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 字数: 62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3399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6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纳兰容若词传”和“仓央嘉措诗传”两篇,分别讲述了纳兰容若和仓央嘉措短暂而绚烂的一生,并以二人诗词中最动人的语句,揭示了他们凄美悲情的内心世界。书中收录的诗词均是对二人情感的真实写照,并附有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每一句都动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浸染华贵的悲哀,抒写优美的感伤。
目录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传记
楔子
第一章诞生谁怜辛苦东阳瘦
第一节纳兰家世
第二节“性德”之名的由来
第三节幼有词才
第二章初恋一生一代一双人
第一节青梅竹马
第二节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原型
第三节宫墙柳,爱别离
第四节一次冲动的冒险
第三章知己知君何事泪纵横
第一节秋水轩唱和
第二节一见如故
第三节滔滔天下,知己是谁
第四节我是人间惆怅客
第五节爱情词之外的纳兰容若
第六节世外仙境渌水亭
第七节好友会聚一堂
第八节一生至交顾贞观
第四章婚姻感卿珍重报流莺
第一节妻子卢氏
第二节妾室颜氏
第三节心有灵犀的红颜知己
第五章仕途不是人间富贵花
第一节随驾北巡
第二节一次秘密的军事行动
第三节江南好
第四节好友曹寅
第六章情殇一片伤心画不成
第一节爱妻亡故
第二节悼亡词
第三节着意佛法
第四节对爱妻的怀念
第五节续弦
第七章离世纳兰心事谁人知
第一节与梁佩兰合作词选
第二节最后的诗作
第三节纳兰死因
纳兰容若词作赏析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忆王孙(暗怜双绁郁金香)
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调笑令(明月)
河传(春浅)
蝶恋花(城上清笳城下杵)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采桑子(嫩烟分染鹅儿柳)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菩萨蛮(知君此际情萧索)
忆江南(昏鸦尽)
忆江南(江南好)
玉连环影(何处)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清平乐(烟轻雨小)
清平乐(凄凄切切)
清平乐(才听夜雨)
琵琶仙(碧海年年)
酒泉子(谢却荼蘑)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忆秦娥(春深浅)
御带花(晚秋却胜春天好)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天晓角(重来对酒)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雨中花(天外孤帆云外树)
鹧鸪天(马上吟成促渡江)
鹧鸪天(独背残阳上小楼)
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
鹧鸪天(别绪如丝睡不成)
鹧鸪天(握手西风泪不干)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秋千索(药阑携手销魂侣)
忆江南(心灰尽)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
浪淘沙(野店近荒城)
浪淘沙(闷自剔残灯)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鹊桥仙(乞巧楼空)
一斛珠(星球映彻)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临江仙(飞絮飞花何处是)
临江仙(霜冷离鸿惊失伴)
红窗月(燕归花谢)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
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据)
蝶恋花(准拟春来消寂寞)
唐多令(丝雨织红茵)
青玉案(东风卷地飘榆荚)
月上海棠(原头野火烧残碣)
月上海棠(重檐淡月浑如水)
剪湘云(险韵慵拈)
念奴娇(人生能几)
念奴娇(绿杨飞絮)
念奴娇(无情野火)
秋水(谁道破愁须仗酒)
水龙吟(人生南北真如梦)
齐天乐(阑珊火树鱼龙舞)
潇湘雨(长安一夜雨)
风流子(平原草枯矣)
金缕曲(生怕芳尊满)
金缕曲(未得长无谓)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容易浓香近画屏)
摸鱼儿(涨痕添)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传记
第一回前身托重任,涅桀秘不宣
第二回瑞兆妙示天,六世降凡间
第三回替身深宫坐,猜疑暗涌翻
第四回菩提根深种,辨物续前缘
第五回苍原识俊友,灵心种情苗
第六回巴桑寺学经,相思几多情
第七回皇帝平叛乱,第巴受斥责
第八回门隅恋情断,浪卡子受戒
第九回清风关不住,重游到人世
第十回不作菩提语,唱彻凡人歌
第十一回白日达赖佛,入夜浪子客
第十二回世间安得法,佛卿两不负
第十三回失却菩提路,绝音青海湖
仓央嘉措诗歌赏析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
摘要
