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抓住听众注意力 演讲者要知道的100件事 第2版

抓住听众注意力 演讲者要知道的100件事 第2版

  • 字数: 1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美)苏珊·魏因申克(Susan Weinschenk)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5532862
  • 版次: 2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国际知名行为心理学家与演说家苏珊·魏因申克的演讲心理课; 内容大幅更新,新增近几年脑科学、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让你的演讲说到听众心坎里; 关于听众心理你不可不知的100件事,只有真正了解了听众,才能做出震撼人心的演讲。
内容简介
从小到大,我们被不止一个出色的演讲所打动和激励,这些演讲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使得世界变得更好。从技能掌握的角度来说,演讲和其他技艺一样,都需要经过刻意练习,才能不断精进。从本质上说,演讲实际上是演讲者与听众在同一场域进行沟通的过程,而要达到激励听众行动的目标,就有必要深入地了解听众。本书结合脑科学、行为心理学的前沿研究成果,阐述了人们学习、思考和行动的机制与心理动机,并告诉我们如何抓住听众注意力来展开演讲。同时,本书还完整地告诉我们如何打造一场精彩的演讲,与之匹配,作者还帮我们制订了一个90天改进计划。对听众如何思考、认知、观察、反应、做出决定等方面了解得越多,你就越能够将信息、鼓舞和激励融合在一场演讲中。了解了听众之后,你将会知道如何改进技艺,并发表一场震撼人心的演讲。
作者简介
苏珊·魏因申克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博士,行为心理学家,享誉全球的演说家。曾任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为咨询和培训公司Weinschenk Institute的总负责人。为《财富》1000强企业、政府机构、创业公司等提供咨询服务,客户包括迪士尼、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盟等,并多次在美国国内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因为博览群书,善于追踪神经系统科学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并成功运用到人际交往中,被誉为“智能女士”。
目录
第1章 人们是如何看、读与听的
01 多感官通道的竞争
02 大脑中有专门用于识别面孔的区域
03 人们喜欢具有对称性的图像
04 听众会看你所看的地方
05 视觉是最重要的一种感觉
06 对于正发生的事情,周边视觉比中心视觉获取的信息更多
07 避免使用“红加蓝”配色
08 9%的男性和0.5%的女性是色盲
09 颜色在不同的群体和文化中含义不同
10 人们会按照特定的方向阅读
11 大写字母让人难以阅读
12 使用标题提供关键信息
13 字体大小有讲究
14 难读=难做
15 如果材料的字体难以阅读,那么学习效果会更好
16 先听见,才能听进去
第2章 人们是怎样思考和学习的
17 人们更容易处理少量信息
18 听众需要背景信息
19 听众会过滤信息
20 对于既有观点,人们越不确定,就会越坚持
21 听众有其心智模型
22 短期记忆是有限的
23 人们一次只能记住4个条目
24 图式的力量
25 再认比回忆更容易
26 记忆会消耗很多心智资源
27 人们每次回想某事时都会重建记忆
28 人们必须使用信息才能记住它们
29 遗忘具有程序化的特征
30 人们会自然地创建类别
31 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是相对的
32 人们每次学习的很好时长是20分钟(或略短)
33 人们会从犯错中学习
34 人有两种思考模式
第3章 如何抓住并保持听众注意力
35 人们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很短
36 潜意识会引导人们的注意力
37 对频率的预期会影响人们的注意力
38 多任务处理会削弱人们的注意力
39 人们的大脑有30%的时间都在走神
第4章 故事的力量
40 故事会让大脑更活跃
41 具有戏剧弧线结构的故事会改变大脑中的化学物质
42 紧张局势会引发人们的关注
43 人们有自己的个人故事
44 改变个人故事的小步骤
第5章 如何激励人们采取行动
45 人们会被加入某个社群的需要所激励
46 人们在社群中工作时会更加努力和快速
47 使用名词会让人们采取更多的行动
48 同步行为会将社群联系在一起
49 人们在接近目标时会更有积极性
50 可变的奖励更有力量
51 人们的行为可以被塑造
52 人们在沉迷于寻求信息时会产生多巴胺
53 人们会对环境中的暗示产生反应
54 相比外在奖励,人们更容易被内在奖励所激励
55 人们天性懒惰(追求效率)
