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文学故事讲唱形态研究

中国文学故事讲唱形态研究

  • 字数: 29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徐大军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30816658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目前出现过多次集中、有序地改造韵语故事唱诵的活动,从而在书面文本上沉淀、遗存了丰富的故事讲唱形态,它们是韵语故事唱诵的口演内容落实于书面文本的结果,其间经历了口演内容从口头形态转化为书面形态的矛盾冲突与碰撞调适,由此出现了两个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一是从口头形态到书面形态的口演内容落实,带来了韵语故事唱诵的文本化问题;二是韵语故事唱诵从口头形态到书面形态的转换,留下了文本化了的韵语故事讲唱形态。这些落实于书面文本的韵语故事讲唱形态,勾连起一条文本化了的韵语故事讲唱形态的演变线脉,既关联着一个书面形态的故事讲唱传统,也隐伏着一个口传形态的故事讲唱传统,它们共同展示了中国文学的叙事能力和叙事成就。
目录
引言
第一章《诗经》时代的故事讲唱形态
一《诗经》歌诗文本化的故事唱诵形态
二楚地民歌故事唱诵的文本化走向与形态
三《诗经》时代韵语故事唱诵文本化的散文转换
四小结
第二章辞赋时代的故事讲唱形态
一《诗经》时代韵语唱诵叙事能力的延续
二辞赋时代韵语故事唱诵的叙事成就
三辞赋时代故事唱诵文本化的因时赋类现象
四小结
第三章乐府时代的故事讲唱形态
一乐府古辞文本化的两个题材来源
二乐府古辞故事唱诵体制的文本化形态
三乐府时代故事唱诵文本化的因时赋体现象
四小结
第四章唐前故事讲唱形态的文本化演进
一先秦韵语故事唱诵的三种格式
二四言体韵语故事唱诵的文本化演进
三五言体韵语故事唱诵的文本化演进
四七言体韵语故事唱诵的文本化演进
五小结
第五章敦煌变文的依相叙事思维及其形态流变
一敦煌变文的依相叙事思维与格式
二北宋影戏、傀儡戏的依相叙事形态
三宋金大曲、连厢词的依相叙事形态
四宋元“说话”伎艺的依相叙事形态
五元杂剧演述形态中的依相叙事形态
六小结
第六章宋元话本与说话伎艺故事讲唱形态的文本化
一说话伎艺文本化的书面编写立场
二小说话本编写对说话伎艺口演内容的主动选择
三平话文本据史书编写的主动态度与表现方式
四话本生成所需要的书面白话编写的观念和环境
五小结
第七章元杂剧演述体制中的故事讲唱质素
一元杂剧“一人主唱”体制中的说书人叙事质素
二元杂剧宾白叙事中的说书人讲唱形态
三元杂剧“断词”叙事中的说书人讲唱形态
四元杂剧演述体制与说书人故事讲唱思维的关联
五小结
第八章明清传奇戏曲演述体制中的故事讲唱质素
一开场程式中的说书人话语格式
二演述体制中的说书情境
三脚色代言中的故事讲唱叙述思维
四小结
第九章《金瓶梅词话》叙事中的利用戏曲现象
一《金瓶梅词话》利用戏曲的基本情实
二《金瓶梅词话》利用戏曲现象生成的文学渊源
三《金瓶梅词话》利用戏曲现象的小说史意义
四小结
第十章《红楼梦》叙事中的利用戏曲体制因素
一《红楼梦》对杂剧楔子体制的化用
二《红楼梦》对戏曲副末开场程式的化用
三《红楼梦》对戏曲科诨体制的化用
四《红楼梦》利用戏曲体制因素的文学意义
五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