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西线之战(卷2)(全2册)
字数: 54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英)詹姆斯·霍兰德
出版日期: 2020-05-01
商品条码: 978722912897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558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书稿由4个部分45个章节425千字构成。作者以多个层面的人物亲历故事为线索,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进程描绘得绘声绘色,同时将经济、科学和军事的对比深入浅出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能明白影响战争走势的深层次原因。 作者详细介绍了战争双方在科技、生产和战争准备上的工作,即作者所说的“运行战争”的层面。德国虽然不断取得战场上的胜利,但从各方面都证实了其综合实力正在走下坡路,加上其战略目标时常产生混乱。随着美国正式参战,德国失败的趋势将日益明显。 作者对战争各方参与者作了客观采访,让读者了解普通民众如何被卷入这场浩劫,引发了人们对宏大历史和小人物之间关系的思考。
内容简介
《西线之战(卷二)》为非虚构类图书,它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从1941年到1943年的战事进程。叙事角度较新颖,不仅覆盖了常见的政治和军事领袖的表现,更是将容易忽略的普通百姓和一线士兵的回忆萃取出有代表性的案例。从经济、科技和战争资源全方位剖析了参战国各方的情况,以详实的数据让读者理解历史进展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西线之战(卷二)》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美国参战:美国虽然要到珍珠港事件之后才正式对德国宣战,但早已和英国形成事实上的同盟,积极派遣海军帮助英国维持大西洋西半部分的航运安全,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美军驱逐舰被德军击沉的严重事件,德美两国关系破裂已经表面化。美国在宣战前完成了军事工业的动员,使得其压倒性的物质优势正在转变为战场上的胜势。此时的德军在北非粉碎了英军的攻势,再次取得战场主动权。第二部分为东线影响:德军于此期间在东线取得了令人炫目的胜利,在北非推进到尼罗河三角洲,可战场上的辉煌并未能掩盖纳粹的败相,盟军的工业产能已经开始全面爆发,海上的护航体系得以完善,而德国内部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质资源都已经捉襟见肘,双方的态势即将扭转。第三部分为盟军反击:盟军的反击还是先从打破北非的危局开始,在经过精心准备后发动了火炬行动,这不但解除了埃及的危险,也让初上战场的美国陆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四部分为粉碎狼群:德国潜艇最后在大西洋西岸又辉煌了一次,给美国人好好上了一课,但这种战术上的胜利已经无法改变整个战争的态势,在新技术和新战术的围剿下,德军潜艇开始走上灭亡的不归路,盟军接近控制了大西洋。这也预示着德国丧失了获胜的希望。盟军在欧洲大陆也在瓦解德军的势力,文中详细介绍了自由法国运动和维希法国分子之间的博弈。《西线之战(卷二)》是一本能令人深刻认识“西线总体战”的历史书,它精彩刻画了各国如何通过多层面的角力争取战争胜利的过程。此外,诸多历史真相并非是广为流传的那样非黑即白,作者用海量的数据作了逻辑分明的论证,给读者留下了重新思考的空间。
作者简介
詹姆斯·霍兰德,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成员,著作颇丰,有名作品有《马耳他堡垒》、《不列颠之战》、《炸坝者》。他还以虚构的二战士兵杰克·坦纳为主角创作了9本历史小说。他经常在电视和广播节目中作为嘉宾出席,参与过不少纪录片的制作,如《冷战》、《热喷流》、《诺曼底1944》。
目录
地图
出场人物
文字说明
引子
第一部分 美国参战
第1章 巨人碰撞
第2章 大军开动
第3章 四一年夏
第4章 美国海军参战
第5章 “鲁本·詹姆斯”号的沉没
第6章 “十字军”行动
第7章 强弩之末
第8章 世界大战
第二部分 东线影响
第9章 海上战斗
第10章 战略掠夺
第11章 大开杀戒
第12章 战斗机和轰炸机
第13章 钢铁和战略
第14章 反抗萌芽
第15章 燥热沙漠
第16章 请君入瓮
第17章 联合产量
第18章 托布鲁克陷落
第19章 海与沙
第20章 千机轰炸
第21章 海与草原
第22章 积蓄力量
第23章 非洲末日
第24章 美梦幻灭
第三部分 盟军反击
第25章 坦克、火力
第26章 训练、士气
第27章 英雄回归
第28章 准备完毕
第29章 恶性循环
第30章 点燃火炬
第31章 “捷足”行动
第32章 “增压”行动
第33章 披荆斩棘
第34章 登陆开始
第四部分 粉碎狼群
第35章 暗黑之月
第36章 小遇挫折
第37章 年末将至
第38章 关键舞台
第39章 危机四伏
第40章 “春风”料峭
第41章 重水!重水!
