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故事(1-4)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故事(1-4)

  • 字数: 63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社
  • 作者: 林汉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25107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6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童立方·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系列-春秋战国故事(套装全4册)
书中故事均有正史可查并反复斟酌,更可信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以《左传》《史记》《三国志》等正史材料为基础,像“桃园结义”“草船借箭”等流传很广的虚构故事并未采用。当今孩子生活在充斥着各种戏说的历史故事、电视剧的环境下,对历史的理解已有所偏差。翻开这套《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为孩子还原一个真正的历史世界,让他们在其中慢慢发掘正史的趣味和魅力。
俏皮生动的语言描绘经典历史故事,更易读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摒弃传统说教式的语言风格,用词精准凝练,语言生动易懂,加上作者精心设计,将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巧妙地串联起来,让难记的历史时间轴变成了一个个小剧场,自然地将历史呈现在读者们面前。小读者们翻开书后,根本停不下来。
语言易懂并力求语法精密用词准确,更实用
林汉达先生曾说:“我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是想接着这些历史故事来试验普通话的写作。”所以,整套书的遣词造句,均以语言生动易懂、用词精准规范和语法精密为目标。书中句子在表达流畅的基础上,保持句子成分完备,这对尚在学习语文的儿童而言,有助于培养语感,对把握语言也有很大帮助。另外,独特的京味语言风格,让整套书别具韵味。
现代人角度品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更新颖
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同于以往形成的既定态度。林老先生立足于客观的历史环境,以现代人的思维评析历史事件,不简单赞扬或否定,强调历史人物的两面性,为读者们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又合乎情理的历史世界。引导读者用辩证的角度看待历史,因此,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追捧。
内容简介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故事》,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写起,一直写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林汉达老先生以《左传》《史记》《三国志》等正史材料为基础,重新梳理组合历史事件,写作时格外注重语言锤炼,确保语言的趣味和可读性,最终以生动有趣、别具一格的方式,将这一千多年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以客观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注重引导儿童辩证思维,对青少年而言,《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是一套优质的历史启蒙读物
作者简介
林汉达(1900-1972),浙江宁波人,有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曾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等。林先生是语文现代化的积极推动者,一生向传统教育挑战。对中国的汉语拼音改革、成语通俗化、扫盲等工作做出了极大贡献。他写的通俗历史读物,如《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集》《东周列国故事》《前后汉故事》《三国故事》等是一代代中国孩子的历史启蒙读物,是流传了半个世纪的岁月经典。
目录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故事.1》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故事.2》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故事.3》
《林汉达讲中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故事.4》
摘要
     1 逮妖精 周宣王四十年(公元前788年)民间传出了一个谣言,说周朝的天下将来会毁在一个女妖精手里。周宣王一听见有妖精来夺他的天下,就吓糊涂了。他派了一个大臣叫杜伯,去逮女妖精,把有嫌疑的女人都逮来治罪。有几个不幸的女人就这么给害了。 过了三年,就是公元前785年(周宣王四十三年),这位害怕妖精的天王做了个梦。梦里瞧见的,不用说就是妖精了。他吓得从梦里嚷醒,心里还直“扑腾扑腾”地乱跳。第二天临朝的时候,他问杜伯:“妖精的事怎么样啦?”杜伯倒是个老实人,他不乐意乱杀人,再说他也不信真有什么妖精,这三年来他早就把这个没有道理的命令扔在一边了。这会儿天王问了他,他就说:“有几个有嫌疑的女人早都杀了。要是再搜查啊,就得弄个鸡犬不宁,不是叫全国老百姓不安生吗?我就没往下办啦。” 周宣王听了这话,直发脾气,骂着说:“你好大的胆子,敢不服从我的命令!我要你这么不忠心的人干什么?”他对武士们说:“把他推出去砍了!”这下子大臣们一个个吓得脸都白了。有个大臣叫左儒,他赶紧挡住武士,对天王说:“不能杀!不能杀!”那些个脑袋缩在肩膀里的大臣们这会儿全都朝着左儒发愣。周宣王板着脸,说:“你有什么要说的?” 左儒磕了一个头,对周宣王说:“唐尧的时候闹过九年水灾,成汤的时候闹过七年旱灾。唐尧和成汤还是当了中国最贤明的君王。老百姓呢,过着太平的日子。天灾都不怕,还怕什么妖精?再说这妖精,连影儿都没有,哪儿就能信哪?要是天王把杜大夫杀了,全国老百姓还认为真有了妖精,弄得都害怕了。这个事给列国诸侯听见,准得小看咱们。我央告天王还是饶了他吧。” 周宣王鼻子里笑了一声,说:“我知道你是杜伯的朋友。明摆着,你把朋友看得比君王还重!”左儒说:“要是君王对,朋友错,我怎么着也得顺着君王;要是君王错,朋友对,那我就得顺着朋友了。”周宣王气得跟什么似的,大声嚷道:“你找死吗?敢跟我顶嘴!”那些个歪着脑袋发愣的大臣们全替左儒担心。左儒自己可不在乎,他把身子一挺,说:“大丈夫不能贪生怕死,成心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杜大夫并没有死罪,天王要是把他杀了,天下的人就会说您不对;我要是不拦住您,天下的人就会说我不对。”周宣王不理他,还说非杀杜伯不可。左儒就说:“好吧,天王既然非杀他不可,干脆请您把我也一块儿杀了吧。” 左儒这份不怕死的劲头倒叫周宣王对他软了下去。那个杜伯,一言不发,反倒叫周宣王直冒火儿。他换了个口气,对左儒说:“用不着你多嘴。”回头又对武士们说:“把杜伯杀了吧!”武士们就把他推出去杀了。左儒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了。他闷闷不乐地回了家,就在那天晚上自杀了。 周宣王听说左儒自杀了,心里倒下不去了。他想确实不应该杀杜伯。就为一时的恼怒,死了两个大臣,真是太糊涂了。 又过了三年(周宣王四十六年),有一天,他自己也凑热闹带上弓箭跟诸侯们一起去打猎。一天下来,因为太累了,脑袋发涨,胸口也有点闷痛,就提早回来了。半道上,他在车里打起盹儿来。忽然前面来了一辆小车,上面站着两个人,穿戴着大红的衣帽,拿着大红的弓箭,向他射来。周宣王一瞧,一个是上大夫杜伯,一个是下大夫左儒。(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