作的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向平台的主管人报告,他们首要的关注点是开发一种特定车型。比如说,你是一个制动工程师,那么你的主要责任、报告关系和绩效考评,都不再属于制动部门,而是属于诸如小型客车或小型货车这样一个平台。 最终,向汽车平台的转变成功地将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到两年半,研发成本也相应降低。但是,结构的变革不是没有代价的,一些新的问题开始出现:同一种部件样式不一致,与供应商关系不协调,创新不能推广,错误重复出现。以产品为中心虽然使公司得到了好处,但同时也迫使公司做出妥协,牺牲了从自身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补救这种平台思想。 由于跨平台交流的明确需要,以前各职能部门的同事开始非正式地会面。经理们认识到,这种非正式会面是跨越各个平台促进学习进程的捷径,不过他们仍旧希望保持工程师在平台内的主要责任和正式报告关系。他们决定保持这些新兴的、以知识为基础的团体的非正式特性,认可并支持它们,而不是把它们正式化成新的矩阵式结构。于是,技术俱乐部应运而生。 技术俱乐部成立之后,开始在其专业领域内发挥积极的作用。它们审核成员的设计方案,提高质量水准。1996年,一位工程经理复兴了一个古老的想法:创造一本工程知识全书(EBoK)。这是一个总结工程师在工作中用到的相关知识的数据库,包括适用标准、很好实践、经验教训和供应商的供货规格等。只有工程师们自己承担创造和维护EBoK内容的职责,这本书才能成功。一些技术俱乐部的领导把这个项目看作巩固俱乐部知识的机会,主动承担这项工作。将工程知识文件化的工作虽然以前也曾尝试过几次,但现在由负责特定领域的特定社群来编制EBoK,这项工作成为社群活动的一部分,成为社群的身份特征。这种公共责任正是EBoK成功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俱乐部渐渐地证明了它们的价值,成为克莱斯勒工程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师们发现,参加活动有助于更好地工作,并且大家一起花的时间也是一项很好的投资,经常帮助他们在后来节省时间,并增强对自己设计的信心。俱乐部给了他们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特定的问题上得到帮助,了解别人正在发现什么,并探索新的技术。克莱斯勒有1OO多个被正式承认的技术俱乐部,还有一些正在形成的。它们负责许多以知识为基础的活动,比如,将获取的经验形成文件,将领域内的实践标准化,向新成员传授知识,为汽车平台提供建议,与供应商探索新兴的技术,等等。通过技术俱乐部,克莱斯勒认识到这类“知识社群”的价值。克莱斯勒的故事属于先锋者的故事,但它已不再是独一无二的,它反映出一个遍及全球的运动。 处于知识经济前沿的公司在知识社群的基础上取得了成功,无论它们用什么名字来指称知识社群。依靠包括员工、客户和外部合作者在内的知识社群,利用知识和金钱,世界银行实现了对抗贫穷的奇迹;壳牌石油依靠知识.社群,跨越多个业务单元、地理区域和项目团队,保持技术的优秀与优选;在客户本身正变得更精明、要求更多时,麦肯锡公司依靠知识社群,在客户关心的重要主题上持续提供重量的专家知识……这个名单可以一直罗列下去。所有行业的公司都发现,知识社群对于应对日渐困难的知识挑战至关重要,它们正在学习承认并培养这些社群。而且,一旦知识社群在组织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它们将提供新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围绕知识来构建组织、联络成员、解决问题和创造商业机会,而许多这样的可能性还没有被发现。因为知识社群不受制度上的所属关系,所以它们潜在的价值能延伸到任何一个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