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山野民宿(从山中来)

山野民宿(从山中来)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稻田读书 主编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12236422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山间闲坐,美而忘归; 好的生活,简单如斯。 天目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伸手摸到云朵,侧耳聆听鸟鸣。 一些生活体验者来到这里,寻访当地的山野民宿, 好像来了一场“森林的呼吸”。 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 发呆发痴,都随你; 喝茶聊天看月光,都随你。 这便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有山有水,有诗有茶,每一天都很满足,每一年都很丰盛。” ——年销量20万册、畅销书《借山而居》《山居七年》作者张二冬盛情推荐
内容简介
在山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自然的静谧中,寻找到一种本真质朴、充满诗意的生活。一群写作者与文化人,走进浙西的天目山、太湖源、大峡谷,寻找那些散落在高山、森林、湖泊、云朵深处的人与故事。他们发现,和隐居不同,山野栖居更接近生活的本能和真相。在这40个关于民宿的故事中,有人闲坐静观山中云起,有人回归生活柴米油盐,也有人在缓慢诗意的生活节奏中重拾少年梦想……拥有启发意义的是,不论他们当下是忙碌充实还是悠然舒缓,他们在山中为自己构造的小小居所,都成为诗意的栖居之地。
作者简介
稻田读书 读书生活社群文艺品牌 以阅读为纽带,以兴趣为指导,以社群为渠道,通过读书、旅行、创作、展览等?式,激发潜能与才华,共同创造精神世界的诗意与富足
目录
第一章 低头种菜,抬头看花
01 彼岸 逍遥自在的山中生活 文/何婉玲
02 上舍 简单如斯,复古如昔 文/雷米
03 末阁 大明山脚的白房子 文/禾子
04 牛羊舍 90后的美女牛倌 文/禾子
05 小明家 半山腰的大露台 文/禾子
06 山田半亩 低头种菜,抬头看花 文/吴卓平
07 行宫燕楼 古镇里的“外婆家” 文/吴卓平
08 偶寄 每个明媚清晨,和阳光撞个满怀 文/吴卓平
09 初忆小院 年轻的力量,在这里生长 文/雷米
第二章 山间闲坐,美而忘归
10 枫树山舍 枫林的秋是蜜糖做的 文/张鸥
11 依然民宿 在自家闲坐 文/张鸥
12 塘湾栖巷 归家甜梦,有温有味 文/杨青
13 月亮工坊 一个古朴诗意的居所 文/简儿
14 潭心谷 一方心灵的静土 文/简儿
15 陀岭山舍 返璞归真,重返自然 文/简儿
16 遇见指南 为了有一天,可以遇见你 文/简儿
17 云栖翠玲珑 翠竹掩映,玲珑居所 文/简儿
第三章 山野清风,流水人家
18 昌泉民宿 回到山里奶奶家 文/若狂
19 风和日丽 我所向往的生活 文/麻布
20 千步农舍 银杏树下的家 文/宛小诺
21 月亮玖号 在这里,回归成一个孩子 文/孙凯悦
22 雨说拾涧 发呆这件奢侈的事 文/孙凯悦
23 云熙 停留在祥云笼罩的地方 文/杨青
24 候旨·别院 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 文/何婉玲
25 且停停 山野清风,流水人家 文/吴卓平
26 吟山乐水 到山里,过四季 文/吴卓平
27 蒲扇居 银杏树下可乘凉 文/若狂
第四章 问茶山水,岁月静好
28 初遇银坪 为你包下的,不只是一整个山头 文/雷米
29 花千谷 问茶山水间 文/吴卓平
30 枫香小院 最是山村惬意多 文/郑亚丽
31 三渡 邂逅岁月静好 文/郑亚丽
32 缘居 离生活很近,离诗意不远 文/吴卓平
33 一山九舍 大山的眼睛 文/深山月
34 若隐八品 若有隐之心,则隐于八品 文/简儿
第五章 酒足肉香,人生几何
35 陈家小筑 羊肉以待,酒足饭饱酣睡淋漓 文/水水
36 万民山庄 好吃好玩不想归 文/若狂
37 东隐民宿 知鱼美、品肉香,大山里头找清凉 文/麻布
38 祥和三舍 舌尖上的乡味美食 文/何婉玲
39 天蓝水涛 无他,唯有俘获你的胃 文/雷米
摘要
