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区域经济不平衡:测度、收敛及成因

区域经济不平衡:测度、收敛及成因

  • 字数: 21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作者: 潘桔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5951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传统的东、中、西三区域的研究视角不同,本书采用省际及东部、中部、西南、西北和东北五区域视角,利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包括时间序列、面板数据等多种计量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大小、趋势及影响机理展开了细致地研究。
作者简介
潘桔,女,辽宁营口人,中共党员。沈阳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系教师,经济学(应用统计学)博士,理学(应用数学)硕士。2006年任教于沈阳大学至今,主要从事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测度相关研究
2.1.2 区域经济收敛趋势相关研究
2.1.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相关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测度相关研究
2.2.2 区域经济收敛趋势相关研究
2.2.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相关研究
第3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1.1 区域经济
3.1.2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3.1.3 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
3.1.4 区域经济发展收敛性
3.2 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相关理论
3.2.1 缪尔达尔循环累计因果论
3.2.2 赫希曼不平衡增长理论
3.2.3 弗里德曼“中心—外围”理论
3.2.4 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
3.2.5 威廉姆森的倒“U”型理论
3.3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相关理论
3.3.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3.3.2 新经济增长理论
3.3.3 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分析
4.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测度方法
4.1.1 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测度指标
4.1.2 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测度指标
4.1.3 指数测度
4.2 基于单指标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测度
4.2.1 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
4.2.2 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测度结果分析
4.2.3 指数测度结果分析
4.3 基于多指标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测度
4.3.1 TOPSIS分析方法
4.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3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4.3.4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收敛性分析
5.1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σ收敛分析
5.1.1 不平衡性差异分析
5.1.2 不平衡性增速分析
5.1.3 σ收敛检验结论
5.2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绝对β收敛分析
5.2.1 绝对β收敛面板数据模型
5.2.2 绝对β收敛的检验
5.2.3 绝对β收敛检验结论
5.3 条件β收敛分析
5.3.1 控制变量的选择
5.3.2 条件β收敛的检验
5.3.3 条件β收敛检验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分析
6.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
6.1.1 资源禀赋
6.1.2 资本因素
6.1.3 劳动力因素
6.1.4 产业结构
6.1.5 政策制度
6.1.6 科技进步
6.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因实证分析
6.2.1 理论模型构建
6.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6.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与实现路径
7.1 加大投资强度,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
7.2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
7.3 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
7.4 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7.5 五区域平衡发展策略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