56 竞争对手越少,人们会越积极地参与竞争
57 人们会被掌握知识的渴望所激励
第6章 人们如何决定采取行动
58 大多数时候,人们会用潜意识做决策
59 人们对损失的恐惧胜过对收益的预期
60 人们想要更多的选择和信息
61 人们认为选择等同于控制
62 相比金钱,人们更在乎时间
63 情绪会影响决策过程
64 群体决策可能是错误的
65 人们会受支配型人格的人影响
66 在感到不确定时,人们会选择从众
67 要想让人们信守承诺,就让他们把承诺写在纸上
68 人们会为了摆脱亏欠感而采取行动
69 人们在说“不”之后,常常会说“是”
70 人们使用系统1(感实性)思维进行决策
71 当面对复杂的决定时,人们会跟着感觉走
72 自信心会触发决策行为
73 压力对决策的惊人影响
74 人们会受数字的影响,即使各个数字毫不相关
第7章 人们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
75 房间坐得越满,人们的能量越充沛
76 阴暗的房间会使人昏昏欲睡
77 如果你离开了听众的视线,他们可能就会走神
78 人们会受到会场布置的影响
79 人们容易对在线演讲失去兴趣
80 听了冗长的演讲之后,听众会变得又累又饿
81 人们会受演讲现场温度的影响
82 人们在感到不舒服时无法集中注意力
第8章 人们如何在情绪上做出反应
83 人们期待惊喜
84 当事情可预测时,人们会有安全感
85 人们在感到安全时才会参与
86 人们在忙碌时更容易感到快乐
87 人们会对美的事物做出反应
88 听音乐会使大脑释放多巴胺
89 人们在难过或害怕时会倾向于选择熟悉的事物
90 事物越稀缺,人们越会觉得它有价值
第9章 人们如何对你做出反应
91 人们会在瞬间用潜意识“读”其他人
92 保持坦诚、真实
93 人们会赋予你的身体姿势和动作特定含义
94 人们会赋予你的手势特定含义
95 人们会赋予你的语调特定含义
96 人们会赋予你的面部表情和眼部动作特定含义
97 人们会模仿你的情感并感受你的感觉
98 人靠衣装
99 人们容易被相似或有吸引力的人说服
100 人们希望你能掌控全局
第10章 如何打造你的演讲
第1步 进行调查
第2步 选择模因、行为召唤和模板
第3步 创建内容
第4步 练习,练习,再练习
第5步 排练、优化、重复
结语 90天改进计划
摘要
     CHAPTER 1 人们是如何看、读与听的 01 多感官通道的竞争 试想一下,你一边开车,一边听收音机,同时还和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乘客聊天。这时候,你就是在同时处理多感官通道的信息。你一边看(道路),一边听(收音机和乘客说话),一边思考和对话。这听起来并不困难。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处理多感官通道的信息,但这种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时间,进入信息处理程序的感官通道越多,人们处理起来就越复杂。如果一个通道传来的信息变得复杂或难以处理,那么再处理多个通道的信息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比如,当你开车时突然遇到交通堵塞,你必须注意路况,这时会怎么样呢?此时,你将很难专注地听朋友说了些什么。 聆听和阅读的感官通道会相互竞争 在演讲过程中,有两种感官通道非常活跃: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听众可能一边看着你,一边看着你的幻灯片。同时,他们还要听你讲了什么。如果幻灯片的内容形象生动,例如,在幻灯片中添加照片或图表来对内容进行附加说明,那么处理多感官通道对听众来说就是一种良好的体验。但如果幻灯片的内容很难阅读或很复杂,听众就会走神。不要经常使用幻灯片,只有当使用幻灯片能够增强交流效果时,你才可以使用它。 满屏文字的幻灯片和正在讲话的演讲者占用的感官通道组合简直糟透了。观众必须通过阅读幻灯片上的文字来理解其内容。而他们只要一看幻灯片,就不会听你讲话。阅读和聆听会占用两个相互竞争的感官通道。图1-1是一张内容过多的幻灯片示例。图1-2是一个仅包含简短摘要文本的幻灯片示例。 我们对目标客户的了解 ·年龄 在19~26岁,平均年龄22岁 ·性别 女性占75%,男性占25% ·居住点 居住在美国的大城市或者周边。可能住在市区范围内,但最有可能住在离市区10~25英里的郊区 ·上网行为 每周花10~20个小时上网 有时会使用笔记本电脑 通过智能手机获取内容 常用的沟通方式是手机短信 ·在线购物 只有20%的购买行为是在线发生的 在网上基本上会购买衣服、配饰和娱乐产品,例如音乐 每周在网上购物平均花费20美元 要点总结 在演讲中,你不一定要使用幻灯片。首先,在不使用幻灯片的前提下整理和组织演讲内容,然后决定是否需要使用一些视觉元素或插图来强化你要表达的观点。 如果你要使用幻灯片,那么尽量使用照片、图表或插图。 不要在幻灯片中展示过多的文字。因为人们在阅读文字时,就不会再专注地听你的讲话了。 知道堆满字的幻灯片叫作什么吗?答案是“笔记”!当你觉得需要使用包含文字的幻灯片时,可能你只需要使用笔记就行。当然,笔记仅供你个人使用,你不必将笔记展示给听众。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