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夏尔·戴高乐

夏尔·戴高乐

  • 字数: 2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穆重怀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478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于全人类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在法西斯制造的恐怖下,谁能带领国家抗击侵略,取得胜利,谁就是当之无愧的时代伟人。在美国,这个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英国,这个人是温斯顿·丘吉尔,而在法国,这个人则是夏尔·戴高乐。
目录
第一章有主见的少年
第二章大个子军官
第三章光荣“战死”
第四章和平时期的风波
第五章军人还是政治家
第六章自由法国
第七章“我就是法国”
第八章将军在奋战
第九章谁才是领袖
第十章巴黎之夏
第十一章将军隐退
第十二章东山再起
第十三章重塑法兰西
第十四章“最后一位伟人”
摘要
     法兰西是卓尔不群的民族,在它的历史上出现了众多伟人,他们在思想与文化上都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卢梭、伏尔泰曾经启蒙了一代人的思想,而路易十四、拿破仑则给世界历史带来了足够的震撼。在20世纪的时候,又有一个人将要让法兰西重拾影响世界的光荣,他就是夏尔·戴高乐。 巴黎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是文化之都、时尚之都、欧洲的中心,它以自己独特的浪漫风情吸引了无数人。除了巴黎及其附近地区,法国的其他地区都被称作“外省”,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是巴黎尊贵优雅风度的陪衬。在巴黎人的心目中,“外省人”总是带有一些不入流的东西。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夏尔·戴高乐就是在这样一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 他双亲的族系都世居在法国北部平原上的里尔地区,而他的父亲和母亲却一直生活在巴黎,两种文化的结合造就了戴高乐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 19世纪的里尔有一个在今天看来很有趣的风俗,那就是女儿一定要回娘家生孩子。思想保守、行为端正的玛约家的好女儿让娜·戴高乐更是要严格遵守这一风俗。她的头两个孩子就是在娘家出生的,第三个孩子也不能例外,所以她很早就在丈夫亨利的陪同下,饱受路途颠簸之苦回到里尔的娘家。等待生产的女性是敏感和不安的,好在让娜是一个性格坚韧的女人,而且已经顺利地生了两个孩子,因此她没给家人增添更多的紧张和不安。1890年11月22日凌晨三四点,孩子降生了。让娜与亨利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在让娜的娘家——它位于旧里尔中产阶级居住的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是一个不算太富裕的小康之家。 亨利与让娜已经育有一子一女,现在又顺利地生了一个儿子,全家都为他们感到高兴。经过产后的兴奋和忙乱之后,笃信天主教的一家人迫不及待地在第二天上午到里尔有名的圣安德烈教堂——一座雕琢华丽的巴洛克式教堂——让孩子接受了洗礼,小男孩被命名为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他的姨妈露西·玛约成了他的教母,教父则是他的舅舅尼斯塔夫.戴科尔比——里尔天主教研究院的一名教授。 从父亲这边来看,戴高乐家族属于小贵族。家族中有一位祖先曾经参加过阿然古战役,另一位则在18世纪初做过巴黎议会的发言人,还有一位祖先曾经在法国大革命中表现非凡,后来又为拿破仑效过力,很受重用。当时戴高乐家族这一支的后人已经定居在巴黎,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已经能够在巴黎过上舒适的生活。他的祖父是一位地理学家,祖母(也是玛约家的女儿)则喜爱文学,不仅写过小说,还为夏多勃里昂(法国著名作家)写过长篇传记。他的两个叔叔也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一个研究文学,另一个从事昆虫学的研究,并且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建树。 从母亲这边来看,玛约家族的人好像更符合当时法国人的特点,他们讲求实际,更注重生活上的事。玛约家族世居在盛产煤炭的里尔地区,他们精明能干,在遵守道德操守的前提下,不断积累自己的财富。在精神上,他们虔诚地信仰天主教,尽管那时有关罗马天主教会的各种传言到处流传,但这丝毫不能动摇玛约家的人的信仰。在政治上,玛约家族拥护君主制,认为只有君主制才代表着正统的法国,才能够把法兰西从普法战争的屈辱中解救出来。 夏尔·戴高乐的父亲亨利是个失意之人,早年曾经参加普法战争,后来想在军界发展的他却因为家境贫寒当了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亨利同样不是很优秀,他喜欢给沉默的听众讲课而不是启发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他常常身着礼服,戴着钢边夹鼻眼镜,一边走来走去,一边阐述他的终极真理。他谴责1848年的革命,反对拿破仑,不赞成普选权。在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上,他和他岳父的家族更为相近。作为一名耶稣会弟子,他对天主教笃信不疑,甚至有些神经质。他狂热地拥护君主制,认为这是他爱国的强烈表现。正是这个亨利,在年近40岁的时候开始寻找姻缘,并且最终赢得了他的堂妹让娜·玛约的芳心。 让娜在很多事情上的观点和他的丈夫都是相似的,但性格比他的丈夫更坚强。她身材娇小,有着一双迷人的黑眼睛。她是一个严肃拘谨的人,不爱社交,不喜欢看剧,专享的消遣是画画,有时对人还表现出些许的尖酸刻薄。让娜和亨利·戴高乐共育有五个孩子:格扎维埃,生于1887年;玛丽·阿涅斯,生于1889年;夏尔·戴高乐,生于1890年;雅克,生于1893年;皮埃尔,生于1897年,这在当时的法国算不上是一个大家庭。在戴高乐的家庭中,父母为孩子们制订了严格的生活制度,尽管这些制度无论在任何时代来看都有些稀奇古怪,但它们切切实实地影响了戴高乐的一生。每次用餐时,在感恩祷告之后,孩子们都要用拉丁语做一个简短的即兴演讲,主题就是当日的汤。他们每周都要去荣军院,在拿破仑的墓前或是凯旋门前沉思,有时还去亨利在1871年巴黎被围时突围负伤的斯坦恩。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读书,从古典的到当代的,什么都有。最为特别的是,戴高乐家是按照里尔的传统,在12月6日圣尼古拉节收到他们的圣诞节礼物的,虽然在圣诞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