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第2版)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第2版)

  • 字数: 49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作者: 易平涛,李伟伟,郭亚军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96653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郭亚军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在综合评价领域所完成的主要学术成果的新整理,涵括了综合评价涉及的主要方面。全书由五部分组成:绪论篇——是对综合评价概念、经典过程、研究进展的基本概述;基础篇——分解评价经典过程,对指标体系构建、预处理方法选择、权重系数确定、信息集结方式选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拓展篇——从特定的视角或需求出发,对动态综合评价、自主式综合评价、组合评价、群体评价、递阶结构评价以及评价敏感性等问题进行了探析;前沿篇——改变长期以评价值为主导的结论形式,对随机模拟聚合型的评价方法展开研究,为当前信息多源、方法多样的评价环境提供了统一的信息融合框架,作为应用示例,将这一新理念及方法用之于多方参与政府绩效评价问题中;总结篇——对已有成果作一简要梳理,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书是继《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2002年)、《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2007年)及《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拓展》(2012年)出版后,结合近年来团队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有广泛的实践价值,可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规划、评价等决策部门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目录
绪论篇
第1章 综合评价概述
1.1 综合评价基本概念
1.2 综合评价的经典过程
1.3 综合评价的研究进展
1.4 本书结构安排
基础篇
第2章 评价指标构建及预处理方法
2.1 评价指标的构建及筛选
2.2 指标若干预处理方法及性质分析
2.3 兼顾异常值处理的分段无量纲化方法
2.4 分段无量纲化方法的改进型
2.5 小结
第3章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指标偏好型赋权法
3.3 基于“功能驱动”原理的方案偏好型赋权法
3.4 基于“差异驱动”原理的赋权方法
3.5 具有综合集成特征的赋权法
3.6 小结
第4章 评价信息集结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指标性能的集结方法
4.3 基于指标位置的集结方法
4.4 基于指标值分布的集结方法
4.5 基于指标相对发展的集结方法
4.6 兼顾“功能性”与“均衡性”的组合集结模式
4.7 小结
拓展篇
第5章 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5.1 引言
5.2 两种确定时序权重的方法
5.3 “拉开档次”评价法的拓展
5.4 体现激励控制的动态评价方法
5.5 基于时序算子的动态评价方法
5.6 小结
第6章 自主式综合评价方法
6.1 引言
6.2 自主式综合评价概述
6.3 客观自主式综合评价方法
6.4 主观自主式综合评价方法
6.5 小结
第7章 组合评价方法
7.1 基于整体差异的客观组合评价方法
7.2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多评价结论组合方法
7.3 意见分歧特征下多评价结论协商组合方法
7.4 双方冲突特征下多评价结论协商组合方法
7.5 协商组合评价模型的拓展
第8章 群体评价方法
8.1 柔性协商视角的群体评价方法
8.2 情感过滤视角的群体评价方法
8.3 多阶段信息集结视角的群体评价方法
第9章 递阶结构的综合评价方法
9.1 引言
9.2 逐层拉开档次法
9.3 逐层序关系分析法
第10章 综合评价方法与结论敏感性分析
10.1 综合评价结论敏感性分析
10.2 线性无量纲化方法的敏感性分析
10.3 差异驱动型赋权法稳定性及差异凸显能力比较
10.4 几种信息集结算子的灵敏度分析
前沿篇
第11章 随机模拟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
11.1 引言
11.2 自主式综合评价的随机模拟求解算法
11.3 随机模拟型综合评价模式及其求解算法
11.4 一种新的可能性排序方法
第12章 泛综合评价模式、融合框架及求解算法
12.1 引言
12.2 泛综合评价模式简介
12.3 泛结构信息融合框架
12.4 混合评价信息的随机转化方法
12.5 泛结构信息融合框架的求解
12.6 应用案例
12.7 小结
第13章 泛综合评价应用:多方参与政府绩效评价
13.1 引言
13.2 多方参与政府绩效评价的基本模式
13.3 评价方法的构建
13.4 应用案例
13.5 小结
总结篇
第14章 总结与展望
14.1 主要成果总结
1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