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追寻生命的智慧

追寻生命的智慧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德)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92729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的书。书中共有101篇文章,每一篇都是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海灵格先生心流状态下的杰作,每一篇都凝结着海灵格先生的毕生智慧。在这101篇文章中,他谈生死、谈存在、谈离别,他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读这些文章,你仿佛能够看到他智慧如有形之物一般清晰的流动,一直流到我们这里。诚如他所说:“真理永远在行进着,永不停歇,它是爱的进行式。”
而海灵格先生自己,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
“这本书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诞生了。在某些时刻,我感受到有力量驱使着我,那时,就算我手上有其他急事,我也没办法关注那些事。
“最后,我让步了。我坐下来,摆张纸在面前,终于愿意动笔。通常,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过就突然间想起某个字,然后提笔写下,接近不知道会写到哪里。从第一句话开始写,接着出现下一句。我不停地写着,突然间话语流泻,一笔接着一画,一行接着一行……花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这本书的文字和章节就是这样浮现的。”
作者简介
伯特·海灵格,德国享有盛名的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的开山鼻祖。生于公元1925年。大学专业主修哲学、宗教学及教育学。他的一生相当传奇,年轻时是天主教神父,曾在南非献身传教,为祖鲁族传达天主教福音长达16年之久。之后历经团体动力、原始治疗、精神分析,以及催眠治疗和家庭治疗等研究工作,发现许多个案皆跨越数代并涉及家族其他成员,最终发展出的家庭系统排列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美国及世界其他多地区。
目录
如果我尖声呼喊,天国诸神中,有谁,能够听见?
生命
驱逐
创造
扩展
二或一
没有其他
未来
喔!请到此停留
就是此刻
于是我压抑自己,并咽下那暗夜哭声的诱人召唤
是谁在想、受苦、爱?
消失
费心竭力
伟大

正直
我与我们
彼此同在
无限之境
开悟
就此停驻,不再离开
告别
孤独
短暂
无名
改变画面
给予与原谅
服务
带你回家
较好
全然的臣服
池中倒影,常似雾里看花了解内在影像
另一个神
比较
真实
灵性自有去向
如神一般
收集
介入
等待
亲爱的,世界惟乎你心,别无他处
祝福
信任
我在哪里
警告
错过
永恒
那里
空间
秘密
进步
因此我们不仅或者,也时常告别
我来了
参酌想法
认真以对
虚构的世界
身体
降落
往前走,是的,往前走
喔!来了又去
终点
结局好的话,一切都好
我的心,涌上满溢的存有
罪恶感
灵性之路
误入歧途
介入
为什么
净化
耐心
道德
假装
反对
主啊,你听到新生的气象在咆哮颤抖吗?
力量
谜团
思考
被超越了
我在等待
扩张
相同
说出口
移动
小量
有一个存在,将一切都握在手上
恐惧
胁迫
安然入睡
站立腿
声明放弃
过多
够了
满足
小事
距离
无边无际
核心
总会有旁观
未来

