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书虫 一生与书结缘

书虫 一生与书结缘

  • 字数: 17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55196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部分,古典情怀、经典入梦、书之灵魂、书与人生、书之情缘、淘书之乐,每部分各有侧重,既有《诗经》《唐诗》《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又有《简·爱》《哈利·波特》等世界名著的相伴,更能遇到穿透时光的大师灵魂。有读书的幸福、淘书的乐趣、失书的遗憾、赠书的情缘、藏书的喜悦,有全部的关于书的故事。作者与爱书的故事中,有逃不开的亲情、友情与爱情,有甜蜜、有辛酸、有困惑、有坚定,故事里有他们整个的人生。“书卷多情似故人”,这群以“书痴”著称的作者,他们的书架上,除了“故人”,还有称之为“神”而丝毫不为过的经典。
目录
古典情怀
《诗经》——我生命情调的滋养者 孙景山
《昭明文选》——我书架上的神 开尊待月
《唐诗三百首》——伴我一生的书 吕群
《刘禹锡集》——书架上的诗豪气宇 程梦珂
《三国演义》——一本“非正版”图书 迟敬义
《封神演义》——一新一旧得璧全 魏吉林
《西游记》——西游一梦意难平 未桥
《红楼梦》——兜兜转转终不负 陆夕谣
经典入梦
《简·爱》——三十余年常相伴 朱秋玲
《尼采自传》——等待半生的钥匙 雷文
《卡夫卡全集》——卑微独行者的雕像 洪浩
《外国中短篇小说藏本》——火车上的茨威格 赵晓林
《飘》——我的生命之书 明野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梦之浮桥 半浮
《哈利·波特》——梦开始的地方 刘玥含
书之灵魂
《北雁南飞》和我们的北京离合 云十四
绕不开的郭沫若 祁新宇
读“城”记 水穷云起
穿透时空的高尚灵魂 胡晓斌
书悟人生 花锦城
一只鸟,心头飞,十年矣 左金艳
我的案头书《龙与少年游》 莽古
书与人生
圣地亚哥,永不逝 浚淼
我家的读书小史 庄博闻
他的国 刘宇杰
父亲和他的《一百个神话故事》 岳兴华
一本小人书,一段幸福的记忆 胡寅
《解忧杂货店》,我的红糖姜茶 张知一
爱情是体温上升0.2℃ Brood17
我们的黄金时代 大鱼
书之情缘
我和书的故事 杨超
书的救赎 郑海军
一本手抄书 张道余
书卷多情似故人 胡健
书之温情 成晨
书之缘 陈卫
缘于书 王淼
我的读书生涯 申晓宁
我与《中国通史简编》 曲延安
淘书之乐
遇见《追忆似水年华》 安正辉
一部文学的“易筋经” 赵旭
我与《通俗哲学》 周臣泰
一段淘来的“书缘” 孙慧铭
淘书淘来的教育人生 代安荣
我的藏书小史 姜鲁宁
编后记
摘要
     《诗经》——我生命情调的滋养者 孙景山 对于书,我有着如痴如醉的深爱,每遇到心仪的,总要得之而后快。不管是文学的、史学的,还是哲学的,也不分古今中外。每当这个时候,我的理智就会昏聩,总会毫不犹豫、毫无顾忌地买下它,哪怕囊中羞涩。当拥有了它,双手捧着它的时候,内心便涌出无比的满足与愉悦,久久难以平复。 我的近乎整面墙的书架塞满的书,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买来的。如果说这些书中哪本深切地影响着我的生命情调,毫无疑问,就是《诗经》。 我出生于教师家庭,父亲虽为教师,《诗经》之于我却并不是从父亲开始的,打我记事起就没有见他捧上一本书认真读过。我上学后家里没有书可读,有时从小伙伴那里借来《童话大王》《故事会》,然而因为很快要归还,也只能读很少的几个故事。这或许就是我不顾家人反对近乎疯狂买书的根因。 初次接触《诗经》,是在中学的课本上,从学习《君子于役》开始。记得老师在讲授《君子于役》时提到,它选自《诗经》,至于讲的其他就都不记得了。之后,便在老师的要求下背诵。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君子于役》我只是会背,不敢讲理解,所以对它抱着一种偏见,认为它没有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旷远与朗朗上口,也没有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与抑扬顿挫,“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样的语句近乎大白话,不像诗,甚至认为教材编写者没有水平,把这样的诗也选到课本中来。对于《君子于役》如此,更别提《诗经》了。 对《诗经》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是在我上大学之后。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老师的讲解、同学的讨论中,自己开始查找资料,了解了《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它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以及孔子删诗说;了解了“诗言志”的含义,《关雎》之作为开篇的深意,《诗经》之精神,等等。从此,我开始通读《诗经》,开始在闲暇时背诵,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到“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貊兮”,从“岂日无衣,与子同袍”到“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背得越多,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越不自禁地琢磨,越喜不自胜,从此再也放不下了。 喜爱上《诗经》,让我对书变得十分挑剔。 起初,我对书没有什么过多讲究,只要能读就行。那时候买了《孙子兵法十三家注》《呐喊》《朱自清散文集》《好兵帅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不讲版本,不看翻译者,摆在床头有空就读。 在接触和了解《诗经》之后,我买了一本带注释的简体本的《诗经》,厚厚的,慢慢读、慢慢理解。然而,也正是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困惑。书中将《关雎》之“窈窕淑女”注释为“美丽贤淑的女子”,“君子”注释为“德行良好的男子”,而在古代文学课上,老师讲到《毛诗序》,认为《关雎》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目的是以明教化,由此推断“窈窕淑女”便专指“后妃”,而“君子”就应当是“后妃”之“王”了。“女子”“男子”与“后妃”“王”这两种解释孰是孰非,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对做人的道理还是知识,基本都是被动接受,从不去质疑。一方面是因为我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受到长期接受灌输式教育的影响。而我在遇到对“窈窕淑女”与“君子”截然不同的解释后,便执拗起来,非要选出一种能够让自己有充分理由信服的解释不可。我跑图书馆,跑书店,找各种翻译或解读《诗经》的书,找那个让我信服的解释。但找来找去,不外乎这两种解释,且以第二种居多,这一类解释多在古人特别是孔颖达、朱熹等人的注解中。他们是儒家的学者,要倡导德化文教,所以他们会倾向于解释为君王与后妃——一对集美德于一身、行为优雅而和乐的榜样,以此来让众人学习。王与后妃的德行不是靠看到的一言一行,而必须与他们有长期的接触才能予以界定。与他们能长期接触的人很少,基本就是朝臣、内侍等,而《诗经》国风中又有大量诸如此类的诗,如果说是依靠这些人来写、来歌颂,显然不太合理。且根据有些学者的观点,《诗经》诸多诗篇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窈窕淑女”“君子”便不能理解为“后妃”和“王侯”。那么,解释为“美丽贤淑的女子”“德行良好的男子”,似乎更合情理一些。再者从诗的内容来讲,我也更倾向于认为其表现的是一名男子对一位贤淑女子的爱慕、追求之意,这从后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就可以看出来。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在找资料试图解决这个疑问的过程中,我翻阅了很多版本的《诗经》,从中认识到,注解人学识、立场与目的不同,对经典著作的注解会有很大的差异;也体悟到,对于书,不能仅仅为看而看,注解也不能仅仅接受,必须要反复读、多比较、勤思考,才能把书看懂,化为自己的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