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宏观经济学通识课 掌握经济分析的简单逻辑

宏观经济学通识课 掌握经济分析的简单逻辑

  • 字数: 27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谢丹阳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180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宏观经济学通识课:掌握经济分析的简单逻辑》是一本宏观经济学通识性读物,意在介绍重要的宏观经济主题,共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宏观模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阐述了包括增长的决定因素、商业周期、经常账户失衡、资本流动、汇率制度和金融危机等概念和问题,将复杂的经济分析简单化的呈现出来。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我们生活中的案例和中外经济事件,将宏观经济学专业知识通俗易懂地阐释出来,撇开了理论的堆砌,打破了普通读者对宏观经济学高级、难懂、不好用的刻板印象,帮助读者掌握经济分析的简单逻辑,判断宏观大势。
作者简介
谢丹阳,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系讲席教授,广州校区社会枢纽署理院长。1983年获武汉大学数学学士,1992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1年加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经济系任助理教授,1993年7月加入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并于1998年获终身教职。
目录
前言
PART1宏观视角,必不可少
第一章为什么你要学习宏观经济学?
研判宏观大势
辨识经济周期:发现机遇,避免损失
培养对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见力
第二章了解宏观经济的预备知识
克鲁格曼的责难与宏观经济学现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四条款磋商报告
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三章宏观模型初步:封闭型经济体分析
物品市场均衡
金融市场均衡
改良版新古典综合学派均衡分析
第四章货币主义—新新古典—新新凯恩斯
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和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革命:遵循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大缓和”与新新凯恩斯主义
第五章宏观模型进阶:如何理解金融海啸
金融海啸的起因
金融海啸的特征
利用进阶模型分析金融海啸以及理解急救政策
第六章开放型经济体分析
开放型经济体物品市场均衡
利率平价理论和开放型经济体IS-LM模型
国际风险之传递:人无远虑,吾有近忧
PART2成也货币,败也货币
第七章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
利率渠道
资产价格渠道
信贷渠道
第八章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货币政策工具演变
通胀目标体制
第九章收益率曲线与其他关键指标
收益率曲线倒挂:此处“熊出没”
央行和市场关注的重要指标
股市、大宗商品和汇率
第十章美国及中国货币政策报告解读
美联储货币政策报告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如何精读货币政策报告
PART3财政失控,危机四伏
第十一章税收体制变迁
主要税收体制
中国税制改革
减税需谨慎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变迁
财政支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
中国财政支出模式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方向
第十三章财政可持续性
拉美债务危机
俄罗斯与土耳其债务危机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PART经济增长,从长计议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
贵在可持续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全要素生产率
第十五章开放与经济增长
追赶与趋同
开放是追赶的前提
中国开放的下一步
第十六章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要义
中国经济特区实践的启示
小结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摘要
     研判宏观大势 2011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就金融海啸的形势召开了一次内部研讨会,请了三位专家到场。我作为学者和两位金融界人士分别做了报告。我讲了三个观点:第一,美国必将重振十年;第二,欧盟将会徘徊十年;第三,中国需要稳重十年。 先谈美国。金融海啸对美国的打击自不待言,不少观察家预测美国将从此一蹶不振。那么,为什么我说美国必将重振十年?为什么我对美国有那么大的信心?从2011年7月的情况来看,美国经济的复苏非常缺乏力度。我这里看的是宏观大势,着眼点放在较为长远的因素上。我给出三个理由:第一,美国的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依然雄厚,这两大优势并没有因为金融海啸而丧失;第二,美国依然是技术进步的发源地;第三,我仍然看好美国体制上的优势,这里我指的是问责体系和媒体监督。这两者使美国能够快速纠偏而不是去推脱责任。我们看到危机期间,政府高官——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也好,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以下简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好,都需要面对国会的质问,而且质问是对媒体公开的。企业高管,比如汽车三巨头的CEO(首席执行官),向国会求救就得经受国会特别委员会的盘问和奚落,这对媒体也是公开的。 当然,我也谈到十年重振必先从重整开始。2011年美国国会与白宫关于国债上限的争论实际上体现了重整的意愿。同时,美国国民消费的习惯也在重整,大家从过去的寅吃卯粮到逐步去杠杆。这些都表现出美国在实实在在地纠错,而不是一味地回避纠错的痛苦。 我之所以说美国将有十年的重振,是因为泡沫破裂后的调整一般都有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比如,德国房地产价格从1998年开始下滑,直至2004年才见底;日本房地产泡沫于1989年破裂,20年后日本经济依旧疲弱;香港地区房地产价格于1997年暴跌,至2003年下半年才开始反弹。 现在回过头来看,美国基本上花了十年实现接近复苏,2019年美国的经济和就业情况已经非常强劲。格林斯潘很早就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这一大趋势却迟迟未能被数据印证。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所谓的新经济才开始发力,劳动生产率才开始提高。格林斯潘对大势的直觉是正确的,但在时间点上有偏差。美国目前的风险是特朗普政府凭借强劲的经济形势向多国掀起贸易争端,后续如何发展下面我们另有篇幅讨论。 为什么我认为欧盟将会徘徊十年呢?首先,“欧猪五国”主权债务负担沉重。我们可以将这五个国家的2010年公债负担与1982年的拉美三国的外债负担做对比。“欧猪五国”的公债在2010年达3.9万亿美元,占其加总GDP(国内生产总值)的860%,而拉美三国在1982年的外债总额为2240亿美元,占其加总GDP的45%。已知的情况是,1980年至1990年,墨西哥货币每年贬值38%;1992年至1996年,巴西货币每年贬值74%;阿根廷也不例外,经历了货币暴跌和持续10年以上平均年通胀率超过30%的艰苦岁月。“欧猪五国”的调整一定也很痛苦,但毕竟它们采用了欧元作为货币,所以还不至于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部分学者认为它们应该脱离欧元,从而可以使用汇率贬值这一政策工具来提高出口部门的竞争力。对这种意见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恶性通货膨胀会对经济运行有毁灭性的打击,必须避免。 其次,从欧盟整体来看,其平均失业率在9%以上,公共债务占GDP的80%。过于强劲的欧元使得欧盟国家劳工成本高昂,物价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负债累累的欧洲国家一方面需要偿付债务,政府不得不勒紧裤带,但另一方面,面对萎靡不振的经济,政府又不得不增加开支去刺激经济。因此,政府在勒紧裤带和刺激经济这两个方面之间只能左右摇摆,而这种“徘徊年代”我认为可能需要持续10年。实际上,欧洲“徘徊年代”似乎仍未结束。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