     第一章 诞生谁怜辛苦东阳瘦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现存词作349首,刊印为《侧帽集》《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 其词哀婉清丽,颇有南唐后主遗风。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顺治十一年甲午,农历腊月十二日,纳兰容若降生于京师明珠府邸。 第一次见到纳兰容若这个名字,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偷偷看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时。那时年纪小,似是而非,也未必就能把小说给看懂了,可当眼中突然出现“纳兰容若”四个字的时候,不知为何,小小的心弦竟为之轻轻颤动了一下。 也许是因为那四个字组合起来,有种奇妙的、仿佛画一般意境的音节吧? 字简单,并不生僻,一旦组合在了一起,却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令人不禁心驰神往。 那有着这样一个美丽名字的少年公子,该是怎样的风度翩翩、宠辱不惊?该是怎样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几千年前那些善良的人们,在《卫风·淇奥》中赞道:“有匪君子,如琢如磨,如圭如璧”,便是对翩翩君子们最恰到好处的描写。 君子当如玉。 君子当翩翩。 君子当是浊世佳公子,来于世,却不被世俗所侵。 而千年前的人们又怎么会预料得到,在千年后,竞有一位出生在冬季大雪纷飞之时的少年,仿佛是那传世的诗篇中走出来的一般,翩翩来到我们的眼前。 纳兰容若,自此,风容尽现,带着他与生俱来的绝世才华,仿佛天际翩然而落的一片新雪,带着清新的气息,缓缓地、缓缓地坠入这尘世间。 那时,他还只是个小名“冬郎”的少年,浑然不知自己今后的命运,注定要在金装玉裹的锦绣堆中惶惶然荒芜了心境,纠缠在理想与现实的隔阂中来回地碰撞着,而与几位女子缠绵悱侧中,终是痛苦了自己的心,情深不寿。 而那时,他也只是像所有的年轻人那样,在暮春时节,看落花满阶,带着少年天真的眼波流转。 看天下风光,看烟雨江南,看塞外荒烟,夜深千帐灯。 那时,少年不羁。 那时,少年得志。 第一节 纳兰家世 有这样一种人,他似乎生来就该被我们所钟爱,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不吝于用好看好的词汇去描述着他的形象,去赞美他无与伦比的才华。 仔细想来,纳兰容若不正是如此? 即使他早已辞世几百年,我们依旧乐于用这世上无数美好的形容词,去形容他,去想象着他那短暂的一生。 浊世翩翩佳公子,当是最恰当的描述了。 纳兰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人,父亲鼎鼎大名,正是康熙年间名噪一时的重臣明珠,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倒是完接近全当得上“权倾朝野”四个字,只可惜这么个长袖善舞的人物,在官场中也免不了经历荣辱兴衰、起起落落,在他晚年的时候,被康熙罢相,一下子从官界的很好狠狠摔了下来。 总之这一下摔得够惨,很多关于他的资料就都因此湮没不详了,反正家破人亡那是免不了的。而和他同样鼎鼎大名,只不过是在另一个范围有名的儿子纳兰容若,却因为过世得早,反而避过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在一夕之间从云端跌人谷底的悲剧。 在北京的西郊有一块《明珠及妻觉罗氏诰封碑》,上面记载的,就是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明珠的仕途经历,从一开始的云麾使,逐步升到太子太傅、英武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接近称得上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飞黄腾达。 这样一位在官场之中长袖善舞的人物,自然不可能是庸碌之辈。 根据记载,明珠在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都是相当关键的角色,若非最后跌了那狠狠的一跟头,未尝不会继续风光下去。 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演的稍微有点不一样的是,现实中的明珠,与阿济格的女儿成婚,倒可以说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阿济格是多尔衮的哥哥,战功赫赫却没什么政治头脑,最后落得个被囚禁的下场,儿女们赐死的赐死,贬为庶人的贬为庶人,这样的姻亲关系,对明珠来说,肯定是不能帮助他在官场中步步高升、一路青云直上的。当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以当时明珠一介卑微的小侍卫来说,能“高攀”上阿济格的女儿,到底是怎么想的,也只有明珠自己知道了。 反正在以后的岁月里,两口子还是把日子给过了下去。 在外,明珠在官场中游刃有余;在内,觉罗氏把家操持得妥妥当当,让自己的丈夫毫无后顾之忧。 若是以政治婚姻来说,这样的相处也未尝不是一种美满。 而就在这样的“美满”之下,纳兰容若出生了。 对当时的明珠与觉罗氏来说,他们也接近没有料到,这个出生于寒冬腊月的孩子,未来将会被赞誉为“清朝第一词人”吧? 明珠与纳兰容若,一对父子,同样的大名鼎鼎,却又如此的不同。 一个在官场长袖善舞,一个在词坛游刃有余。 纳兰容若永远也不明白,父亲是怎么在无数人虎视眈眈中一步一步毫不犹豫而又铁腕地攀爬到顶点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百官之中呼风唤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