替代品
完成
怜悯
我的身体
幸福安乐
收入
遗忘
沉着

幸福
摘要
     驱逐 圣经故事说,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了天堂,天堂的大门从此关上,由举着光剑的天使严密守卫着,再也不许他们进入。 他们为何被驱逐?因为他们吃了知识之树上的果子。 知识之树,提供的是什么知识呢?是关于区分好与坏的知识。 为何学会了分别好坏的知识,便要被逐出天堂?因为透过这样的知识,他们就站在与神对立的位置,拥有这种知识,他们自以为超越了神,取代了神的位置。 这个知识为何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因为它看似追求解放自主,实际上却是背离神性的虚妄知识。 它造成的第一个效应,就是亚当与夏娃发现他们是裸体的,他们体认到他们不再是合一的,而是分别的个体,一是男人,一是女人。自那时起,这种有所分别的观念,就凌驾于旧有的想法之上,并主导了他们的行为。这个观念也随即影响了他们的儿子,该隐与亚伯。该隐看到神接受了弟弟亚伯的礼物,而不接受他送的礼物,感到很愤怒,于是他心中那先入为主的对于好与坏的分别,使他认为弟弟享有比较优先的待遇是错误的;因这样的想法,他杀害了自己的弟弟。 到头来,这样的好坏之分有什么意义呢?那是真正的洞见吗?抑或只是一种叛逆之见,对抗着在神面前,所有生命不分轩轾,没有分别,平等被爱的信念? 该隐的认知——神不接受他的礼物,而接受了他弟弟的礼物——并不是真正地了解神。他的内在有了对与错的分别,就对神产生了抗拒,甚至想破坏神所展现的更大的爱。因为他内心有了好与坏的分别,他破坏了自己与亚伯融洽的兄弟关系,也失去他自己、亚伯与神之间的和谐一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就如同吃了知识之果,开始区别是非善恶之后的亚当与夏娃。当我们开始评断他人的善或恶,并借此否认他人同样在神的面前享有平等的地位时,我们其实就失去了与这些人的联结,以及与神的联结。 即使我们曾经吃下知识之树的果实,我们依然可以将它吐出来,好让我们回到天堂。在那里我们知道神就在每个人身旁,而每个人在他面前都是平等的,接受同样的爱,与神融为一体。 挥舞着光剑守卫天堂大门的天使,再次为我们打开天堂之门让我们通过。我们回来了。 我们在天堂里会找到什么呢?我们找到生命之树,并得以品尝它的果实,品尝它无私分享给所有人的生命与爱,品味到每个人在神之前都是平等的,不分好坏善恶,都能和神赐的万物和谐一致地相处。 创作 人们谈到的世界创造,指的是整个宇宙及在其中孕育生存的万事万物。同时,我们也说,创造这宇宙的是另一个更高的力量;而似乎这个本源的力量,也随着不断地创造,为我们不停地在延展着。 也就是说,被创造出来的世界,是一直与其本源力量紧密相连、和谐一致的;又因创造的过程是持续进行的,因此每一个时刻,世界都在不停地重生着;如此和谐又紧密的创造过程,实在是人们所难以想象的。 于是这创造的本源,并不是万物起始的单一事件,而是不断更新、没有尽头的永续存在。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即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与我们所归属的本源和谐一致的,因此我们也不可能对抗他或者摒弃其所给予的资源。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持续地融入这个永无止境的创造过程中;也因此,一般所谓的“自由”与此相较,就有所局限了。 当我们身处这不断创造的延伸中时,我们自己的行为也是有创造力的吗?由经验中发现,此时我们的行为已非被动地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是一种由创造性的自由意志所引领的主动参与行为。 这些行为引动创新的能量以产生新的事物,这些能量自由地交互激荡,在这一过程中或许会出现不断的尝试与错误,或碰到一团迷雾摸不着头绪,但混乱后我们终究可以恢复清明,找到出口。 因此,创造性也意味着对于事物进行的改良、更完整的了解、加以运用或者进一步的发展。创造力有时也意味着向前迈进,不过这种情形只有在当个人或者说人类处于被设定时才适用,比方说,时间的。 我们和本源的联结,也让我们具有创造性;即使有时我们绕了远路或者偏误了本源的发展方向,或有时候做着背离他,以及明里暗里拒绝他这种时常突显我们的固执与盲目的行为。 但难道这些行为会让我们和本源分离?他能够拆散我们,仿佛本源也真的会弃我们而去?有这种可能吗? 即使是背弃或遗忘,也带来连锁反应,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这些活动是促成进步的整体创造性的流动所不可或缺的元素。 因此,我们可以带着爱,将自己交托给这创造性的流动,与他保持和谐一致,去体验另一种感觉的创造;我们可以将自己当成创造的使者,有意识地与他同步而行。然而这要怎么做呢?在这具有创造力的世界迎面而来时,我们要带着感恩,以及尊重。 于是刹那间,我们就拥有了截然不同的与本源联结的体验;在和谐的那一刻,我们的自由意志以及和本源之间的距离就消散了。仿佛我们已经回到归属之地,体会到自己并不是任行一己之私,而是用一种深刻而影响深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