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间处处有真趣

人间处处有真趣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 作者: 梁实秋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807454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梁实秋先生毕生散文精华之作!写给你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生活处处有趣味,人生处处有风景。余生,愿你做一个有趣的人!精选梁实秋散文创作中有影响力的名篇,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这些作品或写普通民众的生活日常,或写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或写生活中的小惊喜,或写面对琐碎事的态度。正如梁实秋所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大风大浪,习惯大悲大喜,在平凡中见惊喜,活得柔韧又自在;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他的散文随意而不失典雅,有雍容的“贵族气”,有“学者绅士”的雅隽,既超脱又厚重。
目录
壹——时间即生命
时间即生命/003
守时/006
闲暇/011
中年/015
寂寞/020
悲观/023
快乐/025
谈幽默/029
了生死/034
钱的教育/038
房东与房客/043
谈话的艺术/048
旁若无人/053
贰——别有风趣
为什么不说实话/061
猫话/063
算命/072
雷/077
升官图/082
我的暑假是怎样过的/086
窗外/092
写字/097
生日/101
过年/104
小账/107
放风筝/112
叁——人间的烟火
吃相/121
请客/126
酸梅汤与糖葫芦/131
饺子/135
芙蓉鸡片/138
烧鸭/141
蟹/145
佛跳墙/149
肆——茶余饭饱
台北家居/155
雅舍/162
漫谈读书/167
喝茶/171
下棋/176
画展/180
读画/184
音乐/188
听戏、看戏、读戏/193
散步/199
旅行/203
南游杂感/208
伍——岁月旧事
灰色的书目/221
纽约的旧书铺/226
清华七十/228
北平年景/251
故都乡情/256
想我的母亲/259
教育你的父母/264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6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275
回首旧游——纪念徐志摩逝世五十周年/279
旧/284
摘要
     时间即生命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地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地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须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地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无论做什么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所谓“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因此侥幸维持下来大力度优惠限度的体力。老来打过几年太极拳,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已。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地从事运动,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 守时 《史记》五十五留侯世家,记载圯上老人授书张良的故事,甚为生动:“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至,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老人与良约会三次。第一次平明为期,平明就是天刚亮,语义相当含糊,天亮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平明,本难确定。“东方未明”是一阶段,“东方未唏”,又是一阶段,等到东方天际泛鱼肚色则又是一阶段。良平明往,未落日出之后,就不算是迟到。老人发什么脾气?说什么“与老人期”之倚老卖老的话?第二次约,时间更不明确,只说早一点去。良鸡鸣往,“鸡既鸣矣”,就是天明以前的一刹那,事实上已经提早到达,还嫌太晚。第三次良夜未半往,夜未半即是午夜以前,这一次才满老人意。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明说,虽然这是老人有意测验年轻人的耐性,但也不必这样蛮不讲理地折磨人。有人问我,假如遇见这样的一个老人作何感想,我说我愿效禅师的说法:“大喝一声,一棒打杀!” 黄石公的故事是神话。不过守时却是古往今来文明社会共有的一个重要的道德信念。远古的时候问题简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根本没有准确的时间观念,而且人与人要约的事恐怕也不太多。《易·系辞》所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不失为大家在时间上共立的一个标准,晚近的庙会市集,也还各有其约定俗成的时期规格。自从有了漏刻,分昼夜为百刻,一天之内才算有正确时间可资遵循。周有挚壶氏,自唐至清有挚壶正,是专管时间的官员。沙漏较晚,制在元朝。到了近年,也还有放午炮之说。现代的准确计时之器,如钟表之类,则是明季的舶来品,“明万历二十八年,大西洋人利玛窦来献自鸣钟”(《续通考·乐考》),嗣后自鸣钟在国内就大行其道。(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