第42章 重夺主动
第43章 深入远洋
第44章 步步紧逼
第45章 盟军获胜
附表
1941年5月-1943年5月的时间线
致谢
摘要
第1章 巨人碰撞 赫尔曼·巴尔克上校是位稳重、上进的德国陆军军官,经验丰富的他和战友们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取得一连串的辉煌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41年,47岁的他体内涌动着军人的血液——他的曾祖父在惠灵顿指挥的德意志军团里参与了半岛战争(译者注:指1808—1814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拿破仑战争);他的祖父曾与英军阿盖尔和萨瑟兰高地部队并肩作战;他的父亲是德皇麾下的一名将军,获得过代表德军优选荣誉的“蓝色马克斯”勋章(Pour le merite),还是位帝国陆军中公认的很好战术教官。巴尔克年幼时就知道,自己长大后会成为军人,并对此深信不疑。10岁起,几乎每天和父亲一起练习骑马,在后者的熏陶下,他对战争历史和伟大将帅了如指掌,并培养起对士兵的责任感。他曾写道:“这些练习中的所闻所见给我留下了深刻烙印。”他和父亲一样,热衷于研究历史与战争,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1913年,他正式成为了帝国陆军步兵团里的一名候补军官,在施里芬计划里加人了首批参战部队进攻法国,在色当横渡马斯河。他在接下来的4年里,经历了西线、东线、意大利战线和巴尔干战线,他曾带领一个连的部队深入俄军战线后方作战长达数周时间。他曾7次负伤,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并被长官推荐授予他父亲曾获得过的“蓝色马克斯”勋章,但在审批程序最终盖章前,战争结束了。 巴尔克在实战中不断表现出自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战场指挥官,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了为数不多的留在军队里的军官,他并没为了快速晋升而加入总参谋部,因为在一线和部队待在一起让他更快乐。1940年,他在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一个步兵团担任团长,古德里安是法兰西之战的实际建筑师。正是巴尔克率领首批部队在色当渡过了马斯河,这仿佛是他1914年经历的翻版。巴尔克在1940年5月13日那个关键日子里向下属发表了激动人心的动员讲话,鼓舞他们在月光下一口气夺取了可以鸟瞰小镇的关键高地。 他被晋升为装甲团团长后,又加入了德军入侵希腊的急先锋,由于战功很好,他很快被提拔为精锐的第1装甲师下辖的第2装甲旅旅长。即使到了1941年6月,装甲师的数量依然有限,大部分德军师并未完成机械化改装,仍旧依赖于士兵的双腿、马匹和马车进行机动。装甲师是德军的精锐,因此,也汇聚了德国国防军里斗志优选昂、行动优选效的指挥官。 当时,世界上没有哪支军队可以与德军装甲师媲美。完成全部机械化的英军认为,装甲师作为战斗单位应全由坦克构成。法军在1940年6月投降之前也持相同看法。而缺乏车辆的德国人认为,装甲师应该由3个兵种联合构成——步兵、坦克和火炮,这些兵种必须实现接近机械化,才能协同作战。将多兵种捏合在一起的催化剂是无线电,无论是摩托车、装甲车、半履带车、搭载步兵还是坦克都需配备。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实现快速前进,互相支援。德军的计划是让这些尖锋部队在德国空军的近距离支援下快速突破,笨拙的步兵师和野战炮兵则能从容追赶,不断巩固前进的势头。 战争打到目前为止,没有其他哪支军队能达到如此娴熟的配合程度,他们难以在保持进攻速度的前提下维持有效的通讯。纳粹德国自希特勒于1933年夺权后就热衷于推广无线电,收音机被迅速小型化并廉价化。直至1939年9月战争爆发初期,德国人均收音机保有量世界第一,甚至超过了技术上领先的美国。这意味着德国具备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特征,既是西方世界里汽车保有量最落后的国家,又是通讯和无线电设备最领先的国家。 法国虽然在军队规模上可与德国匹敌,且拥有的坦克更大、更强,火炮的数量也多一倍,但他们对无线电通讯的忽视被证明是致命缺陷。尽管德国陆军里大部分部队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且其中很大部分的训练水平也不高,但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最关键的突破可以交给装甲矛头完成,一支由恐怖火力结合迅猛速度构成的力量。 德国陆军当时拥有20个装甲师,其中17个被投入到了“巴巴罗萨”战役,外加7个摩托化师和4个武装党卫军师。后者装备精良,已实现了机械化,但训练水平和陆军司令部下辖的装甲师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指挥官大多来源于纳粹党和党卫队,而非经验丰富的德国国防军。比如武装党卫军骷髅师师长西奥多·艾克(Theodor Eieke)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仅是二等兵,他后来在达豪(Daehau)利用集中营守卫人员组建了该师。所以,这样的部队在战斗力上存在欠缺也就不难理解了。 换句话说,德国国防军下辖的装甲师才是真正的精锐。在1940年的法兰西之战时,德军仅有10个装甲师,而现在的数量已经翻倍。但是,每个师下辖的装甲营从4个降低为3个。德军在法兰西之战时实际投入的装甲营有35个,而在“巴巴罗萨”战役时投入的装甲营也只有49个,仅增加了30%。 但毫无疑问,德军为了这次入侵集结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在6月22日穿越苏联国境的德军总计300万人,50万匹马,60万辆车和大约3350辆装甲车,包括坦克、装甲车和半履带车。从纸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