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床的人类史 从卧室窥见人类变迁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 (英)布莱恩·费根,(英)纳迪亚·杜兰尼
出版日期: 2020-06-01
商品条码: 978722115960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人有三分之一的生命是在床上度过的,也可以说,人类史有三分之一也是与床息息相关的。有名考古学者费根和杜兰尼发现:床在人类目前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以小见大。不仅探讨了床铺本身的历史,也散发到睡眠话题、健康话题、家具产业话题、现代艺术和古代艺术、未来科技等,内容极其丰富。 ★资深考古学家新力作首度引进。两位作者作者是全球很好考古学家和期刊编辑,本书不仅考古学前沿热点,无人听说的冷知识,也能看出大学者治学的态度和立场。 ★内容丰富,纵览全球时空。从古文明最近考古成果,到时尚的未来睡眠科技,时间跨度7.7万年,地区横跨四大洲,欧洲、澳大利亚、非洲、亚洲的人文历史。 ★多学科交叉的社科普及著作。本书横跨人类学、考古、历史、科技、生活、文化、医疗、经济、艺术、民俗等10个学科。
内容简介
古埃及法老相信金色的床是去往来世的枢纽,路易十四国王在床帷里统治法国,丘吉尔“二战中”在床上挽救了英国。对莎士比亚来说,床是欢愉的社交场所,而对近代欧洲家庭而言,床是要和别家共享的设施。床曾是一个家庭最昂贵的家当,也是炫富的资本……
床是从人们出生到坟墓的必经之地,也是我们讲故事、聊天和睡觉的场所。床所承担的作用,会因时间和地点不同而发生变化。床自7万年前开始就是一座“人类的剧场”,承载着我们千奇百怪的人生。然而,直到近代,我们所熟悉的床才变成了隐秘的私人空间。发生在人与床之间的无比丰富的人类社会史,基本上被我们遗忘了……
作者简介
布莱恩·费根,1936年生于英国,剑桥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世界很好考古作家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史前史权威,曾任赞比亚利文斯顿博物馆史前馆馆长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任人类学教授,目前退休保留荣誉教授头衔。
纳迪亚·杜兰尼,剑桥大学考古学家、作家,拥有伦敦大学学院阿拉伯考古学博士学位,曾是英国最畅销的考古学杂志《当代世界考古》的编辑,撰写或编辑了世界各地的考古学文章和书籍。
目录
引言
第一章裸床
躺下的冲动
和人类祖先同床
睡在地上
睡在高处
欧洲的风尚
第二章穿越时间去睡觉
半夜清醒
工业化的睡眠
第三章爱之床
仰睡
神圣与亵渎
第四章去叫接生婆
公元前的一次分娩
魔法与医学
帐篷和分娩椅
在床上分娩
产床与疾病
现代床上分娩
第五章人生最后一张床
仪式和灵魂
富丽堂皇的临终之床
围在床边
临终遗言
每个人的临终之床
第六章陌生的床伴
旅途中的床伴
床的家务事
枕边话
陪婴儿睡
臭虫和其他床上动物
消失的床伴
第七章移动的床
旅行床
流动的行军床
野外的度假床
睡觉用的“网”
铁路床和公路床
第八章君主之床
正义之床
富丽堂皇的床
太阳王的起床仪式
在床上运筹帷幄
第九章私人的避难所
寻求隐私的冲动
修建隔离墙
被隔开的卧室
分床而睡
如何整理卧室
床的养护
第十章未来的床
回到未来
改变空间
呼呼大睡
未来的床与梦
注释
参考书目
致谢
图片归属
摘要
第一章 裸床 “在几乎所有的社会历史和传记中,缺少了三分之一的故事。”20 世 纪 60 年代,建筑画家、家具专家劳伦斯·赖特如此写道。当时的他在反思,人们在对过去的认知中存在着一个床形的缺口。这个问题在大多数的考古学研究中同样无法避免,但对于我们这些考古学家来说,如果有人继续挖掘、寻找,“床”这种人造物依然是展开这段“横向历史”最合 乎逻辑的起点。 躺下的冲动 确定人类第一次使用床的时间节点,取决于我们对床如何定义。我们的远古祖先可能睡在比地面高很多的地方,就像我们那些尚存的灵长类亲戚一样,也有可能睡在成捆的树枝或草堆上。他们不得不这样睡:我们人类的东非家园中四处游荡着危险的野兽,它们无时无刻不考虑着如何拿我们饱餐一顿。在没有能提供保护的火和足以防身的狩猎武器的几百万年里,我们的祖先就依靠着睡在半空中来繁衍生息。