     第一章 低头种菜,抬头看花 01 彼岸 逍遥自在的山中生活 文/何婉玲 过清凉峰镇,山间公路开始变得弯曲,风景也开始不一样。 山峰峻峭,空气中飘来那种古老森林才会有的松木气息,山道边是从安徽绩溪流淌而来的昌化溪。一路上,空气清甜,路边河床裸露着巨大岩石,时而又遇一潭深水如玉,一条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在山腰突出的岩石上,溅起银白色水花,如一条撕裂的绸缎挂在山壁。飞散在空中的水珠,将瀑布边棕绿色的草叶,擦得碧绿发亮。 我们上山来到彼岸。导航提示,再往前一步就是安徽地界。 程日山穿一件黑色无袖背心,站在院中银杏树下。 他停下手中的工作,带我们走进茶亭。这间山中茶亭,垂着半面竹帘,风从山谷吹上来,四下里寂静,偶有一两声鸟鸣。 总觉得这山中藏着侠气。 风清扬?逍遥子?两个名字在脑中蹦来蹦去。 一张厚重的木桌横在我们中间。 他泡茶的速度缓慢,说话也是缓慢的。似乎并没有什么着急的事要做,又似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民宿并非书上写的那样好,不过是为了生活,或者逃避生活。”他说得轻描淡写。 逃避,也需要勇气。 他原在临安市区经营快捷酒店。大约是喜欢自由人生,就跑到山里开起了民宿。今日想要营业,就开着,想要休息,就关上门。 自由,不是捆绑。 山风又起,呜呜吹着院子里的银杏和山核桃树,将这个夏末最后一点余热一扫而空。 “整个夏季都是如此清凉。”他说。 还未到中午十二点,已有客人提前来住。 我躺在阳光下的躺椅上,透过在风中蓊蓊抖动的银杏树叶缝隙,看到对面山中有条如蛇般细小的道路,延绵至山顶青灰色峭壁。 程日山的合伙人王丽娜和客人在茶亭里聊天。 她踮起脚尖,昂着头,尖着脚来回走。“我原来每天都是这样,”她说,“天天穿高跟鞋。” 她的两个白色防晒袖套被山风兜得鼓鼓的。 她说:“以前呢,办公室坐坐,吹吹空调聊聊天,要来谈业务,可以,先在外面等着;现在呢,每天都在弯腰干活。” 民宿七八间,却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客人笑着安慰,现在是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才不是这样,”她站起身,“锻炼身体是,小区附近的游泳馆里游泳两小时,晚上和朋友在农林大学操场上慢跑5公里。现在就是干活。” 她心直口快。 不谈情怀,不谈理想,民宿的喜怒哀乐,坦诚相见。 民宿也是一门生计,没什么高深莫测,没什么高山仰止,也没什么值得羡慕向往。 不过是围城内外。 正如彼岸,不过是你站在这岸,他们站在另一岸。 至于哪一岸更逍遥自在,各人自有体会。 客人的笑声不断传来,总是被她逗乐。 这样的日子,还是被客人们羡慕了。 山上石壁闪着阳光影子,山中一团团树,发出各种奇妙的声音。 住一晚,和他们聊聊天,也是不错。 他们传授不了什么武功秘籍,但听听他们的故事,心中总能释然。 生活嘛,就是要是非分明,直来直去,不虚情假意,也不必委曲求全。 一棵古老的银杏,与他们共度四季。春天绿了新叶,夏日遮了阳光,秋季染了林霜,冬天落了清净。 彼岸过去就是徽杭古道入口。这条古道,走过胡雪岩和胡适。 南天门、蓝天凹、鲤鱼跃龙门、挡风岩、下雪堂,过往多年,我仍忆起蓝天凹的山谷,天空深深陷进青山间,风吹芦苇,手可摘云。 和朋友们在杭州西客运站一路坐中巴到昌化,又转车来到银龙坞。那时的银龙坞可没什么民宿,农家乐也不多,农家乐里烧的面条寡淡又无味,我们就这样草草开始了徒步。 一群小年轻,一路自嗨,边歌边走,这可好了,从中间站逍遥人家开始,就走岔了路,路途遇不到可问路之人,也没有智能手机,只能一股脑沿着前方不停走。 走了有多久啊,比正常行程多了不止一倍。 这一路,除了路,还是路,走过一个又一个拐弯,看过一片又一片山,路过一块又一块稻田,闻过一堆又一堆牛粪,经过一座又一座桥,来到最后一座桥,上了去绩溪县城的小巴车。 哐当哐当,慢吞吞开了一个多小时,到达绩溪车站,上了去屯溪的小巴车,哐当哐当,又慢吞吞开了一个多小时,到了黄山车站,结果竟然没有回程汽车。 只能打出租,一路奔波回府。 后来又走了一次古道,跟着户外旅行团,大巴停在古道两端入口,方便是方便,但少了一路舟车寻路的难忘体验。 以及那一晚的月亮初上,月华皎皎。 好在有了民宿,让热爱自助游的“驴友”,让想要过一日山间生活的人们,有了彼岸的落脚点。 中午,阿姨给我们烧了几碗雪菜肉丝面。 程日山说:“山中用餐,要把精力集中用在晚餐上,中餐做得简单。” 就这简单一碗面,己显露阿姨手艺不凡。 裹了油里翻炒过的雪菜肉丝和西红柿,汤汁又暖又鲜美,每人都吃了个底朝天。 我们在叹白驹过隙,他们却嫌山中日月长。 P2-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