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线 1945年的春天

东线 1945年的春天

  • 字数: 28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朱世巍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490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全面展示苏德战线的史诗巨著· ·真实客观体现战场搏杀的宏图伟卷· 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和简练的文笔,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既突出了德军进攻的凶猛,又表现了苏军的英勇无畏。即便是熟悉东线战场的读者,也能从书中获得新的领悟,是二战军事读物中的佳作。作品充分肯定了苏联军民在卫国战争中的英勇顽强,用事实展现了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内容简介
《东线》系列丛书,由有名军事作家朱世巍先生撰写。它全面而详细地讲述了二战中苏德战争的整个过程。全书以丰富的地图、表格和图片资料,以及洗练、洁净的文字表现,展示了苏德战场上震撼人心的浴血大搏击与攻防力量的大转换。《东线:1945年的春天》承接上部《东线:大崩溃》,主要讲述了1945年春季的东线全景。包括在波兰、东普鲁士、匈牙利境内的战役。德军波兰集团崩溃,东普鲁士集团也在挣扎中走向灭亡,布达佩斯被苏军占领。为了挽救败局,德军集中最后的精锐装甲部队,在巴拉顿湖地区发动反击,却以惨败而告终。苏军随后占领了维也纳。
作者简介
朱世巍,江西南昌人,我国有名军事作家。曾为《兵器》、《战场》、《军事世界画刊》等刊物撰写稿件,同时还参与了《二战德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二战苏军坦克装甲车辆》等的编撰工作。主要著作有《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东线:决战第聂伯河》《东线: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东线:大崩溃》《东线:1945年的春天》《东线:攻克柏林》等。
目录
特别篇之一1944年夏秋的西线
一、1944年夏季前的西线形势/004
二、诺曼底登陆/017
第一章东线北段的夏与秋
一、北方集团军群之夏/045
二、1944年秋季的东线概况/054
三、北方集团军群之秋/059
四、库尔兰之战的开端与贡宾嫩之战/079
第二章巴尔干之秋
一、1944年初秋的巴尔干形势/091
二、东喀尔巴阡战役/094
三、向保加利亚进军/105
四、红军在南斯拉夫/109
第三章冲向匈牙利平原
一、特兰西瓦尼亚的九月/125
二、1944年10月初的匈牙利战场/138
三、德布勒森之战/146
特别篇之二阿登攻势
一、希特勒在1944年秋/169
二、阿登攻势/175
第四章1945年的春天
一、1945年初东线形势/195
二、桑多梅日攻势/212
三、华沙及其以南攻势/225
四、向奥得河挺进/235
五、1945年初的库尔兰半岛/246
摘要
    一、1944年夏秋的西线    1944年夏秋,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德国终于陷入长期以来最害怕出现的局面:东西两线作战和美军登陆欧洲大陆。希特勒当然清楚地记得,德国正是陷入类似困境才输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苏联人的角度看,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了。虽然此前西方军队也在地中海和意大利地区与德军作战,但因为规模较小,无论希特勒还是苏联人都不会将其视为“第二线”或者“第二战场”。只有当1944年6月6日,美英远征军反攻欧洲大陆后,“第二战场”才成为现实。    当这一切发生之前,希特勒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一、1944年夏季前的西线形势    1.西线德军的战备    随着东线战局日趋恶化,西线早晚也会爆发战争,这一点并不出乎希特勒的预料。在德国武装力量整体大为削弱,而敌方力量日益增强的前提下,要合理运用好有限的力量,就不得不在东西两线之间有所取舍和分配。在希特勒看来,他虽然遭受了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的惨败,但迟至1943年秋季,东线德军——也就是德国陆军的基本主力,在苏联前线依然占据着很大的地盘,继续阻挡着苏联人通向中东欧(德国的中心地区)和东南欧资源地带的道路。同时,德国得到的情报也证实苏联的人力消耗已接近极限。这一切使希特勒相信,他还有足够的力量和空间与苏联人在东线周旋,而不必着急与斯大林媾和——即使斯大林对讲和怀有兴趣;即使包括戈培尔在内的很多纳粹高官也赞成与苏联人谈谈(他们觉得斯大林远比西方政客现实);即使德国的日本盟友也赞同并试图促成与苏联的“和平”,好腾出力量来对付美国。可是希特勒一概不为所动。    对当时还很平静的西线,希特勒却不能泰然处之。理由很简单:一旦盟军开辟西线战场,将令德国再次陷入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般的两面包夹困境;经过苏德战争已大为衰弱的希特勒第三帝国,又将承受美英庞大战争机器的全面压力。从战术上看,西线战区不仅保护着重要的西欧工业区,而且这个战区距离德国本土,特别是鲁尔工业区的距离,也实在是太近了。而一旦鲁尔丢失,则等同于德国丧失了心脏。鉴于这些无法回避的危险,希特勒无论如何也不能允许美英军队在西欧大陆战区登陆并站稳脚跟,即使出现美英登陆成功的局面,德军也不能给对手任何扩大滩头阵地的机会和时间,而要尽快发起强大反击把敌人赶下大海——由此取得的胜利,有可能导致美英政局剧变,使之陷入罗斯福下台甚至被捕坐牢之类的乱局。美英或许会因此退出战争,至少也难以组织起新的登陆作战。做到这一切后,希特勒自然就能再次全力以赴对付苏联了。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