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和巴西的故事

中国和巴西的故事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85433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的20多位作者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们讲述的故事让我们对于中巴两国关系的认知更为全面和深刻。巴西前众议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阿尔多•雷贝洛和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分别作序,展望两国携手共进的美好前景,寄语两国读者共同书写更多中巴友好的精彩故事。
内容简介
巴西是南美洲第一大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五,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还是二十国集团成员、金砖国家之一。巴西是世界上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也是少有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自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十年保持巴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地位。2018年,双边贸易更是达到了超千亿美元的规模。与此同时,中国也已经成为巴西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中国企业为巴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两国正积极研究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同巴“投资伙伴计划”对接。 本书的20多位作者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既有多年驻外工作的资深外交官,他们近距离地见证了中巴双边关系的重要时刻;也有心怀赤子之心的巴西华侨,他们通过脚步丈量寻找数百年来华侨华人在巴西留下的印记;也有中巴合作的多位业界精英,他们努力地推进两国之间互惠共享的伙伴关系;还有两国人文交流的积极践行者,他们始终在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与友谊。他们讲述的故事让我们对于中巴两国关系的认知更为全面和深刻。巴西前众议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阿尔多·雷贝洛和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分别作序,展望两国携手共进的美好前景,寄语两国读者共同书写更多中巴友好的精彩故事。
目录
序/阿尔多·雷贝洛
序/杨万明
记忆篇
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我和中国
沈允熬:菲格雷多总统访华的故事
陈笃庆:难以割舍的巴西情缘
陈太荣、刘正勤:缅怀先侨,激励后世,为编写侨史尽绵薄之力
沈友友:十四天,十四年
人物篇
卡洛斯·塔瓦雷斯:一个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
沈允熬:为中巴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特殊贡献的平托律师
黄志良:张大千卜居巴西的往事
汤铭新:一曲和平友爱的乐章—记与中国结缘半世纪的巴西友人
桑托斯先生
周志伟:从不经意的选择到中巴学术交流的践行者
刘静言:可爱的“伊佐拉”
乔建珍:我与里约孔子学院
合作篇
罗格:中巴航天合作—南南合作的典范
蔡鸿贤:九年耕耘巴西,两线飞架南北—国家电网公司在巴西的成长
故事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波澜壮阔19载—巴航工业入华19周年记
赵雪冰、吕化南:从长风破浪到直挂云帆—清华大学与巴西里约热内
卢联邦大学开启中拉高校科技合作大幕
岳海平:走过18年,巴西如“家”
交流篇
黄志良:中巴结缘茶为媒
高文勇:寻找有关中国的巴西问题:经验浅谈
胡续冬:翻译巴西诗歌的一些感悟
麦耐思等:圣保罗大学中文专业的创建历程
后记
摘要
     我和中国 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很多人都在问我,你对中国的热情是如何产生的?毕竟,上世纪初移民到巴西的意大利人的后代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呢?我是马可·波罗的远房亲戚吗?当然不是。在童年和青春期,我从未接触过中国文化,但当我成年以后,却爱上了一个如此遥远、与我们的文化如此不同的国家。这大概就是我要讲的故事。 我努力搜索自己的记忆,找寻自己对中国感兴趣的始点。翻开我的图书收藏,我找到了第一本有关中国的书。这本书是在1979年得到的,当时我24岁,巴西一家出版社出版了葡萄牙文版的《选集》,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批中文书籍之一。此外,的一些文章和演讲稿我也反复阅读了很多次,基本都能熟记于心。直到今天,我还时不时地拿出来翻阅,并总能在这位令人钦佩的中国领导人的著作中有新的收获。在我看来,中国革命及长征是一部真正的史诗。在历史的伟大时刻,正是由于他们的勇气和坚持,人类历史的进程才得以改变。 很久以后,我终于有机会接触这个梦幻般的国度。那是在路易斯·伊格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先生2003年当选巴西总统之后,我的朋友、巴西共产党的阿尔多·雷贝洛当选联邦议员,并担任众议长职务。我接受他的邀请,从圣保罗搬到了巴西利亚。2004年初,阿尔多·雷贝洛应共和国总统的邀请接管了总统府政治协调与机关事务部,并再次邀我共事。我最初担任该部下属的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一段时间后升任该部行政秘书的职务(相当于副部长)。就在这时,我与中国的第一次接触开始了。 2004年5月,卢拉总统首次正式访华。访问期间,巴西与中国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两个月后,我随阿尔多·雷贝洛部长访问中国,目的是继续协商两个月前总统访华期间提出的一些倡议。我们于7月24日抵达北京,住在位于海淀区的国宾馆。当时,中方安排的接待活动异常精彩,让我在这第一次访问的短短几天行程里似乎瞬间领略到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真正意义。 在北京期间,我们走访了各部委,并与一些公司和银行多次举行会谈,讨论中国在巴西的新一轮投资问题。访问期间有两个时刻令我至今难忘:瞻仰位于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和参观新落成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大楼。得知我们是新大楼接待的第一批外国代表团时,大家都倍感荣幸。 在北京的会谈正式结束后,我们一行前往西安和上海。对北京的访问令我们印象深刻,而对西安和上海的访问则让我们见识了中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奇妙融合。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传统和信念为人类的进化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与现在能量巨大的变革相融合。即使是穷尽我们的想象力,也无法瞥见中国在未来将会变得多么繁荣昌盛。 回到巴西后,我预见自己将再次与中国产生联系。果不其然,之后我接到通知,主席将于2004年11月访问巴西,在此期间,胡主席将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于是,总统府政治协调与机关事务部和国民议会联合起来,积极参与到接待访问的准备工作中,并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5年,我回到了圣保罗。2006年3月,我成为圣保罗州立大学(UNESP)的教授。学校在录用我时,要求提交一个研究课题。 P12-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