因为在睡觉以及哺育后代的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所以他们在具有良好柔韧性的树枝上寻找休息的地方,可能还用草或树叶修筑了“巢穴”,当然,这些修建在树上的“床”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 与我们关系最亲近的“亲戚”黑猩猩,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如何才能徒手做出一张床。在乌干达西部的托罗 - 塞姆利基(Toro-Semliki)保护区,黑猩猩会用乌干达铁木(一种枝干粗大且间距宽阔的树)的树枝做床。它们把嫩枝条编织在一起,做成结实耐用的床。其他地区的黑猩猩也会仔细地选择它们的筑窝材料,而且每天都要做一张新床。这代表它们的床是一次性的,特别干净,床上的排泄物和细菌数量比现在人类床上的少得多。可以肯定,我们人类遥远的祖先也是这样做的。在高于地面的地方,他们也一定筑了用于睡觉、在白天炎热的时候休息以及繁殖的“窝”。我想现在已经没有谁能受得了在树上的窝里睡觉了。 大约 200 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驯服了火——尽管这个时间仍有争议。火提供了温暖,让人类可以煮熟食物,最重要的是,能保护人们不受野兽的袭击。自从有了火,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睡在地面上,睡在露天营地里的、垂悬的岩石下的,或洞穴中的火堆周围。火让人们更乐于分享食物,它诱人的温暖使人们紧紧地挤在一起,帮助人们在小团体中建立密切的关系。家庭基础和家庭关系变得更加重要,而男女之间的关系也一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火堆旁边,身体夜复一夜地亲密接触,有助于将性关系从偶然的邂逅转变为与分享睡眠场所的同一伴侣进行的习惯性行为。配对结合可能是在人类进化历程中较晚出现的特征,而思考诸如“火”与“床”之类的人类技术在这一特征出现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有趣的体验。这张“床”,也许只是一堆草、一张兽皮,却能成为人类生活的中心,不仅是睡觉的地方,还是人们共同生活或是梳妆打扮的重要地点。 对我们人类最早期行为的描述,大多只是有根据的猜测。只有当考古学家确实发现了最古老的床时,我们才能获得一些具体的证据,以证明我们过去常常做些什么。这些床来自南非乌通加提河(Uthongathi River)畔悬崖上的斯布度(Sibudu)石洞,就在德班以北 40 千米处,距印度洋 15 千米。在 77000 年前到 38000 年前之间的这段时期,不仅在身体结构上,毫无疑问,在智力上也与我们相差无几的现代人和智人(homo sapiens)至少造访过这里 15 次,并在此睡觉休息。如今在河边依然生得茂密的杂草、莎草和灯芯草,对我们讲述着关于定期造访这里的小心翼翼的睡眠者的故事。绝大多数在能够遮风挡雨的洞穴里或是充当庇护所的岩石下睡觉的人很难让自己的睡眠场所保持干净,不受昆虫滋扰,但斯布度人却可以,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用一种叫作“加密卡亚木”(Cryptocraya woodii)的月桂树的叶子保护自己,这种带有香气的树叶含有几种化学成分,能够驱赶、杀死蚊子和其他害虫。在这里睡觉的人也会定期焚烧寝具以清除昆虫和垃圾,然后再铺上新鲜的杂草与灯芯草,制成新的床。他们似乎偏爱特大号的床,大多数的床上用品至少覆盖着 3 平方米的土地。这可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人们会准备好食物,懒洋洋地躺在草床上时再把它们吃下去 —人们似乎喜欢把各种活动放到一起进行。 50000年前,我们现代人类的“表亲”尼安德特人,在西班牙北部桑坦德西南部的埃斯奎卢(Esquilleu)洞穴里也是睡在草堆上。又过了23000 年,我们的直系祖先智人占领了一个用于狩猎和捕鱼的营地,就在今天的加利利海边,即有名的奥哈罗(Ohalo)II 遗址。由于水位下降,原本被水淹没的营地暴露出来,一座椭圆形小屋重现于世。小屋的地面用湖边柔软而纤细的草茎精心铺设。采集者用锋利的石器切割草茎,把它们紧实地铺在地上,再铺上一层致密的黏土对其进行保护,从而制成一张简单而轻薄的垫子。柔软的草层是睡觉的好地方。睡觉的人像铺瓷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